父亲的交友之道
——关于贺氏家风、家训、家规回忆之八
贺惠邦
我贺氏家风十分强调“善交友”、“交好友”。我父亲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他强调必须遵循正确的交友之道。
父亲在世时经常对孩子们说,在社会上要立住脚跟一定要善交朋友,广交朋友,交好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某种意义上说,看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交好朋友就可能带来好运,而交了不好的朋友则会带来坏运。正如古人所说:“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所以,择友、交友至关重要。
记得,父亲曾讲过许多这方面的故事。如,他讲三国时刘关张“桃园结义”,关羽、张飞本来也是普通老百姓,因与“皇叔”刘备结为生死之谊,而后来成为五虎上将,名垂千古。但如果择友不慎,交上了坏朋友,就可能被拉下水,成为坏人,遗臭万年。这方面,他也讲了不少历史故事。
我父亲在交友方面以身作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因为他人善良、厚道,人缘关系很好,所以朋友很多。他说,朋友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一般朋友,一类是知心朋友,农村也称“铁杆朋友”。看我父亲一生所交的朋友中。真正终生患难与共者,据我所知有三个人:一个是贺忠臣,一个是郝清,一个是杨风德。
贺忠臣,比我父亲大两三岁,是我家的邻居,都住在关老爷庙前。按辈份,我叫他大哥。他的明显特点有两个:一个是个子高,约有一米九左右,所以外号叫“大个子”。二是为人忠厚,正义感强,接受新思想快。他与我父亲很能谈得来。他家里穷,经常外出到黄县、蓬莱一带打工,有时还外出做点小买卖,因此对外边的世界了解的比较多,较早接触了共产党的进步思想。约在一九四0年左右,他经人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我村较早的地下党员。我父亲与他关系密切;在许多问题上看法一致,所以他便介绍我父亲于一九四三年初秘密加入共产党;成为我父亲的入党介绍人。从此之后,两人密切合作,结为“生死之交”,无论在白色恐怖年代、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代,无论在“三反五反”、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还是整风反右等各种运动中,两人都患难与共,真正称得上“铁杆“朋友。
郝清,原名叫郝启朗,栖霞人,比我父亲约小四五岁,在莱阳解放前(一九四三年)即任莱阳鹤山区区委书记,是我父亲的直接领导。他革命立场坚定,为人善良正直,工作很有魄力,胆大心细。与我父亲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亲密朋友关系。那时他的区委书记身份尚不能公开,开展革命工作只能秘密进行,我们家便成了地下联络点,他经常到我家,有时住下吃饭,成了我家“常客”。我父亲与郝清真是亲如兄弟。一九四五年解放之后,他又把我二哥(当时只有十四、五岁)带出去,参加了革命工作。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反动派重点进攻胶东时,莱阳城又一次沦陷为敌占区。我父亲便跟着郝清到莱阳北部山区打游击。我父亲跟随郝清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后来,郝清先后任莱阳县委书记、益都县(现青州市)县委书记、中共潍坊市纪委常务副书记等,无论到什么地方,无论干什么,都没有忘记与我父亲的亲密友谊。“文革”期间,郝清在高密受到造反派残酷批斗,我父亲时刻挂在心中。我受到牵连被打成“保皇派”、“郝清的侄”,父亲鼓励我“决不随波逐流”,相信郝清“没有问题”。一九八四年五月,我父亲在高密因病住院期间,郝清时任潍坊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听说后,立即从潍坊赶到高密,前去探望。两位患难与共的老友在病房中相见,激动得热泪盈眶,挚手相视七八分钟,那场面是十分感人的!
杨风德,村贫农协会会长。他比我父亲大一二岁,中等个,红脸膛,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农村庄稼汉,论辈份我叫二爷爷。因为他兄弟两个,老大叫杨凤鸣,他排行老二,所以我叫他二爷爷;我父亲叫他“二叔”。他是因生活所迫从外庄搬到我村的。因是外来户,所以村里有人欺侮他。我父亲出于公心,便打抱不平,替他说话。我父亲说:“既然搬到贺家沟来,就是一家人,不能排挤,更不能欺负人!”他家有什么困难,我父亲也想法帮助解决。以后又介绍其入党,当了贫农协会会长。因此,他对我父亲非常感激,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土改时,有的人出于私心,想在我家划成份问题上做手脚。他第一个以贫农协会会长的身份说话:“贺球家,一家人进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贺球不用说了,他大儿子贺彦邦参过军,他二儿子贺新邦现在八路军部队上,谁能跟他比。……”他讲得理直气壮,在场的人都认可,使个别入的手脚没有得逞!以后,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他对我父亲都全力支持,毫不含糊。他说:“贺球是个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大好人,大善人,明白人。我这一辈子就认准他了!”
俗话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朋友最难求。”我父亲一生交的这三个铁杆朋友,真是千金难买!其共同特点是: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坚决跟党走,同情穷苦大众,厚道、正义、可信。在关键时刻、关键事上敢于说话,毫不含糊。是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品德把他们联结在一起。
父亲常说:“交一个好朋友,便是一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独龙行不得雨,一个好汉十个帮。”……这些金石良言,大概就是他一生交友的切身体会吧!
回顾父亲一生的交友之道,主要有四点:一是交友一定要慎重,近君子,远小人。二是交友要既广又精。广,就是广交朋友,朋友越多越好;精,就是朋友中真正知心的是少数,要特别珍惜。三是交友必须“诚信”为本,不讲诚信者不可为友。四是朋友要经常互相交流。中国字很有学问,“朋”字为两个“月”,就是含有经常(月月)交流的意思。父亲说:“亲戚在于走动,朋友在于交流。时间长了不交流,再好的关系也容易疏远。”
在我父亲的影响下,后辈们都谨遵他的四点交朋友之道,注意广交友,交好友;没有因交友不慎而走邪路的,因为注意了这一点,所以一般都有良好的“人脉”,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都尝到了交友的甜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