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4月24日,毛主席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一次政治报告,题目为《论联合政府》。此篇报告后来被收录在毛选第三卷中,其中毛主席针对当下局势,说过这么一句话:
“农民,这是中国工人的前身,这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这是中国军队的来源,这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
时年五十二岁的毛泽东,将他对农民的情感以及认识展现的一览无余,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毛泽东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位领袖级别的人物能给予农民如此高的评价。但这个时候的蒋介石,他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认为自己手里有三百万国军精锐,这足以解决任何问题,农民对他而言,只是“泥腿子”,因此在内战爆发之初,他就放下豪言: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
事实却狠狠打了蒋介石一巴掌,三个月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将他拉入了深渊。解放军粉碎了他的全面进攻,粉碎了他的重点进攻,最终直到三大战役结束,百万雄师渡过大江,他的失败已经不可挽回。当蒋介石的嫡系爱将,黄埔心腹们一个个成为解放军俘虏的时候,不知道蒋介石是否想过,自己是败给了毛主席,还是败给了中国农民?我想如果让毛主席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一定会说,是伟大的中国农民打赢了这场战争。
事实也正是如此,三年解放战争,若是没有农民的支持,是根本无法继续下去的,尤其解放战争中的大决战淮海战役,当国民党军依靠飞机空投物资的时候,老百姓们却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向前线用小推车输送着物资。作为淮海战役五前委之一的陈毅,他就说过这么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想这里的人民群众,一定不会是知识分子,不会是中产阶级,他们就是数以千万计的普通老百姓,也就是中国农民。
除此之外,大家要知道在上个世纪,因为生产力落后的缘故,其实军队还是不能完全脱离生产的,养活军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很多将帅的回忆录记载,当时要养活一个解放军,得花费好几个老百姓的口粮,但是解放区的老百姓,总是用粮食先支援战场,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让解放军吃饱。在邱会作中将的回忆录中,他就记载过这么一件事情,当时军队行军打仗战士没有口粮,而粮食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农民为了支持军队,便将水稻最上面的一撮剪掉,因为上面的一点熟的比较早,可见,老百姓对人民军队是多么拥护。
而老百姓之所以这样做,因为他们明白,国民党是不会为农民说话的,只有解放军会保护他们得到的土地。也因为农民对解放军的支持,使得很多老帅在回忆录中普遍认为,军队在战争时期是对解放区老百姓有过亏欠的,但在我看来,其实老百姓却将自己和解放军捆绑在了一起。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拥戴他,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任何阶级的前身如果追溯到源头上,其实就是农民。但在上个世纪,多数职业革命家在阶级跨越之后,似乎就忘记了农民的重要性,但唯有毛泽东,却始终把这群被称为“泥腿子”的人,当做中国革命的主体。
而农民问题,其实就是上个世纪中国最尖锐的问题,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自然会是农民拥护的人,毛主席至始至终,他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除此之外,农民问题其实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在上个世纪,广大农民群众,他们是分散的,他们的力量根本没有得到团结。而熟悉青年毛泽东事迹的朋友,肯定在诸多文章都看到过,他在革命还是星星之火的时候,便给农民办夜校,深入到中国农村深处做调查,因此青年毛泽东有个美誉,“农民运动大王”,这个称号对于毛主席来说,是非常恰当的,因为他能真正团结农民。
而蒋介石的一生,其实已经脱离了农民,他对于农民更是轻视的,所以他拿起了屠刀,最终背叛了孙文先生“联俄联共,扶持工农”的八字方针。毫不夸张的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即使后来毛泽东在井冈山上树起大旗的时候,他在蒋介石眼里也不过是韶山冲的“泥腿子”。很显然,蒋介石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抛弃农民的原因,是因为农民不会给他带来直接性的好处,他视军队为生命,他认为依靠军队,农民会听自己的话。殊不知,他军队的来源,就是农民,否则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上百万国军战士,也不会放下武器就参加了解放军。
回过头来,其实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去研究农民,这么“花里胡哨”,看起来没有价值的事情,不光是蒋介石显得不在乎,即使在我党初期,党的第一批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他们也并没有意识到,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共领袖视苏联革命历史为经验,都将中国革命的重心放在工人阶级身上,似乎在那个年代,左派革命家都认为,农民属于落后的阶级。
也因为持有这种观点,自大革命失败以来,党的屡次武装起义都以失败告终,像是李立三等之后所有党的负责人,他们在执行中国革命规划的时候,始终在左和右之间徘徊不定,这也使得中国革命前途渺茫。很明显,苏联成功的模式,对于中国来说不一定管用,苏联的成功只能借鉴,而不可复制,但是在我党初期,很多领导人都企图照搬苏联的经验,其中以王明等人为首的留苏派最为典型。
而他们的空谈,也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以第五次反围剿为开始,中国革命开始走起了下坡路,这种局面,直到长征红军到达遵义,毛主席重新复出,红军这才迎来了希望。
事实证明,在那个年代完成中国革命,打败蒋介石,只有毛泽东可以做到。换句话来说,一个伟大的政党,在初创阶段,这个政党的领袖,更要发挥他旗手的作用。如果将毛主席和蒋介石比作两位下棋的高手,我们不难发现,手执红棋子的毛泽东,是善用小兵的高手,手执蓝棋子的蒋介石,只能说是车马炮齐上,虽然跑得快,但当小兵联合起来排场一行的时候,却是一个也不敢吃掉的。这里的小兵,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上个世纪,千千万万“泥腿子”出身的农民们,毛主席正是将他们团结了起来,最终打败了蒋介石。
纵观毛主席一生,他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人生阅历和人格魅力,甚至于他的认识,在同时代而言,简直无人可以同他相提并论,即使放在现在这个年代的,他的某些认识和言论,也依旧不会过时。客观的说,蒋介石也是那个年代出色的一位领袖,否则他不会得到孙文先生的赏识,从而出任黄埔军校的校长,更不会在大革命时期,出任北伐军总司令。
但他的才情和作为,包括蒋介石之后的用兵、治国方略,乃至于他在对待日本人的方式上,我们不难发现,蒋介石是一个喜欢用阴谋的人,或许在他眼里,权且就叫做谋略吧。这就导致蒋介石的革命观有了局限性,虽然他打败了旧军阀,但却出现了新军阀,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等人,始终对他心怀不满,即使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还想着把蒋介石赶下台,所以自诩为孙文先生继承者的蒋介石,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新军阀,只是他没有承认而已。
但和他与之相对的毛泽东,对于革命却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将革命的本质等同于唤醒千千万万“泥腿子”的力量,谁高谁低,一目了然。当然从更深层面来说,我党的凝聚力更是国民党望尘莫及的,甚至很多领导人能在某些时刻,牺牲自我,甚至让自己背负委屈,这和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争权夺力,互相算计,就有了鲜明的对比。
回到正题,毛主席将自己纵横捭阖的革命史归结于“泥腿子”的胜利,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毛主席革命的起源,就是因为他一生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将自己等同于农民的儿子。例如延安时期,毛主席见到了从苏联刚回国的毛岸英,作为一个父亲,他已经多少年没见过自己的儿子了,但是父子两人在一起没几天,毛岸英就被毛主席派去接受农民的教育。当时的毛岸英对父亲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他认为自己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所以想去前线,上战场。
可毛主席却坚定的认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生在中国,不了解农民,这是行不通的,而毛岸英在苏联生活多年,基本上对中国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所以让他深入到农民之中,用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接接地气。作为一个行高于众的人,毛主席能被中国老百姓所尊敬,确实是有原因的,不光是因为他的贡献,更因为他的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所以农民,才是毛主席革命的利器,他的一生,也和中国农民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农民爱戴他,农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世界历史回忆录
wisdom-quiz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