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和国民党的历史上,廖仲恺是一个不能绕过去的人物,他对民国和国民党的贡献巨大,是国民党早期的领导级别人物。在当时的地位比蒋介石还要高,甚至可以说如果不遇刺身亡,他的成就会更大。
廖仲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旅美华工家庭,父亲叫廖竹宾。廖仲恺16岁的时候,父亲在旧金山病故后,他随母亲回到中国广州,投奔时任清政府招商局总办的叔父廖志岗。
1907年春,廖仲恺转入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两年后他在日本中央大学毕业后回国,考取法政科举人,在吉林巡抚处任翻译。武昌起义后在广州就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
1911年辛亥革命后,先後任广东任都督总参议、总统府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
1912年5月,任广东军政府财政司长,实行地税换契法、整理财政和税收等措施。“二次革命”失败后廖仲恺与孙中山等亡命日本。1914年,廖仲恺协助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1915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继续为讨袁筹措军费,参加护法运动,致力于反袁斗争。1917年9月,任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尽力于护法事业。
也就是说在前期廖仲恺一直是孙中山身边最重要的帮手,地位也十分的高。孙中山组建广东革命政府后,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次长,随后,又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1921年5月,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代理总长,支持孙中山出兵讨桂和北伐。此后历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长等职,孙中山去世后廖仲恺先后担任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政府财政厅长等职务,是广州国民政府中的重要人物。
廖仲恺是一个信仰坚定的革命者,坚定地奉行三大政策,1925年8月20日被刺杀于国民党党部大楼前,年仅48岁。身为国民党大佬廖仲恺遇刺身亡,他的夫人和后人最后在怎么样了呢?
何香凝,名原谏,又名瑞谏。广东南海人,1878年生于一个香港的茶叶商的家庭,家庭比较富裕,1897年19岁的何香凝嫁给廖仲恺,成婚后,何香凝大力支持丈夫,成为廖仲恺的贤内助。何香凝也是著名的国民党元老,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也是著名的女权运动者。在丈夫廖仲恺被刺杀之后,她继承了丈夫的遗志,继续同国民党右派斗争。
后因为不满蒋介石等破坏革命,辞去国民党的一切职务,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战之中。拥护中共,也是新中国的创始人之一。1972年9月1日病逝于北京。
廖承志1908年9月25日生于日本东京大久保,父母希望其长大后继承革命先辈的志向,为中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因而给他起名“承志”。青少年时代,跟随父母为革命奔走广州、上海和日本所以说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1924年,廖承志加入国民党。
廖承志有一子廖晖,1942年5月生,广东惠阳人,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参加工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地空导弹总体设计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廖晖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