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权威强加给孩子。换句话说,这等于是对孩子说:你用不着考虑这考虑那!总而言之,这句话只会起到使孩子放弃思考的作用,妨碍孩子发展思考能力。因此,这样养大的孩子,也许会成为听母亲话的"好孩子",却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就是成为一个既没有判断能力也没有自主性的人,连自己上什么大学都要由父母来决定。
在这一点上,欧美的母亲即使对不听话的孩子,做法也和日本的母亲很不一样。她们从孩子关注事物、开始滋生自我意识时,就执著地向孩子解释,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不行",直到孩子接受为止。在孩子还幼小的时候,要采用说服的方法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一遍又一遍听母亲解释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明白什么事情不该做这个是非标准,然后就会获得按情况对照是非标准自己作出判断的能力。
与此相比,如果只说"妈妈说的都不听吗"?不作解释就要求孩子听从,那么,孩子当然也就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做不得。当然,日本和欧美文化背景相异,哪种方法好,不可一概而论。虽然未必要模仿欧美的方法,可是,一想到要使孩子的头脑得到发展这一点,我就要说,重要的是,要努力把为什么那么做才对的道理说清楚,而不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要孩子屈服。常常听人说,小学生时成绩好坏不管用。
的确,小学生时是优等生,而上了初中和高中,成绩就越来越不好,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相反,小学生时成绩不怎么样,可是上了初中和高中,就取得好成绩,这样的情况也常常见到。为什么会发生这类情况?不妨说原因之一是求知欲旺不旺盛。也就是说,做小学生时,功课并不那么难,加上父母督促学习,孩子照办,就容易取得好成绩。但是,随着升入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内容逐渐深起来,本人有没有要学好的意志就会左右成绩。
这时候,如果对于学着的内容提不起兴趣,那么,当然也就不会想要学好,而想要学好的意志的源泉便是求知欲。求知欲,本来是谁都具有的。问题就在于求知欲是强还是弱。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我总感到是母亲在孩子问及"为什么"时处置得是否得当。我们都知道。三四岁是孩子最好问"为什么"的时期。直到读小学低年级,孩子还常常问母亲"为什么会这样"。这个"为什么"正是孩子求知欲高涨的证据。
这时候,由于工作忙,或者由于嫌回答麻烦,于是便哄骗起孩子来,说什么"现在忙,以后再,或者是"你这个孩子真缠人,别问了"。但是,这样子地把孩子的问题封住,就会连难得的求知欲都给打下去。这种体,验反复多次取得之后,就很可能变成一个求知欲越来越少的孩子。一个聪明细心的母亲,即使在准备晚饭,不管多忙,如果孩子找她说话,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情,就会腾出手来,去回答孩子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