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村位于焦作市博爱县阳庙镇东北部,东临焦作市高新区,北临焦作市中站区,大沙河蜿蜒流过。
中共原北平市鹿村支部委员会成立简介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开展,唤醒了民众,点燃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烈火,激发了劳苦大众追求自由民主与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迅猛发展,新思想、新文化开始传播。
1927年,在焦作福中中学读书的鹿村青年郭凤锵率先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
积极拥护“打到列强”、“平均地权”、“平民教育”、“男女平等”等主张。
他利用学校放假之机,回鹿村广泛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在青年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同年秋,郭凤锵把本村青年中具有革命热情的郭守业、郭守喜等人召集到一起,创办了“平民夜校”,郭凤锵等人任教员,在讲授农业知识的同时,宣讲革命道理。至阴历腊月,学员已发展到近80人。1928年春节前夕,夜校的活动不能满足青年们学习新思想的渴求,郭凤锵同大家商量,把平民夜校改为“青年研究社”。
1928年春季,郭凤锵与“青年研究社”的几个骨干进行了研究,把“青年研究社”改为“鹿村农民协会”。后再国民党压力下,郭凤锵被迫远走他乡。农民协会的活动,在唤醒民众、培养骨干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为鹿村党支部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1929年三月,郭凤锵在北平加入了共产党。同年8月份收到中共北平市委指示、回家乡博爱开展工作。
1929年十月,先后发展郭守业、郭守喜等七人入党并在郭氏祠堂秘密建立了中共北平市鹿村支部委员会,直属北平市委领导。郭守业同志任支部书记,后任焦作中心县委书记。
鹿村支部的建立,点燃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火焰,鹿村支部的业绩在焦作党史上书写着光辉的一页。
《史记》记载,商汤建立商王朝后,大封诸侯国,把自己原来的封地——雍(注:即现在的府城遗址)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并世代承袭。雍己是商王朝第八任统治者、汤第四代孙,就是子承父业出生成长于雍的,并创造了雍历史上最繁盛时期。
据传说,雍己在未登上王位之前,在自己封地西南方向找了一块地方驯养梅花鹿,供雍城内的人们吃肉(注:府城遗址内出土过很腐朽的鹿角)。这个养鹿的苑子西面和南面是一条常年流水的大河(现叫西冯封石河)环绕,既不怕野兽侵扰,又不怕梅花鹿走失(和现在鹿村的位置基本一致)。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虽然后来不再养鹿了,但鹿苑和养鹿人居住的地方依然存在,不断有人居住于此,逐渐形成了村庄,周边村子的人就把这个村庄叫做鹿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