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释字(词)
行师
指用兵、出兵。《易·豫卦·象》:“豫,利建侯行师。”成语曰“行师动众。”
邑国
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易·谦》:“利用行师征邑国。”高亨注:“邑国,大夫之邑,诸侯之国。”
释象
《谦卦》是由《剥卦》变化而来的。《谦卦》上六原为《剥卦》六三。卦变时,《剥卦》六三上行而为《谦卦》上六。谦本逊下,上六却表现为上行,故上六之谦,名不副实,故谓之“鸣谦”。“鸣”在这里有自我标榜的意味。上六与六二在卦变中皆表现为上行,其谦皆名不副实,都有自我标榜的意味,故皆谓之“鸣谦”。
《谦》上六原在《剥卦》三位。卦有六位,“三”是武人之位。武人之道,在于行师,侵伐,而《剥卦》六三则柔不当位,故不利于行师,征伐之事。《剥卦》变为《谦卦》後,《剥卦》六三上调而为《谦卦》上六,其原来的位置由刚爻代替。上位是极位,是养老赋闲的位置。《谦卦》上六由武人之位升于极位,等于是放弃军权养尊赋闲,退居二线。故《象传》释曰:“鸣谦,志未得也。”由于《谦》上六在《剥卦》三位不当位,故其被迫放弃军权。退居二线虽不得志,却让更适合的君子担任军中主帅,更有利于行师、征伐之事,故曰“利用行师,征邑国”。
《谦卦》是《剥卦》变为《师卦》的过渡卦。故《谦卦》最终会变为《师卦》。在《剥卦》中,上九之下皆为阴爻,这些阴爻组成一个大坤体,“坤为地”,这里取象为“邑国”,因为“邑国”就是大夫、诸侯的封地。又“坤为众”,这里取象为“师”,《易·师卦·彖传》:“师,众也。”《剥卦》经《谦卦》变为《师卦》,《剥》上九下行入乎坤体,故曰“行师”;《师卦》九二为震体主爻,“震为动”,这里用作“征”,故曰“征邑国”。故《象传》亦释曰:“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义理
上六之谦,在于让贤。《谦》上六虽失去军权,退居二线,似不得志,然其让贤,却更有利于军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事是国之大事,不可马虎!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利益又算得了什么?所以与其尸位素餐,不如放权让贤。有国方有家,国不安则家不稳。无论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让贤确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谦”。符合“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的意义。上六之谦,其弊在鸣。“谦,尊而光,卑者不可逾”,尊而能下,贤而多劳谓之谦,尸位素餐实无能,德不配位空自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