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2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电,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
毛泽东主席用短短193字,向世界播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
势如破竹的事实。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正是因为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排山倒海之势、
雷霆万钧之力,强渡了长江
把国民党反动派的巢穴扫荡了
把革命的红旗插上了国民党总统府的最高处
这座历史名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今与昔比
70年前场面之壮观,气势之雄伟
远远胜过任何朝代!
70年前南京解放前后 鲜为人知的往事
连夜渡江,天亮就解放了南京;
“70年前我们团占领了‘总统府’”;
兵临城下,国民党政府“末代”市长的“嘉奖令”竟墨迹未干;
4月23日清晨,下关车站还照常发车,中午发生爆炸;
此后,刘伯承发布的“壹号令”;
南京人还造了台“上海解放号”机车……
值此庆典时日
我们让珍稀档案为您娓娓叙述这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①
连夜渡江,天亮就解放了南京
“旱鸭子”水上练兵学划船
解放军攻克“三浦”战役惊心动魄
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近日对曾经亲历渡江战役的
原三十五军三一一团战士赵友金进行了采访
赵友金今年91岁
耳聪目明,思维清晰
解放后曾任原温州313团3连指导员
目前生活在无锡某干休所
赵友金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
赵友金70岁时拍的照片
原籍山东,15岁参加抗日先锋队。
山东鲁西南地区是革命老区,赵友金走上革命道路也是深受父辈影响。1943年春,国民党五十一军撤退,八路军解放了赵友金的老家莒南县、郯城县。家乡成为根据地后,此前早就和八路军有联系的赵友金的父亲赵然经和赵友金的远房四叔赵然利分别开始为解放区工作,赵友金四叔当了区长, 赵友金父亲在村里工作。
那年,赵友金才15岁。赵友金由于在宣传抗日上表现突出,村上小青年组成抗日先锋队(有40多人),他担任了指导员。
“八路军好,我想参加八路军”的想法在赵友金心里生根发芽。1944年下半年,他来到纪家坪的八路军驻地参了军,从此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滁县待命,“旱鸭子”水上练兵学划船
渡江战役前夕,已是鲁中南纵队战士的赵友金随部队到达碾庄以南地区进行休整,他所在的连随团部驻曹八集。从1949年年初到3月,部队在曹八集休整一个多月,3月中旬进入长江以北的滁县境内待命,准备渡江战役。当时部队里北方战士多,会水的不多,战士们积极进行水上练兵,学划船、划竹筏等。4月初,渡江战役前夕,师部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
按照部署,三十五军首先夺取“三浦”(浦镇、浦口、江浦), 赵友金所在的三十五军三一一团的任务是攻打浦镇。浦镇是国民党二十八军军部所在地,是敌人守卫的重点,攻打浦镇的任务相当艰巨。赵友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时任师政委的严政对战士们的鼓励——“三一一团是我三十五军的主力团,你们能打硬仗,能攻能守,你们团是名声在外的,腿肚子上绑大锣,走到哪响到哪,我相信你们团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大家听了严政委的动员,都鼓足了劲,表示一定打好这一仗,决不辜负师党委的信任和期望。
激战大塔山,毙伤俘敌60余人
4月20日拂晓,战斗打响!
三一一团指挥所设在大塔山山坡上的小庙里,团长牟汉光指示,团指挥所由通讯排警卫赵友金带三排协同三营攻打大塔山。
战士们向大塔山的敌人发起猛攻,刚攻到半山腰, 天已大亮,牟汉光团长手指南面大约五六百米的一个山头对赵友金说:“这个山上有敌人,你们把这个山头拿下来,然后就守在山上,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不准后退一步。”
战士们攻打山头,途中遭到敌人火力封锁,子弹打在脚下就和下冰雹一样。在机枪掩护下,经过激烈战斗,战士们完全控制了山头。
在此之后,敌人连续3次反扑都被战士们打退。经过敌我双方来回争夺山头的拉锯战,当天下午3点多,敌人发动了最后一次反扑,这次和前几次大不相同,有气无力,人数也有所减少。在敌人被我火力压制住时,战士们向敌军冲去,敌人狼狈逃窜。战士们经过一天的战斗,共毙伤俘敌60余人,击毁敌重机枪一挺,把敌人1个营全部赶跑。
当晚,战地喜讯传来:经1天战斗,浦镇外围阵地大部被我军夺取,守敌大部被歼,余敌逃进浦镇;一〇三师已攻克江浦县城,全歼守敌。
4月21日,牟汉光团长命令赵友金带三排速返阵地。当晚6时左右,牟团长命令赵友金,带两个排去老江口地区侦察敌情、地形。
牟团长特别交待说:“你们的任务是侦察,避免同敌人打上,一旦打上也不要恋战。”作了战前动员后,战士们摸黑向老江口地区进发。在离老江口不远处,战士们被一条10多米宽的小河挡住了,同时发现对面不远处有手电光,是不是有敌情,必须设法查清。
可是,一无桥二无船,又不知水深浅,怎么过去呢?经过商量,战士们表示,不管困难多大也要完成任务。先派一个水性好的战士探明水深,还好水不深,只到腰部。赵友金带二排趟水过河侦察,连长带三排掩护。走了没多远,就发现大批敌人集结在长江边。此时,敌人可能知道大势已去,就胡乱打枪打炮,边打边撤。22日晨,敌人已逃过长江。这时战士们才意识到,夜里在长江边发现的敌人就是逃跑之敌。
作为参加过渡江战役的战士,70年前的战争往事,赵友金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赵友金回忆说,在相继攻克三浦——浦镇、浦口、江浦之后,三十五军在长江南岸未见敌正规部队,敌军也没有组织有规模的抵御和反击,已经没有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的敌军犹如一盘散沙,纷纷自顾自地四处逃窜。
赵友金所在的三一一团,按照团部部署,立即乘大船连夜渡江,于1949年4月23日拂晓前全部登上南岸——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4月23日南京宣告解放。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回忆起那一段峥嵘岁月,赵友金至今依然澎湃,心中豪情犹在!“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英雄史诗和激扬画面将永远铭记在赵友金的记忆深处!
②
“70年前我们团占领了‘总统府’”
87岁山东老战士回忆解放南京:
攻打江浦时在水沟里趴了两小时
现年87岁的渡江战役老战士陈玉珂亲历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的感人故事!
陈玉珂
陈玉珂,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北渐兴村人,1932年3月出生,1948年9月参加解放军,1950年1月入党。他先后参加渡江战役、金华剿匪和解放舟山群岛战斗,4次荣立三等功。
1979年12月转业到邹县(现称邹城市)工作。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指导员、连长、团施工办副主任、主任,邹县房管所主任、房管局调研员等职,1990年离休。
现在的陈玉珂,身材依然魁梧,说起话来声音依然洪亮。
躲避敌人子弹,伏在水沟两小时冻得发抖
陈玉珂,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1944年夏,邹县大旱,为了不至于饿死,12岁的他参加了国民党军队。1945年冬,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大部分基本没放一枪就在滕县被八路军俘虏。八路军的一位连长看他年龄实在太小跟不上队伍,就给了他大半袋子馍,他就回到邹县。
回家后仍然是挨饿。他又被国民党军队拉到兖州。1948年9月济南战役时,吴化文率国民党第96军2万余人起义, 陈玉珂随起义部队回到人民军队的怀抱。
1948年12月,起义部队整编为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吴化文部)开赴徐州地区。陈玉珂所在连队整编为35军104师312团3营机枪连。
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华东野战军全军休整。
1949年4月20日子夜起, 渡江战役开始。35军归第八兵团指挥,任务是对南京国民党守军进行钳制和阻隔。21日,35军进攻江浦、浦镇、浦口。
江浦扼守江北,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守军在江浦老县城的外围阵地,四周构筑高约7米、宽约3米的城墙,城墙上密布着明暗火力点。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歼敌二千余人,夺取江浦。21日清晨,104师攻克江浦县城。
解放江浦县时,陈玉珂被编在连突击队,跟着副连长当通信员,战前侦察时有过惊险一幕,时隔70年他依然记忆深刻。
当时他和战士们在匍匐前进时,突然前面传来“嗖嗖”的枪响,几颗子弹从他们身边飞过。“遭遇敌人阻击,只能以静制动”。他和战友们借着前面沟渠形成的天然屏障,趴在水沟里近2个小时没敢动。直到后方解放军的炮兵和重机枪火力,明显压制住了敌人,敌人放弃阵地逃跑时,陈玉珂和战友才爬出水沟。这时,他们都已浑身湿透,冻得发抖。
35军104师首先渡江,很快占领下关
4月21日,35军包围了浦镇。敌人进行疯狂反扑,坦克、装甲车一齐向35军冲击。经过一整夜战斗,35军战士夺取平顶山、大顶山和二顶山等制高点和其他重要阵地。
22日晨,敌人害怕被35军全部消灭,慌忙向浦口方向逃跑。35军兵不解甲,马不卸鞍,一刻不停地向浦口方向追击。23日上午,各师抵达浦口江边,敲开了从正面进攻南京的大门。
总前委根据南京国民党守军撤退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由于原定接管芜湖、南京的陈赓第四兵团尚在江西湖口和安徽望江地段,转到南京需十多天时间。总前委决定,改由第八兵团担任南京城防任务,而35军离南京最近。
23日傍晚,前方侦察员获悉,南京守敌和“国民政府”已在一夜之间撤离南京。在南京的正面,更大规模的渡江开始了。步兵第104师首先渡江,先渡过的一个加强营很快占领了下关码头、发电厂。接着,该师两个步兵团数千名指战员渡江,占领了狮子山、紫金山、中山陵和孝陵卫。
该师第312团特务连进占了蒋介石的“总统府”!第103师在长江浦口段的上游渡江,登岸后迅速抢占清凉山、水佐岗、五台山等制高点,控制了市区中心。第105师则向新街口、中山门挺进,直至汤山。在从中山门外的东进过程中,围歼敌暂编第四师,俘敌4000余人。
第35军各师完成了既定任务后,转入戍守南京、肃清残匪、维持治安的工作。
最怀念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
今年4月23日,是渡江战役70周年纪念日。陈玉珂老人感慨道,自己年岁大了,腿脚不便,不能回到自己曾经战斗的地方——南京的长江两岸去看一看。南京的变化一定很大,就像毛主席说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如今,过着幸福晚年生活的他,总是无限感慨——自己是战争的幸存者也是幸运者,在包括渡江战役在内的所有战斗中,为了人民的解放而牺牲了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才是我们永远应该铭记和感恩的人民英雄!
③
4月22日“末代市长”还在炮制“奇文”
70年前南京解放前夜生成的旧档案
揭示了当年的场景
1947年,行伍出身的滕杰接替工程专家沈怡
坐上了国民政府南京特别市市长的宝座
管此刻蒋家王朝已经分崩离析
这个蒋介石的忠实奴仆仍然十分卖力
接连不断做了不少糗事,上演不少出闹剧
1949年4月22日上午
正当李宗仁、何应钦等国民党大佬
争先恐后仓皇逃离南京的时刻
滕杰竟然还端坐位于夫子庙江南贡院内的市府办公室里
签署“筹募城防工料款有功人员嘉奖令”呢
民国时期,明远楼成了南京市政府大门楼
民国南京市各区公所的档案,证实上述一幕:这是给当时第一区区长许启桂的,落款日期为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2日的南京市政府指令,(三十八)府民字第2143号,正文如下:“三十八年四月九日呈二件,为所属保长李人钦,保干事张德立等筹募城防工料款按期如数缴讫,恳予嘉奖由。呈悉,该区第二十一保保长李人钦,保干事张德立工作努力应予传令嘉奖,仰即转饬知照。”
直至闻听自己的住宅被“暴动者”烧毁以后,藤杰这才惊慌失措狼狈乘车出逃。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渡大江,在蒋介石“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不攻自破之际,这位“末代”市长所炮制的,极具讽刺意味的绝代“佳作”,竟然还墨迹未干呢。
④
4.23上午沪宁线火车还在跑
作为交通大动脉的沪宁(时称“京沪”)铁路尚属完好
奔驰两地间的火车还在正常地运行着
翻开南京精神病医院的历史案卷,其中基建卷宗的一份记录,折射出上述情况:
1947年,国民政府卫生署拨款法币共3亿元,院址选定广州路随家仓,着手医院的院房建设。因时局动荡、通货膨胀,加之吏治腐败,故直至1949年1月,实际建成总面积仅3181平方米。
4月22日下午3时,刚完成竣工验收手续的南京精神病防治院的承包商,南京金城水电工程行,为收取工程尾款,遵院方嘱咐,决定向时在上海的神经精神病学奠基人、院长程玉麟先生索款。于是,他们即于4月23日早晨派出人员,自下关火车站乘火车赴申。出发时刻倒还顺利,火车从下关车站发出,不料在行至龙潭附近地界时,火车突然停止不能前行,得知镇江宣告解放,收款人员只好无功而返。
⑤
4.23中午下关车站的“大爆炸”
不少南京市民听到由下关方向传来的一声巨响
原来是下关车站发生大爆炸所致
南京解放前夕,下关火车站候车厅景象
李庆祥、周锦云、王道三人是“京市铁路”下关站的工役,据他们回忆,在23日早晨,车站曾经接到南京总站的一个电话,命令所有车站员工限时离开,三人接命令后立即遵照执行。上午11时左右,下关站内传出轰然巨响,车站被炸毁,周边房屋也被波及,虽未倒塌,但已全部倾斜。
原来,就在国民党各路人马大举向南逃窜时,蒋介石曾经下达命令,要毁坏一切交通站点。特务头子毛人凤指挥安放炸药,炸药放置的地点多为铁路、桥梁、码头等,下关站就是其中之一。
这起爆炸案是由蒋军一个工兵营长带领一班士兵执行的。他们首先引爆了车站内装甲车上的炸药,随即车站里提前埋放好的大量炸药也相继爆炸。就在“轰隆”一声巨响后,刚刚装潢竣工不久的,号称“国门”的豪华型车站,瞬间墙倒楼塌,八辆火车头和仓库里存放的一批昂贵设备全被炸毁,车站顶棚也被炸开一个巨大窟窿,至此,“京沪铁路”便彻底瘫痪了。
⑥
4.29刘伯承发出“交字第壹号”
南京解放,百废待兴,作为市军管会的首要任务
就是稳定全体市民的情绪
为尽快恢复生产和各项经济活动
安排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时隔不几天,军管会就针对南京城的城市南北“主动脉”
——京市铁路线
发出了“交字第壹号”命令
刘伯承签发的“交字第壹号”
命令的事由是,任命金恒为京市铁路管理处军代表,在军管期间,代表本会在该处进行军事监督及办理一切接管事宜。命令首先肯定所有人员照旧供职,安定员工情绪,并对所有员工提出严格要求,同时公布奖惩制度。这项命令,对于解放初期,南京市内关乎国计民生的这条铁路运输线的迅速恢复,发挥了举足轻重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命令时间仍然采用的旧历,使用的还是旧式印鉴,因为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诞生。命令落款是:主任刘伯承,副主任宋任穷。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印章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关防。
⑦
5.31奉命抢修出“上海解放号”
南京解放后,广大市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迅速掀起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热潮
时隔不久
又传来毗邻南京的中国最大都市上海解放的消息
“京市铁路管理处”案卷中的解放初期,恢复出版的《铁路周报》,报道了这条鼓舞人心的新闻: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南京铁路工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又接受了市长刘伯承交给的光荣任务,连续加班加点,抢修了一台被蒋军逃离前破坏的机车,并且给这辆机车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上海解放号, 5月31日,从南京风尘仆仆开到上海,交到上海同行手中。
在上海站的月台上,举行了盛大、隆重的交接仪式,南京铁路工人代表向上海同志介绍了他们排除万难抢修机车的经过,和命名“上海解放号”的深刻含义,上海铁路工人的代表也在仪式上致了热烈的答谢词。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加上隆重的文艺演出,整个仪式的气氛十分热烈。
“上海解放号”是南京、上海两地人民战斗友谊的纽带,曾经在两市人民中间传为美谈,它为解放初期上海人民医治战争创伤,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0年后的今天,
我们铭记历史,逐梦前行!
内容来源:扬子晚报、南京大咖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