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这部小说,胸中常有激愤和荡气回肠的感觉,这部是一部具有史诗规模的、气势恢宏的作品,它在长篇小说领域里,确实达到一定高度与深度。读完《白鹿原》,再回头仔细领悟,觉得它真是中国文学领域出现的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它不仅有对民族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民族生存的文化反思。
有评论家认为,对《白鹿原》可以像读红楼梦那样阅读,称“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从总体上说它是气势恢宏的史诗,从局部、具体细节、语言看,又细针密线,经得起眉批,经得住多方面检查,可以像《红楼梦》一样读。”
人们对《白鹿原》如此褒奖,是因为它是九十年代初在长篇小说创作领域里的一部难得的文学精品,它经得起读者反复阅读和咀嚼。
若说至于这部小说能不能获诺贝尔文学奖,我的回答是,它不能。我看过文化学者张颐武,对于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四个核心条件的解读,其条件为:
首先要长时间在国际纯文学圈子时,有相当高的声誉。比如该作家必须在纯文学圈子里获得认可,得过某些重要奖项,作品有普遍价值。
第二,作家的写作时间要长,有长时间的文学积累,作品数量要多。诺贝尔文学奖一般偏重于“文学长跑者”。
第三,作家要能熟练运用复杂的现代主义文学技巧,尤其是语言技巧。
第四,要富有洞察力,能够微妙地表现复杂的人性。
至于《白鹿原》是否符合四个核心条件,比如对陈忠实老师获得认可的程度,或其作品数量的多寡等,读者可以把已经获得诺奖的作家莫言当作标准,大致做一个评价。但是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只授予活在世上的作家这一条,就难以再颁给陈忠实了,因为陈忠实老师已于2016年去世。
曾经有过不少作家虽然在文学创作上很有成就,但却失去了获诺奖的机会。比如中国作家沈从文,他的著作被译成多国文字,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他曾多次获得文学奖项。据说在他在最接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却不幸离世,因而失去了获奖机会。(完)
我是粒小七,我阅读,我思考并写下感悟。认同文字,请我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