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十字银饰街,这里一排排商户林立,各种银饰琳琅满目。在这条街上年纪最长的银匠师傅要数杨正良了,1988年,他挑着担子从乡下来到凯里,沿街叫卖打制银饰。
银匠杨正良:“原来开始来的时候,在街上摆摊摊,挑箱箱,今天摆这里明天摆那里。”
那时候卖银饰还没有形成这样的规模,但随着进城打银子的人越来越多,凯里市小十字周边逐渐形成一个自发的银饰市场,也就是现在小十字银饰一条街的前身。因为款式新颖,做工精良,凯里市小十字银饰一条街也成为周边老百姓选择银饰的首选。
银匠杨正良:“每个人都喜欢来这里买银饰,这里渐渐也成为了大家买银饰的首选之地。”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银饰街的每一家店面都是一半商铺,一半工作间,银匠们一边制作银饰,一边销售成品,顾客们看的明明白白,既可以购买制作好的银饰,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让银匠另行打制。
银匠潘阿两:“这个就是苗族女孩的嫁妆银饰,每家有女孩的都是一家一套,全都是手工打制。”
正在购买银饰的张大姐有点特殊,20年前,母亲就带着她来到银饰街挑选银饰,如今的她又以母亲的身份再一次来到这里,帮女儿挑选嫁妆。
顾客张大姐:“这一条街的银饰质量很好,你需要什么款式,师傅都能打制。做出来的效果很好看,很多朋友都来这里买。”
银饰对于苗族人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涵义。女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会着手为自己的孩子添置银饰,直到女儿出嫁,银饰代表着父母对于女儿的美好祝愿,而银饰一条街就成为承载苗家人美好希望的地方。
顾客张女士:“银子对我们苗家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每户人家都会准备银子,每当节日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穿上民族的盛装,带上银子,穿在身上很好看。”
如今当年和银匠杨正良一起从事银匠的同伴们已经老去,杨正良也将手艺传给了几个子女,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几个子女慢慢都成为独当一面的银匠。
银匠杨正良的儿子:“我们苗家的银饰工艺特别复杂,做一件银饰要十几道工序。特别对细节上要求特别高。像掐丝工艺银丝要拉得像头发丝这么细。要慢慢编成各种图案的银饰。”
据了解,现在从各地来凯里从事银饰加工的商户约有200多家,其中小十字银饰一条街就有近百余家,成为凯里银饰加工最集中,最火爆的地方,银饰产品不仅供凯里市民选购,更是远销国内外。
银匠们成就了小十字银饰一条街,小十字银饰一条街又反过来成为银匠们的标签,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诸多的银匠们用他们的匠心,在火与撞击中,延续苗族传统银饰锻造工艺的传承,抒写起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
建议WiFi下观看
凯里消息 / 掌上黔东南:樊琳、车逢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