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艺术 > 正文

5厘米骨头上刻出《清明上河图》全图,大师火了!

0
分享至

古文《核舟记》曾记载:“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在重庆,70岁的微雕大师潘啟慧是现代版的“奇巧人”。每平方厘米能刻2万字,他在毫厘之间雕出大千世界……

今年70岁的潘啟慧从上世纪80年代初研习微刻技艺,通过近40年研习,其微刻书画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他在长5.29厘米、宽0.24厘米的动物骨头上仿刻《清明上河图》全图,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还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很多社会人士愿意出价百万,甚至是千万购买他的几幅经典作品,潘啟慧都没有舍得卖。他说,“我就是喜欢微雕,喜欢琢磨、研究它,并不想靠着这些发大财。”

图为微刻版的《清明上河图》 受访者供图

微雕精髓:小中见大,微中见艺

走进潘啟慧的工作室,空间内随处可见笔墨纸砚、刻章、瓷瓶、奇石和各种精致的小玩意儿,与一般喜好收藏的艺术家们并无二致。但仔细观赏就会发现,在各种小摆设上都密密麻麻地刻着肉眼几乎分辨不出的文字。他说,小中见大,微中见艺便是微雕的精髓。

一件微刻中国历代名家书画100幅作品,为潘啟慧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记者看到,100个造型主要为花瓶和茶壶的雕刻作品,刻有50幅书法和50幅绘画,每幅画都上了色。肉眼看不真切,记者只有借助放大镜才能观察每一幅作品,作品惟妙惟肖,给人无限惊喜。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在一把长约12厘米做成的微型琵琶上完成雕刻,是潘啟慧迄今最显其功力和技艺的作品。仔细算一算,要在4根头发丝般粗细的琴弦上微刻白居易630字的名作《琵琶行》,是怎样的“微”工程?答案是:每一根金丝琴弦,刻着158个繁体字。琴弦长不及3厘米,粗只有0.1毫米,平均在1毫米的面积中要刻6个字。有业内人士估计,这件作品价值逾百万元。

图为金琵琶的金弦上刻《琵琶行》 受访者供图

“虽然在估价上可能并不是最高的,但费了我很多心力。”在谈到创作过程时,潘啟慧说,金丝是圆的,遇到左右结构的字,刻好了左边部分,就要旋转金丝刻右边,还要保障字的两边紧挨对准,难度非常大,且金丝容易断,有时甚至呼吸重了点,整个作品就要重新做。“前前后后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琵琶行》微刻,废掉了几十根金丝。”

勤学苦练:牙刷柄作练习工具

从工作室往里走,有一15平米左右的空间,是潘啟慧进行微雕创作的场所,桌上摆着微雕的立体显微镜、各种型号的刻刀和字帖。他说:“创作时,必须非常安静,外界不能有一点声响。”

“我从小就爱好书法绘画,工作后在业余时间也会学习、研究。”年轻时的潘啟慧当过17年的体育教师,日常他还酷爱收藏字画和古钱币。学习微雕,是一个偶然的想法。随着收藏的东西多了,潘啟慧自问:“我能不能做点绝活类的东西,让别人也收藏我的作品?”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最开始没人教,工作之余,只要一有空,我就练习。”潘啟慧回忆,学习技术并无捷径,唯有不断努力。当时,每天晚上吃过饭,他就开始在切成段、磨成片的牙刷手柄上学习雕刻,一直到深夜11点甚至更晚。白天有时间,他也是刻刀和牙刷不离身。就这样,原本计划用10年时间学成微刻,潘啟慧只用了5年。

微刻创作微刻很有技巧,刻重了会刻断,刻轻了又刻不起,最大诀窍就是手要稳,潘啟慧说,练微刻前,他酒量不错。后期发现,饮酒后创作手会不听使唤,抖得很厉害,就索性把酒戒了。

除了戒酒,潘啟慧还“戒”了家中的一切重活。“干了比较繁重的家务后,手会失去原来的分寸感,影响雕刻的效果。”潘啟慧笑称,自己已几十年“十指不沾阳春水”,特别要感谢妻子的理解,“没有她,就没有今天我的成绩”。

艺术传承:要耐得住寂寞

潘啟慧用于微刻的材料主要是玉石、印章石和头发等种类。

原本计划65岁就不再微刻的潘啟慧,现在已70岁。他总说,“等我手拿不稳刻刀了,就退休。”可是,闲不住的他近年又开始挑战玉髓创作。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投身艺术要不畏寂寞。”潘啟慧坦言,他想把微雕工艺传承下去,所以自己对徒弟的要求很严苛,除了必须在书法和绘画上有基础外,人品也非常重要。“我不喜欢不实诚的人,学微刻这门手艺,人品不好,是没办法学扎实基本功的,毕竟一笔一划都是自己刻上去的。”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潘啟慧在全国共有14位徒弟,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各学有所成。他期待,能多教几个年轻人,把微雕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他说,“微雕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耐得住寂寞。创作需要灵感,更需要时间。只有沉下心才能坚持下去。”

在潘啟慧看来,不计回报的热爱和努力是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作者:钟旖)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公安部:这些情况公安机关将不予立案,这些情况立案后也可撤销!

公安部:这些情况公安机关将不予立案,这些情况立案后也可撤销!

周军律师聊案子
2024-06-13 11:02:09
上海会重启“蓝印户口”吗?

上海会重启“蓝印户口”吗?

同策研究院
2024-06-13 17:32:56
凯尔特人3-0独行侠,如果凯尔特人夺冠,将是历史上最励志的冠军

凯尔特人3-0独行侠,如果凯尔特人夺冠,将是历史上最励志的冠军

水库菜汤
2024-06-13 13:02:59
凤凰网:新加坡联赛并非业余联赛,像桑尼这样的年薪100万人民币

凤凰网:新加坡联赛并非业余联赛,像桑尼这样的年薪100万人民币

直播吧
2024-06-13 18:20:23
“国外回来就了不起?” 华人回国带礼物送人,却遭亲戚拒收发帖怒怼!

“国外回来就了不起?” 华人回国带礼物送人,却遭亲戚拒收发帖怒怼!

澳洲红领巾
2024-06-13 11:54:37
汪小菲带新婚妻子爬长城,两处细节胜过大S,才懂汪小菲再婚原因

汪小菲带新婚妻子爬长城,两处细节胜过大S,才懂汪小菲再婚原因

萌神木木
2024-06-13 20:29:42
UFO热潮又来?哈佛新论文猜测:有没有可能,UFO是藏在地球的高等文明...啊?

UFO热潮又来?哈佛新论文猜测:有没有可能,UFO是藏在地球的高等文明...啊?

英国那些事儿
2024-06-12 23:09:57
感谢美国女排3-0荷兰!中国队提前锁定奥运门票:后三场全0-3都行

感谢美国女排3-0荷兰!中国队提前锁定奥运门票:后三场全0-3都行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4-06-13 18:05:35
突发!美国发生“大规模伤亡事件”

突发!美国发生“大规模伤亡事件”

鲁中晨报
2024-06-13 08:15:09
小沈阳演唱会变身型男,肌肉明显颜值大涨,超显年轻,这谁认得出

小沈阳演唱会变身型男,肌肉明显颜值大涨,超显年轻,这谁认得出

娱乐白名单
2024-06-13 10:05:20
CCTV5直播欧洲杯揭幕战:德国vs苏格兰 2大亿欧先生&哈弗茨冲锋

CCTV5直播欧洲杯揭幕战:德国vs苏格兰 2大亿欧先生&哈弗茨冲锋

智道足球
2024-06-13 14:42:49
国台办回应黄仁勋称台湾是“国家”

国台办回应黄仁勋称台湾是“国家”

界面新闻
2024-06-12 11:23:15
大量华人遣返!“靖国神厕”铁头“尿尿效应”凸显!日本:不遣返留着你们都来撒?

大量华人遣返!“靖国神厕”铁头“尿尿效应”凸显!日本:不遣返留着你们都来撒?

亚哥谈古论今
2024-06-12 18:16:18
车晓的魅力身材,她真的是美丽的富婆!

车晓的魅力身材,她真的是美丽的富婆!

冷却爱情
2024-05-15 15:57:13
有的地方销毁电动车行动,还大张旗鼓的搞起了仪式,网友:有猫腻

有的地方销毁电动车行动,还大张旗鼓的搞起了仪式,网友:有猫腻

三月柳
2024-06-13 11:47:31
华为官宣!全球首款

华为官宣!全球首款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3 07:13:08
坎耶29岁娇妻现身日本东京,连体衣内搭空气,让店员看得目瞪口呆

坎耶29岁娇妻现身日本东京,连体衣内搭空气,让店员看得目瞪口呆

译言
2024-06-13 22:01:18
国足大洗牌!7人锁定主力,5人基本无缘18强赛,3大老将永久被弃

国足大洗牌!7人锁定主力,5人基本无缘18强赛,3大老将永久被弃

侃球熊弟
2024-06-13 10:46:58
权力交接在即!冯德莱恩或让位德拉吉,中欧关系迎来新篇章

权力交接在即!冯德莱恩或让位德拉吉,中欧关系迎来新篇章

陆弃
2024-06-13 12:57:05
战略负担:俄罗斯正“失去”克里米亚!成为烫手山芋

战略负担:俄罗斯正“失去”克里米亚!成为烫手山芋

项鹏飞
2024-06-12 16:34:13
2024-06-14 00:02:44

头条要闻

韩国女子20年前遭"集体性侵" 44名嫌犯无一人受到刑罚

头条要闻

韩国女子20年前遭"集体性侵" 44名嫌犯无一人受到刑罚

体育要闻

乔丹最想单挑的男人走了

娱乐要闻

森林北报案,称和汪峰的感情遭受压力

财经要闻

私募大佬孙强:中国为什么缺少耐心资本

科技要闻

小红书员工仅1/5工龄满2年 32岁就不让进了

汽车要闻

升级8155芯片 新款卡罗拉锐放售12.98-18.48万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时尚
家居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本科生收入揭秘:月薪六千成常态,高薪专业竟是这些!

数码要闻

高通 Adreno X1 规格揭晓,多款游戏中性能不输英特尔 Arc 核显

受法律保护的可颂,究竟有多好吃!?

家居要闻

大城小室 质朴自然的心灵居所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