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老破小与高大上的较量,可不是今天才开始的新鲜事。想当年,20年前的厦门年轻人就已经热烈讨论过这个话题。
追求新房子、大空间、好社区,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文明的体现。咱们都是中国人,用不着装模作样。
那当年的年轻人是怎么做出选择的呢?有的人选择了未来海岸,有的人选择了集美桥头,还有的人坚守岛内,结果大家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谁都知道,如果口袋里银子足,肯定直奔思北湖滨、南湖滨北禾祥西的电梯新房。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实力,所以退而求其次,其实就是在金钱和生活方式之间找到平衡点。
当年的购房者和现在其实没什么两样,他们同样会考虑地段、学校和配套设施。在工作岗位和创业机会集中在岛内的年代,有人愿意为了多睡会儿懒觉而选择岛内,有人则愿意为了省钱每天多坐一小时公交车,同样的预算,不同的生活选择。
说到底,这和阶层固化无关,而是生活方式的差异。
厦门的老破小,主要有三个来源。首先是单位宿舍房改房,比如松柏莲花、禾祥东西等,这些大多是95年到99年间以6-10万一套不等的价格卖给了单位职工。领导可能住得大一些,普通职工则小一些,买不起的,自然就错过了那次财富转移的机会。
第二个来源是安置房,如东渡、乌石浦、仙岳路等地的老小区。这些地方当年拆迁旧村改造城市时,顺带建了不少这类房子,虽然地段相对不那么中心,但也成了城市的一部分。
第三类是人才房,类似于现在的地铁安居社区,如前埔那一片的老小区。当年一方面是解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房不足,需求大,所以这些社区有时候也承担了分房的任务。
为了这些房子,当年可没少上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
除此之外,还有初代商品房,如湖滨镇、大唐片区、前埔等,这些房子虽然品质上比早期的单位房、人才房、安置房要高,但因为没有电梯,依然被人嫌弃。
如果能统一焕新电梯和立面,这些老破小商品房的舒适度即使放到现在,也能和一线产品一较高下。当然,老破小的得房率虽然高,但户型已经落后于时代,除非是当时的一些大平层产品。
年纪大了,似乎成了原罪。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给了老破小新的定义。
岛内老破小是如何焕发第二春的呢?这要归功于2017年以后房产圈做的两件大事。第一件是把学区当作炒作的第一要素,老城区的老破小恰好都在学区范围内,花小钱办大事。于是,中介和炒房客们纷纷拿出野生学区排名,一定要论证哪里的初中教育更好,哪里考进一双外高中部的概率更高。
甚至有的学校虽然过去排名不高,甚至出过问题,但依然成为学区炒作的香饽饽。学校作为房子卖点的产业链打通了,也从老破小蔓延到了新房。导致现在新房不挂个名校都不好意思宣传,所有的营销团队如果没有好学校加持都像霜打的茄子一样。
第二件大事是拆迁预期。湖滨镇的拆迁给了大家希望,一拆完麻雀变凤凰。这种预期最直接的炒作,一个是石亭,一个是槟榔。拆迁遥遥无期,滨北超总开始长满了青草,说不定哪一天就变成住宅用地。
老破小的第二春,让当年看不上它们的年轻人们卯足了劲进军岛内。也让一部分困在老破小里的老人们有机会置换到岛外的电梯房,开始享受春暖花开的幸福生活。
这也许是一个轮回。在什么样的年纪要吃什么样的苦,享什么样的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现在,前几年接盘老破小的学区侠们困在老破小里面,抬头是破旧的环境,低头是相对高峰期近乎腰斩的房价,眼前是邻里各种琐事,如果再遇到孩子学习不好,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生活还要继续,希望在转角。在城区,就有城区的机会,尤其是在收缩时代。
岛外新城很难再扩张了,从全国范围看,都是这么个样子。所以才会在各地把房管局换个牌子变成城市更新局。
城市更新,可不是简简单单刷个油漆,装个铁门,种几棵树。这一次,是真的要开动旋转门,来搞大拆迁了。
为啥?因为新城,哪怕是岛东部,地已经不好卖。怎么激发需求?当然是西部,有学区、配套吸引力的地方,才能够再造辉煌。钱的选择很直观,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在服务改善这个大的前提下,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都要给未来愿意花钱支持城市建设的富人们让路。甚至要为其他城市愿意来厦门定居的富人们让路。
所以,把云顶庄园搬到市中心。未来大概率就是城市的救赎之路,是老破小们的救赎之路。
只是这个救赎之路,也许要分出先后顺序,分出轻重缓急。民风彪悍不好拆的地方,暂时搁置;有历史文物古迹故居的地方,暂时搁置;拆出来无法增加容积率会亏本的地方,暂时搁置;无法形成市场向心力的地方,暂时搁置。
按照这个原则,禾祥西、槟榔也许是下一轮城市改造会重点铺开的地方。松柏、莲花也未必拆不了。
政府要盘活经济,人民群众要提升居住环境,富人们要在好地段住上更好的房子。需求依然存在,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