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中国历朝历代,每一次更替、动荡,都伴随着名将横空出世。
可谓乱世造英雄,为后人津津乐道。
汉末三国,短短50余年,可以说是历代名将涌现的黄金时期。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通过小说演义,让我们对三国名将无限联想,成为一千多年来历代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话说回来,演义毕竟是演义,正史中记载的三国名将,还真不多。
下面列出几位,我们从历史文献的寥寥数语中,分析一下他们的英武指数。
义字当头,武亭候关羽
正史中,“关二爷”有记载的出战,就是在曹操麾下时,于白马渡口和颜良的遭遇战。
三国志记载,袁绍命大将军颜良帅十万精兵驻守白马渡口。
而后,颜良亲率前军急行军,抢占渡口。
十万精兵,按现在的军队编制,相当于三个军、十个师的规模、
妥妥的甲等集团军配置,指挥官属于中将级别。
颜良率先头部队抢先前出,必然是集团精锐。
数量一般在三分之一左右,预计有三万人。
并且古代军队列阵,盾牌兵、长枪兵前阵,弓箭手阵中,骑兵、步兵主力中间,左右阵各有骑兵步兵协同,中间包围着中军主帅。
主帅阵列必然是亲兵骑兵,各个骁勇。
后方,还有压阵盾牌弓箭手防御部队。
这样标准配置,可谓壁垒森严,数千人部队就能形成漫山遍野之势。
而三万人的队列,从前军到中军至少500米,而且是刀山枪海。
史书记载,关羽单枪匹马一直杀到中军颜良车前,估计不可能是一个人。
至少几百精骑冲杀出一条血路。
当时颜良没有骑马,而是乘车。
毕竟身份是“兵团司令”,不适合亲自上马。
但护卫亲兵,必然个个勇猛无畏。
关羽能一击毙命,并且从容割下颜良首级,全身而退,确实称得上绝世名将。
勇猛非常,忠武双全
典韦在三国时期的存在感,犹如流星闪过,亮眼但转瞬即逝,实在可惜。
他本应该在沙场效命,成为威震四方的大将。
结果却为曹操的风流事,丢了性命。
但即便是这仅一次的战斗,也让人望而生畏,堪称一代猛将。
先看看典韦的武器,手持双戟,各重80斤。
汉代一斤为222克,这就相当于一只手拿一只35公斤哑铃上下翻飞。
就算专业健美运动员,恐怕也做不到拿这么重的哑铃,当玩具耍。
当时,张秀叛乱,把他的双戟藏了起来。
典韦直接抓起叛军尸体当武器,横扫一片。
还有记载,是他手撕叛军,左右各持半具尸体,上下翻飞。
想想这画面,多让人毛骨悚然。
回看典韦将军,武功盖世,勇猛无畏,无愧第一勇将之称。
西凉猛将,有勇有谋
说起马超,也许很多朋友很陌生。
但从比较火的手游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到,西凉版图非常广大。
而且西凉之地骑兵的武力值很高。
的确,西凉地区在汉末时期是汉羌混居之地。
马超的母亲,就是羌族。
史书记载,马超父亲马腾,身高八尺,力大无比,勇而宽厚。
他从普通士兵,累积战功,做到军区司令,后封侯。
在这样中外混血基因影响下,马超大概率也英武异常。
事实也果然如此。
初出茅庐一战,马超就表现出他的勇武果断。
当时,郭援反叛,马超率兵为先锋镇压。
可谁料,刚冲锋就被流矢射中了腿,血流不止。
马超顺手抓起行军布袋,随便包扎止血,
最后,他一路冲杀,手刃郭援。
这一顿操作不得不堪称勇猛。
如果不是从小在军中历练,骑马射箭、塞外豪情,估计干不出这事。
马超不仅有勇,而且胆量过人。
潼关城下,他率领西凉之众与曹操对峙,居然想直接干掉曹贼。
直到看见曹操旁边第二任保安队长许褚在,客观评估一下,方才作罢。
不过,此念头绝非临时起意。
在马超心中,早有方案。
两军对垒,主帅出来“盘道”岂能无任何准备?
左右保镖武将自不可少,弓箭手,盾牌手,都是优中选优。
马超能有此大胆想法,估计是这事他干过,时常擒贼擒王,杀入敌阵。
与刚才那两位将军相比,马超不仅武力过人,而且从行政级别上,还更高一级。
他是盘踞西凉的一方诸侯,是“老板”级别的人物。
如果不是面对曹操这样顶级对手,也不会失掉家业,投奔刘备。
但是,马超有一点,一直为历代史家诟病。
当初韩遂杀他母亲兄弟,后来他为了抗曹,居然联合韩遂。
在潼关敗与曹操后,他独自败走凉州,抛下家人不顾。
这也难怪后来张鲁预将女儿许配,却被部下反对,“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
可是,他临终前又将其弟马岱,托付给刘备、诸葛亮。
可见,他考虑的是家族的长远发展,有领袖思维。
因此,马超不愧为一代枭雄悍将。
一代儒将,智勇双全
张辽作为魏国将领,似乎知名度不高。
但从他履历来看,他才是“宝藏”将军。
张辽出道较早,少年从军,先后效力丁原、何进、董卓、吕布。
不过,这可不是张辽爱“跳槽”,而是三国时期动荡的时局所决定的。
在吕布麾下时,二十八岁的他就主政一方太守。
按如今的话来说,这在当时可是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
因此,他在很多决策中,往往有独特的见解,果敢有谋。
赤壁之战后,曹操采取军事防御政策。
其派乐进、李典、张辽率军七千驻守合肥防线。
建安十九年,孙权亲自率军攻皖城。
张辽此时驻守合肥,立即带兵支援。
但在途中探马来报,皖城已失守。
张辽观察地势迅速构筑起南硖戍堡垒,拱卫合肥。
次年,孙权再度包围合肥。
此次,他亲帅大军十万。
见此情景,合肥守军人心惶惶。
这时,合肥城内护军薛悌拿出曹操给他的锦囊密函。
张辽,李典,乐进打开一看,曹操意思是让乐进守城,李典、张辽出战。
军令如山倒,既然曹操指示了,就得照办。
可是城内将士却疑惑,士气低落。
可以理解,孙权十万精兵围城,而他们只有不足万人。
这么大的差距,守城勉强能支撑数日。
若出征,不是以卵击石吗?
这时,张辽召集众将商议,言道:
“曹公身经百战,自然对敌我态势有预判。
他的意思是,趁孙权立足未稳,让我们果断突击,出其不意。
而且,就算不出击,死守也不会有援军支援。
与其等死,不如主动出击。”
张辽分析完,乐进,李典却不表态。
张辽急了,说道:“是成是敗,就在此一举了,还犹豫什么?”
众将这才醒悟,决心按计行事。
三人按计行事,趁吴军立足未稳,张辽李典帅骑兵冲入敌阵,击溃吴军。
更是把孙权中军包围在逍遥津。
此时,张辽身先士卒,杀入敌阵,斩杀数十人,杀二将,所向披靡。
一直杀到孙权仪仗之下。
孙权大惊,率左右爬到山坡用长枪设防,才勉强阻挡张辽攻势。
大战过后,曹操封张辽为征东将军。
以此来表现自己对他的赞美。
不仅如此,张辽打败孙权一事,更是震惊孙吴势力。
《三国志·吴志》中,述及此事的列传有七篇。
正因此,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敌国,声名大噪,成为历代推崇的名将之一。
“张三啼”更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
结语
暗淡了刀光剑影,透过文献窥见三国历史上的英勇将军,他们个性鲜明,勇武异常。
剥丝抽茧,我们会发现,真正能够独当一面,成就事业的武将,不仅需要蛮力。
就如典韦,英勇过人,但智慧一般。
身为曹操保安负责人,怎能与刚归降的张秀喝得昏天黑地,安保安排得如此稀疏。
最后只能用勇武和生命捍卫职责。
反观关羽,马超,他们有谋略,有武力值,因此可以独当一面。
至少是军区司令甚至一方诸侯。
但他们却止步于此,原因在于智谋与顶级谋士(诸葛,司马,郭嘉,周瑜……)有差距。
另外,性格使然,导致事业受挫黯然退场。
而张辽,他虽不及关羽勇武,但他自己定位很准,就是忠于职守,建功立业,不骄不躁,有勇多谋。
所以,他逐渐成为曹魏集团高管,为子孙创造了家业。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三国演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