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作序
序
2007年6月,尚在主持《IT经理世界》的刘湘明,介绍我认识了李黎。她刚刚在杂志上发表了成名作“轻公司”,据说找她讲课的传统品牌企业或者制造企业,已经排起了队。她能单独见我,应该是刘湘明的压力所致。当时我正在筹备VANCL(凡客诚品),对她的仰慕溢于言表,她看得也很清楚,这个情景,她在日后有关VANCL的文章里,毫无保留的都写了。我很感谢李黎在随后近两年里随时的指点,我也很高兴自己能有她这样一个朋友,所以,她要我为她的新作写点什么,我就权当责任了。
从2000年初进入卓越网,我便开始接触并实践网络零售,也即是一般所谓的B
在中国互联网业遭受集体质疑的随后两年多里,B
然而,就在亚马逊卧薪尝胆的那几年里,中国的B
李黎说她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难以将卓越网和当当网作为纯粹的“轻公司”典范来做分析拆解,为什么?被她这样问,从感情上我很难接受,但冷静想来,中国最初一代B
李黎认为,无论PPG还是ITAT,都以鲜明的姿态要打通制造和流通间的壁垒,帮助大量过剩的中国制造找到市场,我猜,这也是她选择其作为“轻公司”观察起点的原因。他们在不同的方向上,针对中国服装制造业曾经的蓝图,是革命性的,从纯理论的层面来看,他们的勇气和野心也足够惊人。尽管后来这两家明星企业都遇到了实际运营的困难,但作为理论倡导者的地位是值得肯定的。这就是说,李黎的“轻”,也是相对而言的,比较的对象,就是中国庞大的加工制造业,服装制造业在其中尤其惹眼突出。换言之,李黎倡导的这个”轻公司”的理论,联系的实际,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
作为李黎观察的标本之一,VANCL凡客诚品的增长,以及还在持续成长的品牌影响力,对李黎的理论,是最好的支持。我还想强调的是,只有当我们真正进入了服装制造业,才会明白:一件衣服,从生产开始,到达消费者手里的路途,是多么漫长。同时也会更加明白,大多数消费品制造产业,对外贸的依赖度到底有多高。在对症下药的角度,李黎的《轻公司》,或许是目前为止最好的解决方案。
VANCL凡客诚品 创始人 陈年
于2009年5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