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和IT技术充裕的环境里,企业如何以轻资产模式,颠覆旧有的市场格局,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快速规模化成长?
如何了解被互联网影响的消费者行为模式?
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低成本地推广,甚至建立新的品牌?
李黎和杜晨在《IT经理世界》上发表的一篇封面报道《轻公司》,在中国的传统行业和互联网公司都引起了极大反响,无论是老牌的传统企业、创业公司、风险投资商,都视这篇文章为新商业宝典,甚至有业界人士评价,这篇文章拯救了中国的电子商务。轻公司一词也在近几年频频出现在商业峰会和媒体,成为商业精英们讨论的焦点。
其实,轻公司并不仅仅局限于讨论电子商务,而是在互联网和IT技术充裕的环境里,对中国未来商业趋势的解读。
在《轻公司》的文章之后,作者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对轻公司现象进行了更深入的调研。作者走访了中国各行业超常规成长的创业型企业,包括VANCL、京东商城、红孩子、戴维尼、安博、盛大文学等公司,它们都是在中国资源过剩的背景下,从最靠近市场的地方用互联网抓获客户,然后进行资源的反向匹配。
在轻公司们的身上,作者提炼出了未来的商业价值观——透明、共享、开放与协作,这样的价值观正在成为基因,在沃尔玛、迪士尼、苹果、Google、亚马逊、淘宝、李宁、佐丹奴、苏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中得到映射,它们无一例外地基于互联网和IT技术,建立了创新的商业模式,从而突破成长瓶颈,获得新的快速成长。
本书解读了在互联网和IT技术供给充裕的环境里,传统的商业法则是如何被打破,新的商业法则如何建立起来。大量生动翔实的采访案例,为我们构筑了被互联网和IT技术影响的未来商业趋势。
作者简介
李黎
《IT经理世界》CIO版主编,资深媒体人,对制造业、民营企业、零售业、互联网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2007年以来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引发的商业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做了大量报道,亦是“技术深刻影响商业变革”的推动者。
博客地址:E商聚 www.yeeclub.com
杜晨
曾在《IT经理世界》担任五年记者,长期关注互联网对商业及生活带来的持续性影响。在任职记者期间接触并研究了数以百计的创业公司,最终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如今是基于数据分析平台的新型互联网服务公司——诺博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博客地址:www.doochen.org
陈年作序
序
2007年6月,尚在主持《IT经理世界》的刘湘明,介绍我认识了李黎。她刚刚在杂志上发表了成名作“轻公司”,据说找她讲课的传统品牌企业或者制造企业,已经排起了队。她能单独见我,应该是刘湘明的压力所致。当时我正在筹备VANCL(凡客诚品),对她的仰慕溢于言表,她看得也很清楚,这个情景,她在日后有关VANCL的文章里,毫无保留的都写了。我很感谢李黎在随后近两年里随时的指点,我也很高兴自己能有她这样一个朋友,所以,她要我为她的新作写点什么,我就权当责任了。
从2000年初进入卓越网,我便开始接触并实践网络零售,也即是一般所谓的B
在中国互联网业遭受集体质疑的随后两年多里,B
然而,就在亚马逊卧薪尝胆的那几年里,中国的B
李黎说她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难以将卓越网和当当网作为纯粹的“轻公司”典范来做分析拆解,为什么?被她这样问,从感情上我很难接受,但冷静想来,中国最初一代B
李黎认为,无论PPG还是ITAT,都以鲜明的姿态要打通制造和流通间的壁垒,帮助大量过剩的中国制造找到市场,我猜,这也是她选择其作为“轻公司”观察起点的原因。他们在不同的方向上,针对中国服装制造业曾经的蓝图,是革命性的,从纯理论的层面来看,他们的勇气和野心也足够惊人。尽管后来这两家明星企业都遇到了实际运营的困难,但作为理论倡导者的地位是值得肯定的。这就是说,李黎的“轻”,也是相对而言的,比较的对象,就是中国庞大的加工制造业,服装制造业在其中尤其惹眼突出。换言之,李黎倡导的这个”轻公司”的理论,联系的实际,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
作为李黎观察的标本之一,VANCL凡客诚品的增长,以及还在持续成长的品牌影响力,对李黎的理论,是最好的支持。我还想强调的是,只有当我们真正进入了服装制造业,才会明白:一件衣服,从生产开始,到达消费者手里的路途,是多么漫长。同时也会更加明白,大多数消费品制造产业,对外贸的依赖度到底有多高。在对症下药的角度,李黎的《轻公司》,或许是目前为止最好的解决方案。
VANCL凡客诚品 创始人 陈年
名家推荐
《轻公司》一书关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者带来的变革,角度新颖,抓住了近十几年来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这类“轻资产”公司依托独特的技术平台,通过互联网这样一个工具,在传统行业的价值链中找到其崭新的商业模型。它们的成长往往是自生的而且是高速的,相信这中间会产生一批在经济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成功企业。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及合伙人 沈南鹏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以前引以为豪的产能、规模,很大程度上越来越成为一种压力。为了缓解压力,一些企业将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控制更多的资源以保证主业的发展,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向轻公司演进——对于整个链条的资本控制越来越弱,而对于信息和管理控制却越来越强。电子商务企业特别是B2C电子商务企业便是轻公司的典型代表。本书对“把公司做小,把客户做大”这一轻公司的准则做了详尽、透彻的阐述与分析,将帮助受困企业持续发展,轻装前行,对于希望由“重”转“轻”的企业极具借鉴意义。
——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 刘强东
《轻公司》一书所记录的是在互联网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中国的一些公司通过运用新技术独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改写了传统的商业法则。这些企业对互联网和新技术的运用是与世界同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企业与全球竞争对手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未来10年的竞争图景将会更加令人期待。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理
优秀的媒体人往往也是一些影响深远的商业理念的首倡者:世界是平的(佛里德曼,报纸专栏作家),长尾理论(安德森,杂志主编),相信轻公司(李黎、杜晨)也会是又一个例证。另一个有趣的共同点是,这些理念似乎都是被互联网催生出来的……书中用许多生动的实例论述了互联网如何催生着新一代“轻”公司,孕育着新的商业文明,再次证明了“技术深刻影响商业变革”!
——淘宝网副总裁 路鹏博士
作为一个活跃的天使投资人,我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创业者创业。我给创业者建议的最主要的四点是“专注、极致、快和用户口碑”。其实这四点中最重要的是专注,只有专注,才有精力把事情做到极致,反应速度才会快,才会超出用户的期望值,形成极强的口碑传播效应。我理解轻公司理论本质上就是专注。目前的轻公司,依赖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才会比较快地成功。对于创业者来说,《轻公司》的确是一本值得好好读读的书,可以更深理解“专注”。
——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天使投资人 雷军
读罢李黎、杜晨的《轻公司》,我掩卷沉思:05年,我刚接管公司物流部门时,同事的一个立体仓库投资方案使我很是为难:投,还是不投?在整理分析了大量数据、ROI、理清物流3年发展策略后,我们的决定是:不能投。不错,我们需要更好的物流硬件、更专业的信息系统、更资深的物流人员。但这不是李宁都要做的,应该让专业的物流公司来做。我们要做的只是管理好客户的需求,并与物流公司一起,满足他们的需求。由此,我在物流部提出转型要求:物流部不是管理仓储与运输的部门,是需求管理与存货统筹的部门。更有意思的是,08年6月份,基于未来5年的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开始对供应链,特别是物流规划进行调整。此时,我们做出的决策是:投资买地,在湖北李宁工业园建设物流基地,然后交给专业物流公司运营管理。
2组人,要比赛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跑完400米。这时候,你的策略可以有很多种:1×400、2×200、4×100等。要采取何种战术,完全取决于你拥有的能力,即你现有的组织人才能力水平,假如你拥有博尔特,你采用1×400肯定不会输,否则其他的方案是你不二选择。一前一后,我们做出了投资与不投资的决策。正如文中所揭示的:轻公司不是一种常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因时因地、因自己的条件、能力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不能官僚及僵化。
其实,轻与重是辩证的关系,没有对与错,也没有好与坏。达成战略目的才是关键。
世界由于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已经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扁平化’几乎成为提及率最高的词语。社会化分工,各尽其能,是管理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在此体系下,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使用。
公司的轻与重,不是战略,使战略的实现手段。“因时而变”是精髓。
——李宁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运营官 郭建新
李黎、杜晨作为资深的IT业记者,对商业模式、商业运作与互联网等IT技术的结合有着高度敏感性和深入研究。他们对近年来出现的轻公司“通过互联网和IT技术,反向匹配上游产业链资源,在带动产业链高效联动的同时,以非资产方式快速成长的企业”案例进行长期跟踪研究,以朴素的商业语言总结出了轻公司的法则、特质基因、商业生态系统组织者的责任、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等。无论对创业公司还是思考如何变“轻”的传统“重”公司,都很有参考意义。我原来在宝洁公司时开始淘宝网上的吉列博朗专卖店(现在已是4钻了),和与沃尔玛在商业生态系统的合作(供应链、品类管理等),都深刻体会到传统公司变“轻”、利用互联网等IT技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中国商业社会生机无限,所有企业都要思考信息时代下企业的成功定律,即N=1(某位消费者在某一时刻的体验)和R=G (整合社会资源)。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陈东锋
“轻公司”,四两拨千斤,资源的整合者。
在IT技术与相关行业中,从来都不缺乏创新,《轻公司》就是又一群鲜活、生动的例证。
“轻公司”更在于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与继承;终端消费者决定一种模式的商业价值,寻找到与“终端”的“致中和”,必将赢来新的生机,重新高效配置社会财富。
——北京新燕莎铜锣湾商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学啟
2006年全球网民成为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2009年中国网民总数已达3亿,将商业触角延伸至网络平台是任何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必然的发展路径。《轻公司》全面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环境的冲击,并且从轻公司身上提炼出的轻基因,对所有的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都有极大帮助。
——佐丹奴集团首席信息官侯彤
轻公司是互联网和全社会的IT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金陵饭店集团在全球电子分销和中央电子采购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改写了传统旅游业的游戏规则,是本书关于轻公司若干观点的有力印证。本书也同时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发,观点新颖,论述精辟,适合企业管理者、知识工作者等各类人员阅读。如果您是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本书尤其值得一读!
——金陵饭店集团前首席信息官朱明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