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运会乒乓球女单铜牌战。
“朱雨玲。”
“陈梦。”
现场播报声响起,两人依次入场。身影掠过印有自己名字与头像的屏幕,穿过观众席的欢呼,最终步入赛场中央。
一次简单的赛前握手之后,两人来到休息区,轻轻坐下。
此前,她们在国际赛场累计24次交手,而两人上一次比赛还是在5年前的德国公开赛。
从1到24,她们从国青队的青涩小将,一路打到了国家队的主力,攀上了世界第一的排名,而后被命运的洪流推向不同的航道——如今,一人已是手握两枚奥运女单金牌,即将转身离场;另一人则是战胜病魔重新回归,寻求一场迟到的告别。
不约而同的,两人抬起头,望向球台对面。目光交汇的刹那,十二年的光阴仿佛被骤然压缩——那些共享的辉煌与挫败、坚守与别离,在这一眼里,无声涌动。
2010年1月,国家乒乓球集训队的大循环赛结束,14岁的朱雨玲,以绝对优势的成绩,从四川省队杀入了国家二队。
这名天才少女早早就绽放出了自己的光芒——她8岁入选省集训队,11岁赢下四川省运会冠军,15岁进入国家队之后不到一年,就在世青赛包揽女单和女双两枚金牌,成为了世青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单冠军。
她身手敏捷,对旋转和落点的判断极佳,一手绵里藏针的防守反击酷似国家队的大师姐丁宁,被认为是前途无量。
但在接下来第二年的世青赛女单决赛里,她输给了自己在国家队的好友兼室友,陈梦。
陈梦比朱雨玲大上1岁,也比她更早进入国家队——凭借在国家集训队中的优异成绩,顺利入选国家队,她的天赋就连国家队都觉得有些特殊。
那么,陈梦的特殊在何处呢?
她骨架大、力量强,只要让她发上力,就没有拿不下的球,但与此同时,她爱钻牛角尖、认死理,基本功极为出色,却几乎没有太多战术变通,曾经有场比赛,明知对手的反手弹击是一绝,但她却硬是反手对反手,最后输了个0-3,下来还对教练说:“我抓到她的一点门路了。”
年龄相近的两人,不仅被配成了女双搭档,还被分到了同一间宿舍,一个是真诚直率的四川妹子,一个是大大咧咧的山东妹子,很快就成为了闺中好友。
不管是生活还是训练,朱雨玲总是会快人一步,聪敏机变,而相比之下,陈梦总是反应看上去更慢一拍的那个。球场上也是如此,朱雨玲进入国家队不到一年,就拿到了世青赛冠军;而陈梦练了足足三年,在将要超龄的前一刻,这才将奖杯安稳落袋。
作为国家队里年龄最小的两人,彼此之间截然不同的性格,也为队伍带来了不少乐趣。
早慧的朱雨玲如锥破囊,很快在国际赛场大方光芒。
2013年巴黎世乒赛直通,朱雨玲和陈梦各自表现良好,都走到了最后——这也意味着,两位好友,要为一个出战名额进行生死决战。
熟悉的两人,在场上你来我往,最终是朱雨玲3-2惊险胜出,获得了参加第一次世乒赛单打的机会,而陈梦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也获得了与朱雨玲一同出战双打的名额。
巴黎世乒赛,18岁的朱雨玲表现出色,一路杀进半决赛,惜败于师姐刘诗雯;而她与陈梦的双打组合,同样也在半决赛里败在了丁宁/刘诗雯的拍下。
此后,朱雨玲一路走高,逐渐坐稳了国家队在丁宁、刘诗雯和李晓霞之后的第四主力位置,反而陈梦却似乎陷入了瓶颈,在国家队的内部集训里被快攻和削球打得痛苦不堪,一度抱头怀疑人生。
总体而言,整个里约周期,对于朱雨玲和陈梦来说,应该是生命里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每天虽然都忙忙碌碌,但却目标清晰,两人宿舍夜话,也离不开日后夺冠如何如何的美妙畅想。
尤其是,国家队的成绩压力自有前边的三位大姐姐顶着,2014年东京女团世乒赛,在她们的带领下,两人还同时收获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甚至到了十一年之后,谈起这次夺冠,两人依然能不约而同地眉飞色舞。
里约奥运会,朱雨玲收获P卡(即替补队员资格,可在主力队员受伤时替补参赛),这也意味着她将成为国乒在东京周期的重点培养对象,而陈梦也没有气馁,默默积蓄着力量,与好友约定好要在东京顶峰相见。
东京周期的序幕拉开,顶峰相见的约定犹在耳边,命运的轨迹却已经开始悄然偏折。
2016年7月,赛璐璐球全面退出历史舞台,新的40+大球削弱了摩擦和旋转,利好于撞击和发力,这也意味着,新一轮的技战术革新也随之到来。
率先打响革命第一枪的是日本队。由前河北名将王锐(也就是如今的日本女队教练中泽锐)所培养的00后小将平野美宇,在亚锦赛上靠着更凶猛的发球、更迅捷的移动和更快速的衔接,不可思议地实现了一穿三,接连击败了丁宁、朱雨玲和陈梦而夺冠。
赛后,女队教练孔令辉铁青着脸承认:“我们的技战术打法已经落后了。”
而这个时候,朱雨玲和陈梦才真正意识到,原来一直庇佑自己的大姐姐们,终究会逐渐淡出赛场——而现在,需要她们真正顶上来了。
2017年,又是世乒赛直通。
李晓霞的功成身退,意味着女队的三个核心主力名额里,出现了一个空缺,而这一次的直通,也将会在朱雨玲和陈梦这两位公认的年轻一辈中的最强者里,选出一人,披上主力战袍。
比起已经在国际赛场里闯下不小名声的朱雨玲,陈梦的存在感一直不是很强,自从进入国家队以来,她虽然训练无比刻苦,偶尔也能在公开赛拿到单打冠军,可一到了国际大赛的关键时刻,却每每功亏一篑。
结果就是,朱雨玲果然4-2击败了陈梦,成功晋升主力。
这场比赛,成为了两人之间命运的第一个分水岭——接下来的两年里,朱雨玲收获了世锦赛女单亚军、并在此后的亚洲杯和世界杯连续击败师姐刘诗雯,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并收获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头衔。
反而是陈梦,虽然埋头训练,但效果并不算太好,开始被强势的新生代发起冲击,国家队的4号位置似乎有些岌岌可危。
如果没有意外,那么朱雨玲将会成为新一任的国乒大魔王,而陈梦也将会作为国乒的边缘人,逐渐在众人的遗忘中,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但意外来了,她的名字叫,伊藤美诚。
2018年,各个协会对40+大球的球性已经摸索得越来越透彻,旋转被削弱,速度和力量逐渐抬头,凶狠多变的发球和全台反手拧拉技术也开始出现在女队的年轻队员训练日程之中。
而伊藤美诚,凭借着线路古怪的发球和反手生胶弹击的凶猛,打出了极为迅猛的三板斧节奏——这个前所未见的技术体系,接连击败了丁宁、刘诗雯和朱雨玲,成为了中国队的巨大威胁,同时也让在日常训练中对大球球性一直掌握不好的朱雨玲,逐渐陷入了自我怀疑。
2018年世界杯决赛,面对状态低迷、传言随时可能退役的大师姐丁宁,朱雨玲打出了自己人生当中最糟糕的一场比赛,惨遭零封。赛后丁宁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一度哽咽。
这也让刚刚回归国乒团队的刘国梁主席,在看台上眉头大皱。
同一年,陈梦转投黄海诚教练麾下,并进行了技术改造,补强了自己的正手,增加了过渡拍,加强了衔接速度——她强悍的力量与单板质量优势,终于得以显露出来。
年底的黄石热身赛,陈梦轻松击败丁宁;年终总决赛,她在半决赛4-2战胜朱雨玲,随后力克何卓佳完成卫冕。
接下来的2019年,朱雨玲状态愈发不稳,在布达佩斯直通赛里再次被陈梦击败。
但这一次,轮到陈梦杀进了世锦赛的决赛,然后被老骥伏枥的刘诗雯所击败——不过没关系,她已经证明了自己具备了上桌的资格,且就在东京奥运会马上就要举办的当口。
悬崖边缘的朱雨玲,也终于醒悟,在新教练邱怡可的帮助下,状态有所回勇。
于是,女队的东京名单,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状态不俗且刚刚在布达佩斯封后的老将刘诗雯、神功大成且进步一日千里的陈梦、状态回勇的朱雨玲、甚至是展露出极强上升势头的新锐王曼昱和孙颖莎……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称之为命运。
疫情到来,奥运会延期,又年长了一岁的刘诗雯黯然出局,朱雨玲被查出罹患恶疾,而相对的,陈梦在国际赛场上屡屡凭借着自己厚实的防守击败伊藤美诚,再加上横空出道的孙颖莎,于是……大局已定。
由于身体原因,朱雨玲黯然退出国家队,陈梦第一个给她发了短信,言辞恳切,表示会一直期待着好姐妹的回归。
朱雨玲笑着说,一定会有这一天,但心中忐忑黯然之处,也着实无法诉诸于外。
两人没有再说什么,多年好友,很多话已是不用再过多明言。
青涩时期,她们曾经一同留着可爱的西瓜皮发型,稍长之后,两人又是国家队里的潮流先锋,经常尝试染各种发色。
她们甚至还在一场双打比赛里同穿死亡荧光绿短裙,一起吸睛,也一起社死。
李隼教练曾经说过,朱雨玲和陈梦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尽管两人都知道对方是自己一生的对手,在赛场上是见面就掐,往往打得非常激烈,甚至是玩命。但一下场,两人该说该笑,该吃该喝,该玩照样一起玩。
“不像过去的运动员,尤其女孩,打完比赛恨不得一个礼拜两个人都不说话。”
“像朱雨玲和陈梦这样的队员太好了,让教练非常省心。而且两个人都很阳光,特别好,带她们出去打比赛我都觉得舒服,看她们上场打比赛我都高兴。”
谁曾想,两姐妹之间的竞争,竟然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分出了胜负,令人嗟叹。
此后的巴黎周期,陈梦陷入长期伤病困扰,更年轻、技战术框架更先进的海产姐妹上升势头强势……
朱雨玲接受了手术,治愈了恶疾,进入大学读书,毕业后同时兼任了自家公司的高管和大学讲师,妥妥的人生赢家模版。
但午夜梦回,似乎总有什么东西一直在抓挠她的心尖,直到有一天,她在电视中看到,好友陈梦在巴黎周期赶上了末班车,并奇迹卫冕。
“我想要继续打球。”
那一刻,她的信念似乎空前坚定了起来。
巴黎奥运之后,陈梦逐渐淡出国际赛场,朱雨玲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回归,并且越打越好,甚至一直打到了世界排名第四。
谈及回归的理由,朱雨玲淡然地笑了笑:“此前我的乒乓生涯有点戛然而止了,现在只是想重新给自己一个体面的道别。”
这份执念,支撑着朱雨玲一直向前走,并将她带到了此时此刻的此处。
2025全运会,女单铜牌战。
在半决赛里,她被孙颖莎击败,而陈梦也负于王曼昱,两个旧日的中生代选手、两位曾经的好友,宿命般地相遇了。
裁判的哨声吹散了萦绕的回忆。
没有试探,她们直接进入了最熟悉的节奏——朱雨玲的落点依旧刁钻,陈梦的力量依然浑厚。比分在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中交替上升,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战术本能,在球台上次第绽放。激烈的多拍相持间,偶尔夹杂着陈梦一两个无伤大雅的发球失误,像从旧时光里不小心跌落的、令人会心一笑的注脚。
赛场内似乎也更为平静,加油声过后,是清晰的击球声在空旷的场馆内回荡。她们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每球必争地呐喊,只在打出极其精彩的球时,才从喉咙里发出一声短促的确认。这不像是一场争夺奖牌的战役,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告别演出,每一个回合,都在诉说着“我懂你,也懂我们共同的过去”。
第五局,10比7。赛点球。
五个回合,正手、反手、变线、防守、再进攻……乒乓球在台面上画出最后一道弧线,随着朱雨玲的回球失误下网,尘埃落定。
两人走向对方,微笑着,拥抱在了一起。陈梦似乎在朱雨玲的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朱雨玲则是轻轻地拍了拍对方的后背。
这一刻,没有对手,只有挚友。赛后来到采访区,陈梦淡淡地说了一句“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交手了。”
所有那些激烈的狂欢和悲伤的泪水,都留在了过去,只有一段完整的故事所带来的宁静与释然。对于所有见证过她们一路走来的人,今夜,回忆如暮雨霖铃,正适合休憩与怀旧,并为这段绵延十余年的故事,道一声: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