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 正文

人间 | 妈妈呀,妈妈

0
分享至
“我妈一辈子都是底层,一辈子为了一点鸡毛蒜皮跟人争,我知道在你们眼里她是个老泼皮,不讲道理,可她变成这样都是为了自己的姑娘儿子能抬起头来。”

本文系网易“人间”工作室(thelivings)出品。联系方式:thelivings@vip.163.com

本文为“这里是精神病院”连载第15期。


在精神专科工作5年,我见过的大多数患精神疾病或是严重心理疾病患者,只要积极参与治疗、按时服药,生活里与正常人别无二致。

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无论去哪里、怎么治,都不会有什么好转,迁延不断越来越甚者,也不在少数。这样的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庭,生活就像已经长出体外、肉眼可见的瘤子,什么样的际遇都能变成一根刺。

比如钵钵儿,还有他的妈妈,阿华姐。

1

钵钵儿本姓陈,男性,大约40岁,来自本市下属一个乡镇。老乌(康复科老员工)告诉我,以前没人叫他“钵钵儿”。

2015年,医院翻修老食堂,斥资买了一套高温消毒设施,以往的旧餐盘码不进柜子,于是统一订购几百套新餐具,打算每一餐收2毛消毒费(以前在外消毒是3毛5一次)。

阿华姐是个精明人,拉来一箱一次性碗筷,说是要存在病房给儿子用,就不多交这消毒费了——她还特意嘱咐护士,除非旧了破了,不必次次用新的碗筷。封闭式病房不稳定患者多,隐患大,病房以安全为由拒绝了阿华姐的要求,说这“不是能商量的事儿”。于是,阿华姐屡屡“冲击”医务部,质问医院“凭什么封闭式病房不准患者自备碗筷”。典主任(医务部主任)解释来解释去,也摆不清道理,不胜其扰,只能折中,准许她儿子自备一副跟医院食堂差不多的碗筷,只要放在食堂严格消毒即可。

阿华姐“得逞”后,为了让儿子每次可以多分点饭,又耍了个心眼,她买的碗筷形状跟医院食堂的差不多,但个头足足大了一圈,像电视剧里和尚化缘的钵一样。食堂的阿姐是个直肠子,每次分餐都要嚷一句:“用钵儿的这个,过来领!”

因为这个,“钵钵儿”“钵钵儿”的,就被叫开了。

算起来,钵钵儿在我们这儿住了也有8年了。自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间或参与钵钵儿的康复治疗。从病历上看,钵钵儿是智力缺陷,10来岁的时候又表现出一些精神症状。来我们这之前,镇里、市里的不少医院都去过,从迁延不断的病史来看,没什么起色。

钵钵儿说不出完整的话,只会几个字几个字地蹦,大多数时候的行为只遵循自己的生理状况:饿了,看见吃的就往嘴里塞;困了,何时何处能就地一躺;肚子憋不住了,哪里都是厕所。

病房里说,随着钵钵儿年纪愈大,自理能力反而变差了,现在除了会拿碗喊饿、套衣服,诸如定时吃药、参加治疗等复杂一些的事,都要护士在一边盯着手把手做,不然就能把药攥在手里发一天的呆。

阿华姐大约60岁,不高,估摸着不到1米5,干瘦,走路爱打背手,四处寻望。她的左眼好像有毛病,聚不了神,跟人说话时,一只眼珠子直勾勾盯着,另一只眼珠子在眼眶里滴溜溜乱转,有些瘆人。

用钵钵儿主管医生廖姐的话讲,钵钵儿是一眼“傻”,钵钵儿妈是一眼“精”。无论是老病号,还是护士医生,但凡说起她来都是拉长脸、摇着头,好像她是个“惹不得”的人。

自钵钵儿在我们这儿住院以来,阿华姐每隔一段日子都会来看看,热天来得密,冷天来得疏。来了一般是两件事:一是给儿子洗澡整理床褥,能省下一笔护理费用;二是查收费记录,看看医院有没有多收钱。

老褚(一位长期住院的老患者)跟我说,阿华姐给钵钵儿洗澡时,从来不管厕所(也是盥洗室,公用)里面有没有其他男患者,一桶水,从被剥光的钵钵儿头顶哗啦啦浇下来,就把狭窄的厕所溅湿得彻底。她给儿子擦身子很暴力,“跟搓电线杆的广告纸一样”,从头到脚,刷出道道红印,钵钵儿也不敢躲喊,因为稍不配合,阿华姐就会“啪”地朝他脑门拍一巴掌,大喝一声:“站好!”吓得钵钵儿连同那些蹲坑的男病人都“生怕漏了点气儿”。

老褚数次愤怨:“我跟那些新来的讲,看见这个恶婆娘是提桶来的,就不要去厕所!总不能每次都提裤子出来吧?”

病号怕她,护士医生也怕她,阿华姐查账单“很磨人”,医院的每个项目对应哪种收费,她比专管病历的护士还了解。李护长(男病房护长)说,一开始,阿华姐要护士把钵钵儿的收费记录手算给她看,她一笔一笔按照日期来对,遇到搞不“和巧”的(在她看来不合理),就当场问护士,护士讲不清,就找医生,医生说不明白,就去敲主任的门。主任的说法要还是让她不满意,那她就会去“冲击”医务部。

搞了几次,典主任就打电话数落男病房的胡主任:“你们就直接开科室电脑给她查记录啊,要看什么就看什么啰!”

哪个护士都怕“伺候”阿华姐查账,她不会操作电脑,但非要指挥,只有她要查哪项,护士才能操作点开哪项。也有护士不耐烦,可言语里刚透出点“再啰嗦就尥蹶子”的意思,就被阿华姐不同频的两只眼睛“顶熄了火”——李护长讲,任是谁,只要看到阿华姐两只眼睛,心里没有不发毛的,“就跟自己真做了亏心事一样”。

在阿华姐的要求下,钵钵儿住院,只要是能不开的治疗都不开,能省下的护理费都不收。换句话说,他除了吃药吃饭睡觉,几乎什么都不参加。李护长鼓起勇气劝过阿华姐,能不能让钵钵儿隔三差五跟着“下下大院”,起码能参加一下康复科的文体活动吧,毕竟“一次才6块4”。但阿华姐拒绝得理直气壮:“每次都要6块4?那谁交得起。”

后来,是典主任觉得钵钵儿实在可怜,给他找了个由头,每次下大院都跟着大院管理员老乌搬搬东西浇浇水,就算他抵了这项收费,阿华姐这才同意钵钵儿出病房放风。

2

2016年下半年,主任召集我们同期的治疗师开会,让我们想想主意,把康复科的项目搞得“丰富且有内涵一些”。

我们3个治疗师思来想去,决定在大院(精神病人自由活动场所)里面试试开展团体治疗(作者注:团体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多为两名至三名治疗师跟固定人数、有同质性问题的参与者构成,通过讨论、情景再现或者是固定形式的项目来激发团员之间的互相沟通、学习、感悟。精神病患者的团体治疗焦点多集中在日常生活技能、交流沟通等简单问题上)。

“团体治疗啊?”主任听完我热情洋溢的介绍,咂摸半天,“试试……是可以,钱先不收,但挑人要注意,不能找那些难搞的。”我还没听明白主任嘴里所说的“难搞”是什么意思,她又立刻补充一句:“比如像钵钵儿那样的,一定不行。”

为了把事办得漂亮些,我自作聪明地跟各个病房打招呼,让他们先选一些“灵醒”的患者,再依次给患者家属打电话,说明情况。只是我实在没想到,这个做法惹到了阿华姐——她不知从哪里得知我把钵钵儿排除在外,一日大早,就伸脚把康复科的铁闸门抵住,不让我进去,也不让里面的人出来。

她大声质问:“你不把道理讲明白试试,我儿子为什么就不行!”

我不敢看她滴溜溜乱转的左眼,语无伦次:“这……这是大院患者的一次……一次尝试,不是……”

“不是个鬼不是!”阿华姐的口水都要喷出来,“不是你们要他去大院的?他没帮你们做事?那他这样还不算‘大院患者’?”

她态度坚决,愈加强势。好不容易笨嘴拙舌地把她哄走,我急匆匆地去找主任,又被训了一顿。主任说我 “事还没成呢就闷不住屁走漏了风声”,但最后,她还是松了口:“这个老……老姐姐,唉!就让钵钵儿来吧,每次多加一个治疗师,盯紧点。”

可事实证明,钵钵儿这样的患者,不是“盯紧点”就有用的。一堂40分钟的团体课,只有在钵钵儿因被我呵斥而惧怕地蹲下时,才能顺利地继续,待几分钟后他察觉到“没有危险”,便立即站起来,哐哐地拽着玻璃门要出去。

“坐!”

“别闹啊!”

主讲治疗师的热情,屡屡被我呵斥钵钵儿的声音踩了急刹。他实在进行不下去了,无奈地看向我,小声试探:“要不,我先讲到这儿?”

我还没表态,同来听课的老褚先大声叹了一口气:“唉,把这个东西搞来干什么。”

团体治疗对患者们来说是个新鲜事儿,我们前期宣传也铺垫得很充分,医患都是兴致勃勃的。没成想,这第一节课就被钵钵儿搞得七零八落,大伙免不了失望怨愤。此时老褚这句“画龙点睛”,让几个急性子患者直接把躁脾气掀到了面上:

“这样还来个屁呀,都看他发癫去了。”

“那不是咯,这是治疗?玩儿傻X吧。”

我们3个“雏儿”治疗师,6只眼睛互相乱瞟,只能看着围在大厅中央的患者越来越躁。

束手无策之时,突然从门口传来“哐当!”一声巨响。

是钵钵儿!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站起来,大力一拉,康复大厅的玻璃门被他拽脱了滑道,顺着1米多高的楼梯坎拍到地上,磕成一滩粉碎。

康复科办公室,我们3个治疗师排排站在主任面前。

主任叹了口气,说:“叫你们盯住,3个人都看不住。现在门坏了,定做也要时间吧?没有门,大院安全保障不了,就放不了大院。不放大院,你们让病房里怎么跟其他患者解释?怎么跟家属解释?”

主任训了一会儿便索然无味,直接跟我们说了院里的处理意见——鉴于这件事医院方面跟钵钵儿都有责任,修门的钱医院出大头,钵钵儿家里只要拿500块“意思意思”就行。同时,也是为了“给他长点记性”,“安抚其他患者情绪”,病房决定把钵钵儿转为单独看护,暂时不准他参加除必要治疗外的其他项目。

这件事让阿华姐非常气愤,到医院撒了几回泼。她说,明明是医院拿她儿子做试验,出了事凭什么只处理她儿子,不处理我们这些“搞事儿的人”?医务部、康复科的负责人们轮番上阵,拿出所有能依据的规章制度讲道理,阿华姐一概不认,坚持认为这件事是医院的错,医院要负责,不然她就要去卫计委门口坐着,讨一个公道。

“说不让他来,你又非要让他来,现在他闯了祸,你又喊喳喳,到底想怎么样吧?”一次又一次的劝说无果,典主任直接问阿华姐。

“500块我该拿,但那几个挑事儿的也要拿,平摊!”阿华姐毫不惧怕,“我儿子必须转出来,该下大院下大院,那是你们答应的!”

鉴于阿华姐是个说得出做得到的狠人,加上这件事医院也确实占不住全部的道理,典主任只能捏着鼻子答应了。为这个事儿,他不知道愤愤不平过多少次:“老太婆也太精了,给个算盘都能扒出火星子来。”

这一次也让我彻底认识了阿华姐的“惹不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明白了老乌常对我念叨的那句“越做多越错多”,在这儿真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3

2017悄然而至,我在异乡过了第一个年。

半年多的工作时间,我完全适应了精神专科的节奏,和那些老员工一样,将同情掩盖在按照规章制度做事的态度里。像钵钵儿这样的患者,我不敢再私自对他们做什么“新努力”,虽然我心底还是对钵钵儿抱有好奇和同情,也只能在闲聊里听听他和阿华姐的近况。

病房里说,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阿华姐偶尔会在周末把钵钵儿带出去一天,早上出去,晚上回来。病房一开始其实是不愿意的。按照规定,住院病人外出要跟病房申请,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像钵钵儿这样不稳定的病人,家属非要带出去,病房就会要求签一份知情同意书:在外病情发作,责任由家属承担——一般到这一步,家属都会知难而退。

可阿华姐不会,且每次签单的理由都很充分:看望亲属、改善伙食、办理手续。这让病房没办法阻拦,李护长只能次次亲自盯着阿华姐签好知情同意书,然后叮嘱当天值岗的总管护士,晚上10点前,一定要打电话催促她把儿子带回来。

至于阿华姐带钵钵儿出去干什么,谁也问不出来。

2017年清明前后,轮到我公休,主任放了我3天假,让我好好出去转转,弥补一下“没回家过年的遗憾”。在市中心步行街,我买好东西准备回出租屋,正在公交站牌下面等车,猛然间盯见对面的路口有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异常熟悉——是钵钵儿和阿华姐——他们竟然在卖唱!

顾不上等车,我趁着绿灯的人流钻到对面。只见钵钵儿跪在地上,身前是一个方形的户外音响,来回放着“流浪歌”、“杜十娘”等年代感十足的悲情音乐,阿华姐站在一侧,攥着一个胶布缠住的话筒,奋力地对口型。

我躲在阿华姐的左侧不远(躲着她不方便的左眼),确保她看不到我,观察了3首歌的时间。只要有人驻足观看,钵钵儿就适时地对人家猛磕个头,要么吓得人闪开,要么诓得人赶紧丢几丁零钱。每隔几分钟,钵钵儿会冒一下“呆”劲儿,低头游神,忘记了面前的“潜在客户”,阿华姐便立即一巴掌朝他前脑勺扇去,“啪”的一声,落人不忍,旁观者掏钱掏得更利索了。

这几巴掌让我越来越烦躁,掏出手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无论是按照法律还是医院的规定,阿华姐都不能带着钵钵儿乞讨。钵钵儿是一个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人,他也有合法的权益,医院也有义务保护他的权益。

就在我犹豫着要不要跟医院通报时,音响的声音忽然变得时断时续:“郎啊郎……是不……饿得慌……”——应该是没电了。阿华姐顾不上对嘴型,蹲下来把音响的开关关上又打开,话筒也被她摇得“拂拂”乱响。几经努力,见无济于事,她只好三两下收起一盆零钞,拉起钵钵儿离开。

我决定跟上去。

他们没有到对面坐回医院的公车,而是顺着大路走。阿华姐在前面领路,钵钵儿拉着音响在后面跟着,每到一处垃圾桶,阿华姐都要伸脑袋进去看看,捡出没喝完的奶茶杯或者空饮料瓶,交给后面的钵钵儿倒干净,扭吧几下,扔到一口大黑袋子里。

走了十几分钟,阿华姐已经在翻第六个垃圾桶。她左手艰难地在桶里胡噜,右手拿着一个脉动的空瓶往后扬,可钵钵儿这时又游神了,游到路边一个炸食摊上,眼巴巴地望向竹兜里面炸好的鸡腿。

“喂!”阿华姐从垃圾桶里面拔出来,恼怒地大喝,高高扬起巴掌。

钵钵儿立刻扭回头锁紧脖子,呜呜啊啊:“痛!痛!不打!”

巴掌最后没有扇下去,而是轻轻落在钵钵儿的前额顶,拂了拂还没消红的秃处。阿华姐抖搂着一袋子空瓶,很恳切地跟炸食摊老板磨嘴皮子——不知道是在讲价还是想“空瓶套白食”。但老板头也不抬,手也没停。

她见半天也没起到效果,腰杆不忿地挺直,从衣服内里的怀袋抽出一张钱使劲拍在摊上。老板看了看钱,朝竹兜努了努嘴,阿华姐立即在炸好的鸡腿堆里扒来扒去,几乎把每一个都拎起来审了审。好不容易挑好了,她拉起钵钵儿要往前走,可没出半步又折回去,把老板挂在炸锅架下面的卫生纸拽了一大匝,捅进自己的口袋里。

老板把竹筷子甩在锅边,抱着手坐下,头来回不停地摆。阿华姐一步三回头,狠盯好几回,嘴里嚼了几句,这才拉着钵钵儿彻底离开。钵钵儿除了差点“挨一巴掌”外,全然不觉有什么异样,鸡腿咬得倍儿带劲儿。

看到这里,我掏出手机,删掉了照片,不打算再跟上去了。

关于阿华姐带着钵钵儿乞讨这件事,我听人开玩笑似地提过,当时是真的当个笑话听了。我是实在想不出,一个母亲会带着儿子做这样的事,还让我真的遇到了。我只能从心底安慰自己,但愿阿华姐是真有难处,也知道其中利害,不要出什么岔子。

可是啊,纸哪包得住火。

4

五一刚过,我收假刚回医院的那天,员工群里炸了锅。起因是一张照片——阿华姐带着钵钵儿,在市中心步行街的另一个路口卖唱。卖唱不是重点,重点是钵钵儿的衣着,他穿着病号裤,上面印着字,虽然模糊不清,但我们医院的员工都能猜出来内容,那是患者入院编号和科室的简称。

群里叽里呱啦几百条消息,有质疑,有惊讶,也有斥责。院长发了一条语音:“照片是哪个员工拍的?来找我。还有,下午各个科负责人来我办公室,开会!”

会开得怎么样,我不得而知。可医院第二天就出了通报:男病房胡主任以及李护长,管理失误,记科室一次不良事件,扣钱;各个科室各自召开安全会议,自我督导,拿出方案,限时上报。

主任召集康复科所有人,几句话宣布了医院处理结果,把写记录的工作安排给了我。下班时,我特意跟主任搭同一趟电梯,问报告要什么模板。眼看她准备骑电动车走了,我实在忍不住,问:“那他们怎么办哪?”

“谁啊?什么怎么办?”

我拦在她电车前面:“钵钵儿啊,医院不会赶他出去吧?”

“呵?”她诧异地看着我,笑出声了,“没说就是没事儿呗,又不是那种打断手脚割掉舌头故意拉出去乞讨。但上报是一定要的,估计是得记一笔,医院把雷扛了吧。”

“哦。”我点点头,心里呼了口气。

“唉,这个老姐姐呀,不省心。”主任朝楼上灯火通明的男病房看了看,“里面还在开会呢,虽然不会让她儿子转院,但吓唬一顿是没跑了,希望她以后收敛一些吧。”

往后一段时间,病房里对阿华姐的抱怨确实少了不少。她对于收费还是斤斤计较,但在查账的时候客气了很多,不再颐指气使地指着电脑说点开这个打开那个,而是会用商量的语气,“麻烦您给我看看这个”,“麻烦您点开那个”。老褚也说,阿华姐带着钵钵儿洗澡时也“知礼”了很多,至少他再也没“半路提裤子出去”过。

精神专科里工作的人,锻炼个半年一年,都已经见怪不怪,宠辱不惊。阿华姐这件事,在大伙口里讨论了几次,就化作一条工作经验,只在偶尔类似事件发生时才会被提起了。

转眼到了8月,南方湿热难耐。

以往到了热季阿华姐就会来得勤,几乎是一天一次。但这年的夏天,阿华姐出现的次数不多了,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小姑娘来。病房里说,那是钵钵儿的妹妹,很懂事,叫姝妹儿。今年刚考上大学,正好放暑假,就接替妈妈来照顾哥哥。

我问李护长:“以前放假干嘛不来?”

“中学读书多紧张啊,现在上了大学就轻松点呗。这孩子成绩好着呢,考上XX大学了(本市一所211),就是……唉。”

我听懂了那声“唉”的意思——母亲老了,妹妹以后八成要接过照顾哥哥的接力棒。

暑假很快就过去了,可阿华姐却依旧没来,还是姝妹儿每天下午下课后赶到医院给钵钵儿洗澡换衣服。学校、医院一东一西,坐公车得晃悠几十分钟,有时候时间赶寸了她饭都吃不上,几次被护士看见在病房楼道里就着水啃苏打饼干。

按道理,病房是没必要管这些事的。可李护长大概是心疼姝妹儿,在楼道里找到她,问:“孩子你要好好吃饭哪,你妈人呢?”

“她……她忙……”姝妹儿支支吾吾,“没事的李阿姨,我们家没事的。”

李护长没再接着问,而是带着姝妹儿去食堂办了张电子饭卡,从自己账户里划200百块过去。她怕姝妹儿脸皮薄,就说自己平时在家吃饭,卡里的钱不用也是浪费了,让她“帮着刷点”。

“是个好孩子啊。”李护长跟我感叹,“她非要把钱还给我,说学校有助学金。”

阿华姐来我们这儿的次数越来越少了,除了缴费,几乎都是姝妹儿来照顾钵钵儿。后来缴费她也不来了,全部都是姝妹儿一个人干。老褚那些老病号也心疼姝妹儿,让她回去好好读书,说给她哥哥洗澡这事儿就“包在这些老阿公”身上了。但姝妹儿展现出和阿华姐如出一辙的坚持,只是她不像母亲一样霸蛮,而是礼貌地拒绝别人的帮助,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来,默默地做,默默地走。

时间久了,所有人都不再问什么,默契地维护着小姑娘的尊严。

11月底,南方的秋老虎也摇着屁股要走了,一层秋雨浇下,天气凉了,病房里的人洗澡就没那么勤快,姝妹儿算是能喘口气了。

每年这段时间,雨就像定了点一样,准时在下午来一场,把大院浇湿。放不了大院,我们几个治疗师只能带着器材去病房,组织患者在大厅里做活动。

5

一天临近下午吃药的时间,我正带着老褚几个老病号在大厅里“锄大地”,外面的护士站传来一阵争吵。老褚他们立刻将牌扔掉,一路小跑过去扒在隔离门上,伸长脖子,看得异常带劲。

我上去想将老褚他们驱散,就听见外面的李护长突然提高了音量:“你不是家属,不能探视,也没有权利查有关治疗的记录!”

我也从小窗看了过去——站在李护长对面的是一个女人,穿一身套裙,看起来很职业。她把手里的一张A4纸拍在护士站的桌台上说:“他是你们这儿的住院病人,这否认不了吧?你们医院没管理的责任?”

“这不关我们病房的事,”李护长指着病房外面,“你不要再来这里,有事去找医务部,不然我就叫保安。”

女人没有退让的意思,说医院是在踢皮球,跟李护长保持着眼神对峙的姿态。隔离门边聚集的患者越来越多,几个医生也从办公室里探出头来看。李护长朝我这里看了看,我立刻理解了她的意思,招呼着值岗护士把病人带到另一边,自己赶紧从隔离门钻了出来。

我拿出开门的钥匙,在女人面前晃了晃:“阿姐,这里是病房哦,你要问的事跟治疗无关的话,去找医务部。现在是服药时间,你要是执意打扰患者治疗的话,保安在一楼,上来就几分钟。”

女人眼睛轱辘了几圈,气势终于软了下来。她一转身,我赶紧抢先一步打开科室的铁闸门,客客气气地将她送走。

李护长盯着桌台上的A4纸,久久不说话。我偷偷瞟过去,是一张复印件,上半联是一张购房的定金收据,下半联是钵钵儿的身份证正面。收据上购房人签字处,清清楚楚地写着钵钵儿的大名。

“这……他怎么去……搞什么哟?”我实在想不通,一直在我们这里住院的钵钵儿是怎么买的房子,这个房子又出了什么问题,怎么会被人找到医院来?

李护长没有理我,唤来发药的护士,问姝妹儿今天来了没有。护士摇摇头,李护长脸色沉了下来,挥手让我先回科室:“等医务部那边了解清楚再说。”

我识趣地抱起器材,直觉告诉我,这次阿华姐干的又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十有八九牵连到了姝妹儿。

开发商的那位女销售那几天定时定点在医院“要结果”,没几天,事情就在医院传得有鼻子有眼。

2016年的9月,钵钵儿家在市里高新区的一处楼盘,花5万定了一套小产权房,总价大概10来万。合同上确实是钵钵儿的名字,但经手人是姝妹儿——她以代办人的身份,用哥哥的名字买的房子。

合同上有一行小字的补充条款:一年之内要再补5万,不然合同就作废,定金不退。现在已经是2017年的12月,阿华姐家拿不出钱,开发商要了很多次没结果,直言要按照合同来打官司。阿华姐不想白丢5万块,忽然嘴脸大改,去开发商售楼部大闹,称是他们的销售“故意诓骗自己精神有问题的儿子和没有社会经验的女儿买房”,说自己并不知情,必须退房退款,外加赔偿。

开发商说打官司也就是“吓唬吓唬”,听到阿华姐这个要求,直接就翻脸了,坚持说合同是兄妹俩自己签的,按照合同办事。阿华姐也不是吃素的,这段时间定时定点在售楼部“站桩”,逢有人来看房就上去说自己的遭遇,还说这里的销售对她“骂得难听,几个鬼女子还想动手”。开发商拿她没办法,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钵钵儿在我们这儿住院,要我们协助解决,不然就去卫计委投诉我们医院“管理失职”。

典主任不敢自己做决定,向院长汇报。快60岁的老院长气得骂了脏话,直问这个“乱来的”跟上次拉坏大门、穿病号服跑出去乞讨的是不是同一个病人,“在病房发癫就算了,还在外面惹祸”。

院长发火归发火,还是嘱咐典主任去调解——但不能无限期等他们的结果,毕竟马上就是卫计委的年底审查,不能把“今年要挨的骂留到明年”。他告诉典主任,把双方叫到医务部,“摆开来谈”,能说好最好,说不好就干脆不管,到时候医院这里也别等“上面下来吊人”,主动去负荆请罪,钵钵儿更不能再继续住在这里“等他家里再惹祸”,直接让专管“麻烦患者”的福利医院来把人拉走。

我们小医院行政的人手紧巴巴的,典主任申请找个人来协助调解,我们主任说我“有点小机灵,脸皮也足够厚”,主动把我推荐了过去。

典主任特意把开发商跟阿华姐、姝妹儿安排在不同的办公室。阿华姐那里由我跟典主任去讲,开发商那里只由医务部的干事接待——开发商早就想松口了,阿华姐这段时间让他们的业绩大受影响。

阿华姐根本不给我们说话的机会,也不理会劝阻的女儿,扯着嗓子,对天赌誓地骂开发商诓骗她的钱,骂医院助纣为虐,做大老板的狗,专咬穷人。典主任不搭腔,屡次拉住想开口的我。阿华姐越骂越难听,典主任干脆把门打开,让她的骂声在走廊里窜得到处都是。姝妹儿坐在办公室的窗边,一个劲儿抹泪。

医院行政楼毕竟不是销售大厅,没有那些爱看热闹的人过来给阿华姐“添火”,她愤怒的气势越来越弱,语速也降了下来,想起一句说一句,最后干脆变成沉默的怒视。

“讲完了嚯?那我说了——”典主任好整以暇,调整了一下坐姿,“医院的意思,让你们今天来这里谈,但也就谈这一天,待会开发商过来,你们一起做决定。能得就得,不得那我们就管不了,你儿子我们这儿也不收了,但可以帮你联系福利医院过来问问。”

阿华姐瞬间滞住,表情依旧是愤怒,一直乱转的左眼也停止了晃动。

“不收了,不收了?”姝妹儿站起身语气急切,“医院哪能这么做,怎么可以不收病人?”

典主任神情有些不忍,起身把门关上,屋子里一下安静下来。

我示意姝妹儿先不要说话,倒了杯水塞给阿华姐,说:“医院是不能拒收病人,但患者和家属也要配合管理吧?来这里就是想解决问题,阿华姐,你仔细想想,合同白纸黑字,你就给了人家5万,人家是不是也就该只退5万?”

她攥紧杯子,有点发抖。

我趁机继续:“你又要定金又要赔偿,不答应你就不让人家做生意,人家那么大个开发商,请不起律师?到时候反过来告你诈骗的,钱钱要不回来,你儿子还得去福利医院。其实最无辜的是你女儿,还没出社会,先背一个官司。阿华姐,你是个聪明人,肯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诈骗?怎么是我诈骗!”阿华姐又怒了起来,“他们一开始不讲清楚合同,那么小的字,谁知道要……”

“老姐姐!”典主任打断她,指向一旁的姝妹儿,“付款是你的卡,你敢说她去买房子你真的不知情?真的是他们一开始在骗你儿子女儿?”

“我……”阿华姐的气势马上弱了下去。

典主任蹲下来:“老姐姐,咱们都是为人父母,我知道你为什么要买房子,谁不想孩子过得好?但是,5万,50万,哪怕500万,能买得孩子抬起头做人?”

阿华姐望向窗边的姝妹儿,呜咽一声,把脸别了过去。她抖得越来越厉害,手里的水洒了一地,喉头像塞了棉花一般,呜呜咽咽地蹦出“挨不住”、“怎么办”之类的短句,时而方言,时而普通话。姝妹儿也背过身子向着窗外,哭声时断时续。

典主任抚着阿华姐:“你们要是有什么难处也可以说,谁的心不是肉长的呀老姐姐。”

一句话,让这对母女彻底放下防备。阿华姐起身伸手把姝妹儿揽在怀里,放声大哭。

6

那天,阿华姐和姝妹儿跟我们讲了很多很多。

第一件事:钵钵儿不是阿华姐的亲生儿子。

钵钵儿本来是有父母的,父亲在南方讨生计,母亲在镇上做小工。五六岁的时候,他被同村的大孩子领去玩水。几米高的石桥,几个孩子赌着胆子往下面的河里跳,钵钵儿出了意外,扎下去半天没有动静,是路人跳下去把他捞了起来。人是抢救过来了,但脑子缺氧太久受损,成了一个“弱智”。

钵钵儿的亲妈托人给打工的老公带口讯,让他寄钱给儿子治病,但是一直没有音讯,逢年过节人也不见回来。家里只有一个本家兄弟,但出了村各自谋生,公公婆婆也早已不在,熬了几年,钵钵儿亲妈就悄悄走了,据说走时只拿了一床被子,留下一层土平房,半袋谷米,几十块钱,跟只会发呆的儿子。

我跟典主任难以置信——如此精明的阿华姐,怎么会做出收养弃儿这种事?但阿华姐拿出一本收养登记证,她确实这么做了。

阿华姐的老公年纪大她很多,是一个几乎没有劳动能力的懒汉,对阿华姐只生了个女儿、无法“传宗接代”本就有气,见她又收养一个“痴呆儿”,更加不满,说要么把小傻子扔掉,要么她就带着两个孩子滚出去。

阿华姐一气之下,带着两个孩子到了城里谋生。但她高估了勤劳的作用,也低估了城市的生存压力。没有学历,身体瘦小,“女要读书,仔要住院”,逼她撕掉了坚韧温和的外表,只剩下生存的动力以及精明。

讲到这里,阿华姐说不下去了,不断地喘息。典主任叫来隔壁办公室的一位女同事,让她把阿华姐带了出去。

姝妹儿眼睛通红,但人已经冷静了下来。她告诉我们,她妈妈不是刻意地要去“坑谁”,她所做的都是为了他们兄妹俩。他们在城里这么些年,一直都住在开发区的城中村一间“别人拿来做储藏室”的半下沉地下室里,从不敢做梦买房子。阿华姐曾听人说附近的小产权房便宜,虽然有交不了房的风险,但姝妹儿考上了“这么好”的大学,钵钵儿年纪也越来愈大,总不能全家人“窝一辈子”。可她手里只有辛苦攒下的几万块,不敢“铤而走险”,所以一直观望,想找个“稳妥的法子”。

但是一纸诊断,让阿华姐准备孤注一掷——她原本在制糖厂有一份打杂的工作,又四处求人,找到一份周末保洁的工作,打算“燃烧几年”,把钱凑齐。保洁公司要求她入职前体检,体检时CT显示她的肺部有问题,于是医生就建议她去做个活检,说不排除有癌症的可能。

阿华姐以为医生是在诓她,舍不得出检查的钱,拿着片子去找“信得过”的人询问,所有人都劝她,去医院再检查一遍,早发现早治疗,可她不愿意,或者说是“不敢”。

这里,典主任跟姝妹儿讲了一句:“如果要排查的话,活检是必须的,你这么有文化,应该劝劝她啊,就算真是,发现得早也有治疗的余地吧。”

姝妹儿把头低下,又开始“啪嗒啪嗒”地滴眼泪。典主任摇摇头,不再言语。

因为这件事,阿华姐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有病”,拿出所有的钱下了定金——她的想法很简单,用自己仅存的几万苦钱买一套房子,哪怕自己真的“到了这一步”,也要给自己的儿子女儿在这个城市留一个栖身之所。

姝妹儿告诉我们,2016年妈妈之所以带着哥哥去卖唱,是“实在找不出赚钱的路子了”。体检不过关,保洁的工作飞了。后来,阿华姐又跟制糖厂老板提“涨薪150”,反被老板以“年纪大手脚慢”为由给辞退了。

阿华姐彻底交不上房钱了,又怕自己哪天就“忽然撒手人寰”,跟开发商磨了一年,“各种办法”都用上了,最后便想出个“歪借口”,去售楼部大闹,要人家退钱赔偿。

姝妹儿说,阿华姐总是对她讲,对不起自己的“傻仔”,捡了他回来又养不了,也对不起自己“争气的女”,要她以后“背这么大的负担”。

“我妈一辈子都是底层,一辈子为了一点鸡毛蒜皮跟人争,我知道在你们眼里她是个老泼皮,不讲道理。可她也是个女人,也年轻过,变成这样都是为了自己的姑娘儿子能抬起头来。我妈总说对不起我,对不起我那个傻大哥,其实她就对不起自己。”

姝妹儿知道妈妈为什么房子要写哥哥的名字,她是想用这种方式,把兄妹俩的命运绑在一起——她担心儿子以后没有去处,也担心女儿以后没有亲人。其实过早的生活磨砺让姝妹儿成熟得很早,对于妈妈,她从来没有怨恨,更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这个“弱智”哥哥。

她最后这么跟我们说:“生活的真面目我早就见过了,我妈一直替我们挡着,她没有放弃,我也不会放弃。”

我们没有继续再问关于买房的细节,姝妹儿也不愿意再说——毕竟她还是个刚上大学的孩子,我们怎么说,怎么理性地分析利害,对现在的她而言都是件很残忍的事。

我们把阿华姐一家的情况汇报给了院长。院长把手里正在签的文件挪到旁边,问:“开发商那里怎么说?”

“我跟他们派来的人说了,说钱一定会退。”典主任回答得飞快,而后语气又犹豫起来,“那个,院长,钵钵儿去福利医院这件事,能不能再考虑一下?毕竟那里的设施条件……”

“出去吧。”院长把文件重新翻开,“本来就是吓唬吓唬,解决了还提这个干什么。”

“谢谢院长!”典主任眉飞色舞,把在旁边发呆的我赶紧拽了出去。

典主任托我转交给姝妹儿几百块钱,让她带着阿华姐去市中心的三甲医院做了个全面检查。阿华姐确实得了肺癌。所幸的是,没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医生说,要是积极治疗,兴许还能“拖一拖”。阿华姐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用最便宜的疗法,能活多久是多久。

院长嘱咐典主任去找市残联,给钵钵儿补齐了手续,每个月可以领残疾人补助,有几百块钱,基本覆盖掉了他住院期间的吃药和生活费。医务科和病房还开了所有可以开的证明,证明姝妹儿的家庭情况,至少让她可以在申请学校的各种补贴时少点阻力。

这是医院能做到的极致了。

给钵钵儿确认手续签字的那天,阿华姐在医生办公室签完字就要离开。钵钵儿从病房的活动大厅,一路追到出口,大喊:“妈,饿!妈,饿!”

阿华姐掏出个裹着鸡腿的塑料袋,要塞到钵钵儿手里,钵钵儿不接,还在喊:“妈,饿!妈,饿!”

阿华姐气急,扬起手就要扇。

钵钵儿没有躲,从自己油渍渍的口袋里捞出一根鸡腿——应该是医院中午午餐统一发的——伸到阿华姐嘴边,很焦急:“妈,饿!妈,饿!”

阿华姐一嘴把鸡腿咬在嘴里,头也不回地钻进了楼梯。

一楼的同事告诉我,那天阿华姐躲在住院大楼后门那道铁栅栏后面,哭得撕心裂肺。

后记

如今钵钵儿算是彻底没有自我照顾能力了,吓他也吓不住,好几次当着护士的面解裤子拉在治疗室里。住院的人越来越多,护士数量捉襟见肘,病房那边只能找一个同是长期住院、但人稍清醒的患者看住他。

姝妹儿已经工作了,但还说要准备考研究生,来得没以前密集。不过她人一来就是大包小包的食物用具,脸上的笑也多了。偶尔碰到李护长,一定要问她有没有时间一起吃饭。李护长总说,“这样的好孩子不多了”。

阿华姐可能因为心情舒展了,一直活到现在。但人已经完全没有劳动能力,医院也彻底不来了。姝妹儿讲,她想要努力多挣点钱,在妈妈去世前给她享几年福。我们也曾跟阿华姐提过,需不需要医院这里发动一下捐款,她一口否决:

“不用!”

点击阅读更多“我们这里是精神病院”系列文章

连载14|人间 | 精神病院里,那个坚持要起诉丈夫的女人

连载13|人间 | 他说,我不就是想做个女人,行不行?

连载12|人间 | 谁都有爱的权利,那精神病患者呢?

作者:走水

编辑:唐糖

题图:《哦!文姬》剧照

点击此处阅读网易“人间”全部文章

关于“人间”(the Livings)非虚构写作平台的写作计划、题目设想、合作意向、费用协商等等,请致信:thelivings@vip.163.com

投稿文章需保证内容及全部内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人物关系、事件经过、细节发展等所有元素)的真实性,保证作品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关注微信公众号:人间theLivings(ID:thelivings),只为真的好故事。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标致408推出限量版:售价6.97万元!此次找准了产品定位

标致408推出限量版:售价6.97万元!此次找准了产品定位

天和Auto授权账号
2024-05-31 13:15:36
可惜!imp因被限制出境,或不能参加老头杯线下赛!谁将顶替他?

可惜!imp因被限制出境,或不能参加老头杯线下赛!谁将顶替他?

记录生活日常阿蜴
2024-06-01 09:51:29
虎头蛇尾!从战争艺术而言,哈尔科夫战役是俄军的又一次惨痛失败

虎头蛇尾!从战争艺术而言,哈尔科夫战役是俄军的又一次惨痛失败

娱宙观
2024-05-27 14:55:28
中国曾三次忍辱负重“装孙子”,完美躲过美国制裁!最终迎来崛起

中国曾三次忍辱负重“装孙子”,完美躲过美国制裁!最终迎来崛起

猫眼观史
2024-05-16 18:11:46
周琦家庭内景曝光!客厅不小 已有二胎 专心辅导儿子作业

周琦家庭内景曝光!客厅不小 已有二胎 专心辅导儿子作业

胖子喷球
2024-05-31 16:37:01
放弃幻想!华为高管称:国产芯片暂时先别指望能到3nm

放弃幻想!华为高管称:国产芯片暂时先别指望能到3nm

热点科技
2024-05-30 16:46:10
小升初不管成绩有多好,到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基本都会被打击到

小升初不管成绩有多好,到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基本都会被打击到

好爸育儿
2024-05-30 14:07:49
意大利媒体大爆料:凯特面目全非,将下线,而威廉将成二婚人士

意大利媒体大爆料:凯特面目全非,将下线,而威廉将成二婚人士

记录生活日常阿蜴
2024-05-31 22:57:27
如果你存在这2项的异常,要及时去检查,别再拖了

如果你存在这2项的异常,要及时去检查,别再拖了

肝病专家梅祥冬
2024-05-30 11:58:52
一对男女在田间私会,见四下无人“大动干戈”,画面被路人拍下

一对男女在田间私会,见四下无人“大动干戈”,画面被路人拍下

华庭讲美食
2024-05-29 14:18:07
一局长上午被免职,赤裸裸的现实。幽默搞笑的笑话,值得细品。

一局长上午被免职,赤裸裸的现实。幽默搞笑的笑话,值得细品。

小陆搞笑日常
2024-05-31 20:52:20
刚刚宣布!韩国,惨了!

刚刚宣布!韩国,惨了!

幻想娱乐d
2024-05-30 17:09:30
广州楼市全军覆没,广州珠江新城板块从125000元降至116000元

广州楼市全军覆没,广州珠江新城板块从125000元降至116000元

有事问彭叔
2024-06-01 14:15:24
台湾女艺人公然支持“台独” , 58岁还晒怀孕B超照,全网暴怒

台湾女艺人公然支持“台独” , 58岁还晒怀孕B超照,全网暴怒

柴叔带你看电影
2024-05-30 18:05:42
以港为鉴,撤辣三月后的香港,预示了上海房市新政的后续?

以港为鉴,撤辣三月后的香港,预示了上海房市新政的后续?

美第奇效应
2024-05-31 18:28:47
大陆中止134项关税减让,台商总会警告,台传统产业面临关门危机

大陆中止134项关税减让,台商总会警告,台传统产业面临关门危机

贺文萍
2024-05-31 17:11:08
刘涛单独看非常美,但与大美女车晓同框,
立马就被碾压了。

刘涛单独看非常美,但与大美女车晓同框, 立马就被碾压了。

奇迹马甲咉E
2024-05-31 14:21:24
6月1日最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查询!今日银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6月1日最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查询!今日银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匹夫来搞笑
2024-06-01 09:44:33
“一丝不挂”新舞蹈?惹争议,被摸下体更不害臊,金星质疑是对的

“一丝不挂”新舞蹈?惹争议,被摸下体更不害臊,金星质疑是对的

吃鱼思故渊
2024-05-16 21:48:21
如果在美国,比亚迪是不是会被告倒闭?箱油平均2400公里,可能吗

如果在美国,比亚迪是不是会被告倒闭?箱油平均2400公里,可能吗

鸣鸣科记
2024-05-31 11:20:24
2024-06-01 15:34:44

头条要闻

女子被家暴挂粪袋成功离婚 前夫曾写信:做人留一线

头条要闻

女子被家暴挂粪袋成功离婚 前夫曾写信:做人留一线

体育要闻

"失业"一年了 33岁的德赫亚路在何方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实锤!普华永道,危!

科技要闻

华为上新!余承东:问界6月销量将超4万辆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手机
家居
艺术
房产
健康

手机要闻

荣耀618开门红!折叠屏系列销量暴增269%、荣耀200夺新品销冠

家居要闻

风雅自来 中式的和谐平衡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房产要闻

重磅!琼海出台楼市新政:住房出租、挂牌计划出售,都可减套数!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