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神奇生物在莽山①|“鸟博士”陈军:“这里每一寸山林都是观鸟好位置”)
编者按:在莽山,有三位家喻户晓的“博士”:蛇博士、鸟博士、花博士。这并非学术学位,而是当地人对他们精研本领域、学识广博的赞誉。这一称呼来源难考,却渐渐变成了莽山的三张名片,传遍三湘大地。2025“策游湖南”系列之“跟着徐霞客游湖南·郴州行”活动即将在莽山举行,即日起,华声在线推出“神奇生物在莽山”系列报道,带您感受莽山生灵的灵动与生态守护的温度。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梓槐
时值初冬,清晨的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锁深林,只闻鸟鸣不见其踪。徒步山道,仅凭叫声便能迅速识别出附近鸟的种类和名称——这是莽山“鸟博士”陈军多年巡护调查野生动植物练成的绝活。
陈军今年56岁,是土生土长的莽山“林二代”。1990年,从湖南林业学校(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跟随父母的脚步,成为了一名林业技术员。
(陈军在进行珍稀植物科普。受访者供图)
莽山是一片生态富林。连片的常绿阔叶林间,“白头鹎像麻雀一样常见。”陈军介绍,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湘粤交界的南岭山脉北麓,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莽山烙铁头蛇、黄腹角雉、云豹、林麝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与鸟结缘,得益于良师引路。90年代初,莽山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湖南多所高校合作开展全面科学考察,陈军为专家提供协助。当时,陈军在郴州教育学院(现湘南学院)攻读生物学专业在职学位,被誉为“将鸟类学研究与民间观鸟有机结合第一人”的廖晓东教授,正好教陈军动物学。
1993年3月3日,寒潮突袭,莽山林海被冰雪覆盖。陈军与廖晓东教授在林中调查,突然看见了一摊栗褐色带淡黄圆斑的鸟类羽毛。羽毛保存完整,特征显著,极有可能属于“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黄腹角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栖息环境要求极高,此前从未在莽山被发现。
(红外相机拍摄的黄腹角雉。受访者供图)
珍稀动物的发现,通常依赖影像记录和标本采集,彼时影像技术还较为落后,观测主要靠望远镜,收集标本更是如同撞大运。
陈军和廖晓东教授捧着羽毛火速赶回基地清洗、压制、干燥,处理完立马寄到北京请权威教授认定。“十个手指头冻得像小红萝卜,却一点都不觉得冷,实在是太激动了!”陈军也自此踏上了爱鸟、护鸟之路。截至2025年10月,陈军其研究团队共记录莽山鸟类达210种。
浓荫蔽日,珍稀鸟类云集,莽山无疑是观鸟爱好者的“圣地”。“在莽山观鸟,挑战性可不小!”陈军介绍,来到这里的游客主要是为了观林鸟,然而,林鸟依赖树木或植被隐蔽性生存,想用镜头捕捉它们,必须格外细致观察。与观赏水鸟不同,“莽山没有固定最佳观鸟点,因为这里每一寸山林都是观鸟好位置!”
春夏的莽山,树杈间总有黄颊山雀、小仙鹟、红嘴相思鸟的灵动身影;待秋冬来临,北红尾鸲、赤红山椒鸟,红胁蓝尾鸲,灰鹡鸰是较为常见的过冬候鸟。然而若论观鸟好去处,在浪畔湖或许能收获惊喜。这片国家重要湿地,夏季可邂逅蓝喉蜂虎,冬季有鸳鸯在湖中徜徉越冬。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爱上观鸟,陈军对此十分欣慰,“人与自然的联结,正变得更加和谐。”
作者:王梓槐
责编:王梓槐
一审:王梓槐
二审:刘思佳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