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导演英泽首作《真的不烫》,以短片呈现当代语境下的个体处境)
在今年入围金鸡奖特别展映的短片作品中,演员英泽的导演首作《真的不烫》格外引人注目。这部短片以荒诞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关于“舆论狂欢与个体异化”的当代寓言,展现出极强的社会观察力与影像控制力。
影片讲述了一起发生在酒吧中的事件:一位中年男性因能喝下滚烫的开水意外走红,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一跃成为“热水之神”。他迅速成为全民狂欢的神话,个体的感受被裹挟在集体喧嚣之中。当如暴风雨般席卷而来的流量过后,一切又都沦为虚无,只剩他在狭小的房间中独自起舞。
导演英泽表示,故事的灵感来源于早年科普节目《走近科学》中的一集——《喝滚水的人》。节目以纪实方式记录了一位因特殊行为被公众关注的普通人,这种在日常情境中被意外放大的“奇观时刻”,为短片提供了最初的叙事触点。
值得一提的是,《真的不烫》的幕后团队由多位经验丰富的主创组成。与导演英泽共同承担编剧工作的陈矮来自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学院,他的电影长片曾入围塔林黑夜电影节;摄影指导梅墅轩有着丰富的拍摄经验,他的作品曾获得nowness天才计划最佳影片、入围山行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亚洲新浪潮”单元、圣丹斯电影节等;监制、制片、美术、造型、声音、音乐及调色团队也均由在威尼斯、戛纳、柏林等影展中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业人士构成,共同保证了影片在影像、声音与整体呈现上的成熟度与完整性。影片采用复古的色调与节制的镜头语言,形成了一种介于现实与幻觉之间独特的质感。
与大部分短片风格不同,《真的不烫》的情绪传递并不直给——没有情绪化的推拉,也没有刻意的说教,反而像是在“记录”一个真实世界的荒诞进程。
这份荒诞与古早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十分相似:外表热闹、节奏夸张、底色寒冷。“我并不是想拍一个热点题材。”英泽在谈到创作时表示,“只是想记录那种情绪涌动——当一个人在被众声包围时,他的声音是怎么一点点减弱、消失的。”
《真的不烫》以精准、克制的影视语言,敲响了属于这个时代的警钟——提醒人们重新审视社交媒体洪流中那份被忽视、却愈发强烈的集体无意识,不要成为“无意识作恶”的一员。
值得关注的是,导演英泽此前的身份是一位广受认可的演员。她曾在《米花之味》《又见奈良》《这周五的游乐场》等影片中展现出极具功力的表演,作品多次入围各类国际电影节。
在进入影视行业之前,她毕业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社会政策和犯罪学,后于哈佛大学完成了哲学领域的研究生学习——这两段经历,让她的创作视角更具现实关怀与思想深度。
在《真的不烫》中,英泽首次展现出作为导演的锋芒。她没有延续自己过往作品中的温柔气质,而是选择了一种“反差式表达”——用轻盈的节奏传递沉重的现象。这种气质上的“反差”,恰恰成为影片最迷人的部分。
在如今的影像创作环境中,演员转导演并不稀奇,但英泽的尝试显得格外笃定。她没有用明星身份去包装项目,而是脚踏实地拍了一个真正属于她的故事。
在创作路径的转换中,英泽展现出清晰的方向感与持续学习的态度。她没有急于建立所谓的“导演标签”,而是用作品回应外界的期待,用实践检验自身的表达能力。无论未来选择继续执导还是回到表演,她都在以更主动、更开放的方式参与到影视创作的多重维度中。
而作为导演首作,《真的不烫》成熟得不像一次试水。它让我们看到一个创作者的成长:从演员的敏感细腻,延伸到导演的思考与表达。英泽不再只是一个故事推进的参与者,而是主动抛出问题的创作者。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经验累积与视野拓展,英泽将在表演与导演两个领域之间形成更立体的创作能力。这种能力,或许比任何“转型成功”的定义都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