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寻红色初心·筑梦乡村振兴 2025年朝阳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乐享数字生活系列活动 “朝阳·新青年”开展乡村振兴技能行活动圆满收官)
为进一步丰富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朝阳・新青年”深入了解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融入智能时代、提升数字素养,由北京市朝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朝阳区劳动服务管理中心承办的“探寻红色初心・筑梦乡村振兴”2025年朝阳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乐享数字生活系列活动——“朝阳・新青年”乡村振兴技能行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以“发挥专业技能、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深入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实践体验,累计覆盖超500人次,在科技与乡村的碰撞中,书写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温暖篇章。

科技赋能农业,园区成为“乡村振兴课堂”
此次技能行活动精心选址汇源生态农业园区、中农富通-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海湖湾园区、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特色基地,每一处都成为展现乡村振兴科技成果的生动课堂,让“朝阳・新青年”近距离触摸现代农业的“智慧脉搏”。
在汇源生态农业园区,现代化果汁生产线成为科技赋能农业的“直观教材”。高级农艺师结合《北京市乡村振兴规划》详细讲解农业工业化路径,从以往靠人工分拣、压榨的传统模式,到如今被智能流水线替代,这就是科技让农业更高效、更优质的最好证明。现场,大家不仅不仅品尝到刚下线、带着阳光清甜的橙汁与苹果汁,亲身验证“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还与农户共同参与手工蔬菜花束制作,将原本可能被丢弃的废弃菜叶“变废为宝”。


此中农富通-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的智能温室,则让“未来农业”的图景清晰呈现。在物联网温控系统演示环节,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分布在温室各处的传感器,我们能实时监测并调整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仅番茄单产就能提升40%,这就是智慧农业的力量。”无土栽培的“空中菜园”、AI控制的灌溉系统、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一系列颠覆传统农耕认知的科技场景,让不少经历过农业种植的退休人员感慨万千。一位退休教师将非遗干花技艺与现代农业元素结合,创作的干花团扇作品兼具文化底蕴与田园气息,成为“银发智慧”与“乡村创新”融合的见证。


海湖湾园区的红酥香梨采摘区的农业板块,同样充满科技亮点。通过园区智能采摘指引系统,精准了解每棵果树的生长周期与成熟度,在体验耕耘收获喜悦的同时,感受数字化管理对农产品品质的保障。


在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地下大酒窖的智能温控储酒系统、博物馆的数字化酿酒历史展示、白兰地灌酒环节的自动化设备,让大家看到科技如何为传统农业产业(酿酒业)注入新活力,而红富士苹果采摘园的生态种植监测平台,更让“绿色农业、科技护航”的理念深入人心。
超500人次参与,“银发力量”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截至目前,“朝阳·新青年”乡村振兴技能行活动已顺利完成,覆盖朝阳43个街乡,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超500人次,不同专业背景的“朝阳・新青年”带着自身经验与技能深入基层,不仅实现了个人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银发动能”。活动结束后,参与人员纷纷表示,此次技能行不仅让他们体验到数字生活与现代农业的魅力,更重新找到了“老有所为”的价值感。
互动中凝聚共识,科技助农理念深入人心
此次乡村振兴技能行活动的核心意义,不仅在于让朝阳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体验科技农业成果,更在于通过“沉浸式互动”,让“科技是乡村振兴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城乡融合”从概念走向实践。在各园区的体验环节中,“互动”贯穿始终:与农户共同制作蔬菜花束,是“银发经验”与“乡村需求”的互动;向园区技术人员请教智能设备原理,是“传统认知”与“现代科技”的互动;品尝科技加工的农产品、采摘生态种植的果蔬,是“消费体验”与“产业成果”的互动。这些互动让“朝阳・新青年”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不是遥远的政策,而是藏在每一条智能生产线、每一间智能温室、每一颗优质果实里的生动实践。
“探寻红色初心·筑梦乡村振兴”2025年朝阳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乐享数字生活系列活动“朝阳·新青年”开展乡村振兴技能行活动,不仅为朝阳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搭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平台,更以科技为纽带,连接了城市“银发力量”与乡村发展需求。未来,北京市朝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朝阳区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将继续以“探寻红色初心・筑梦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更多贴合退休人员需求、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让“朝阳・新青年”的智慧与热情,持续为首都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温暖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