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全球美味走进百姓日常,把进博“6天精彩”延续成“365天温度”)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食品展区,光明食品集团的展台依旧是人流汇聚的焦点。从新西兰银蕨农场的草饲牛肉、西班牙ALBO的金枪鱼罐头,到光明糖业的玉棠控轻堂L-阿拉伯糖白砂糖,来自全球的优质食材在这里通过The Smart Chain全链呈现。展台之上,是进博舞台的热度;展台之下,是持续拓展全球资源、丰富市民餐桌的务实行动。

这些“看得见、尝得到”的产品,是光明食品集团持续深化国际合作的成果。借助进博会的平台,集团引入全球高品质食材与原料,在原料采购、加工制造、冷链物流等环节形成更紧密的衔接,让国际优质资源真正融入国内供应链。如今,不少通过进博会引入的进口产品,已成为光明旗下品牌日常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样的餐桌选择。

生态化链接全球,光明朋友圈持续扩容
进博会不仅是一场展示窗口,更是光明食品集团构建国际合作生态的加速器。借助这一平台,集团旗下企业不断拓宽合作渠道,深化产业链共创。以新西兰银蕨农场为例,进博会推动其“战略合作生态圈”持续壮大。通过与江苏苏食的战略合作,银蕨产品快速入驻长三角核心城市的终端网络;基于对中国市场的共同洞察,与本土伙伴共研共创的“诚实系列”产品,更好满足了消费者对“原料透明、烹饪便捷”的需求。

与此同时,光明国贸携手DIVA、奔富等国际品牌,在华山路263老字号品牌馆举办品牌推介与品鉴活动;浦东机场上海品牌广场推出“光明好选”进博礼盒,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都能近距离感受进博优质产品。上海种业引进的秘鲁朱顶红蜡球等特色商品,做了产品升级,在本次进博会上广受欢迎。

一个个项目、一场场合作,构成了光明持续壮大的“朋友圈”。从全球优质食材到本地消费场景,从展台洽谈到产业协同,光明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搭建起互利共赢的合作生态。
数字化转化赋能,光明影响力持续延展
进博会的影响不止于线下流量,更体现在数字化转化与长效运营。光明食品集团各企业正以技术赋能,延展进博成果的“生命线”。五四公司依托小程序和私域平台,实现客户留存与精准触达。进博期间扫码关注的观众,可在会后持续接收新品资讯与专属优惠,实现“现场一次扫码、线上长期服务”。白茅岭农场则将进博会意向客户资源数字化建档,通过直播、定制包装等方式,建立高端客户专属服务体系。

光明城市服务公司展区通过嗅、听、闻三感体验、智慧屏交互、AI互动,直观呈现食材从源头端、加工端、消费端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在机场、社区、商圈等多元场景中,光明还借助“光明好选”小程序与线下便利屋专区,形成“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的融合消费模式。数字化的力量,使进博的“6天”延伸为“365天”的持续陪伴,也让“展会热度”转化为“服务温度”。

能效化转化成果,光明服务触及每一天
作为承接进博效应的创新渠道,“悦龙门”将广受欢迎的金枪鱼等展品,迅速开发成即食肉酱等日常商品,并通过线下门店与线上平台持续推广,让“海派洋鲜”系列在“光明好选”等渠道持续触达消费者。与此同时,在光明城市厨房的门店中,青稞奶香风味馒头、青稞葱油拌面、青稞大肉包等“进博同款”美食持续热销。旗下烘焙品牌福新1912推出的青稞橙皮碱水棒、青稞碱水米团团等新品,全面覆盖门店烘焙档口及团餐渠道。健康膳食领域同样成果显著,康养集团联合瑞金医院推出的“控卡健康餐”已率先在医院食堂落地,未来将逐步面向公众开放。后续,AI精准营养膳食供应平台也将入驻相关门店,提供更智能的饮食解决方案。

从食堂到家庭、从餐桌到零售端,光明食品集团把国际合作成果融入城市生活。消费者不仅能享用全球好味道,也能通过产品溯源了解原料的产地与生产全过程。光明以“看得见的透明”和“尝得到的安心”,把展会热度转化为长期的民生温度。

光明食品集团的进博实践,从来不是“为参展而参展”。进博会的6天,是“聚光灯时刻”,而是让这份热度穿透展会,延续到全年365天的日常。这一切的底色,是“让市民离不开光明”的使命坚守。
当青稞面点香飘社区食堂,当进口奶酪直达家庭餐桌,当溯源直播连接田间与舌尖——进博的“一时热”,早已沉淀为服务民生、驱动增长的“长久暖”。这份关于“全球美味”与“民生温度”的光明故事,还将在每一届进博、每一个日常里,继续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