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普破圈新动力:AI与新媒体助力实践创新)
11月7日上午,由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联合主办的“智趣科普:‘AI + 新媒体’助力科学传播新实践”科学传播交流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第一教学楼成功举办。来自科研机构、高校、数字文化企业及科学传播领域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爱好者齐聚一堂,围绕AI技术与新媒体融合赋能科学传播的核心议题,展开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碰撞。
![]()
活动延续“理论+实践”的核心定位,5位跨领域专家从不同维度搭建起完整的讨论体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蒋娴以“林家那些事儿”科普账号为例,分享了林业领域“硬核且好玩”的科普创作路径,用生活化表达与故事叙事拆解专业知识;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贾佳聚焦AI对影视制作的颠覆,详解其在降低制作成本、压缩制作周期方面的核心价值;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王珏从价值跃迁与维度创新出发,提出科学传播需构建全民参与的“参与模型”,培育“科学文明观”;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高鹏东解析了AI服务科学传播的核心技术逻辑,通过多模态融合、知识图谱等技术破解传统科普痛点;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馆员张涵烁则以高校博物馆为例,分享了“小而特”的场馆科普差异化实践路径。
现场气氛热烈融洽,专家们的讲解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既深入剖析技术原理,又落地实操案例,引发观众共鸣。互动环节中,参会者围绕AI科普内容审核、科研转化团队组建等实际问题积极提问,专家们的精准回应赢得阵阵掌声。
此次活动汇聚科研、传媒、技术、场馆等多方智慧,既聚焦AI与新媒体融合的前沿趋势,又紧扣科普行业转型痛点,为科学传播“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参考与实践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