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秦平·漫评:莫要披上“节约”的外衣不作为)
当前,党政机关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了政策走样、理解偏差的现象。有的干部以节约之名,行懈怠之实:白天端茶杯串部门,美其名曰“沟通协调”“争取资源”,实际却是拖延推诿,将手头急务一再搁置;待到下班,工作仍停留在口头,任务仍积压于案头,竟以“不点灯”为说辞,为自己的不作为披上“节约”的外衣。这种以降低效能、逃避责任为代价的“节约”,实质上是对政策的曲解和背离。
节约,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能力。它绝非不做事、慢做事的托辞,而是如何更巧干、更高效做事的智慧。省钱与干事,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相辅相成的辩证题。把“紧日子”过成“好日子”,靠的绝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善作善为。当下厉行节约,既要以制度刚性约束铺张,践行“过紧日子”要求,更需传承“白天多干、晚上省用”的务实精神。党员干部尤其要带头厘清认识、端正行为,决不能把“过紧日子”当作“懒政怠政”的护身符。要将勤俭作风化为效能提升,以积极主动的担当、科学高效的方法,将勤俭节约转化为提升效能、推动发展的实际动能。(秦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