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绿色车驶上绿色路)
新闻:0351-4281494 | 广告:0351-4281470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351-4281485



微信

微博

抖音

快手

今日头条

视频号

百家号

搜狐

企鹅号
【能源革命观察】我省去年淘汰老旧营运货车逾万辆,更新3336辆,更新规模居全国第五——
让绿色车驶上绿色路
时间:2025-09-19 06:38:19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本报编辑

图为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用于绿色运输的氢能重卡。 本报通讯员摄
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我省每年有6亿多吨煤炭需要通过公路运输,29条公路运煤通道中,六轴货车日均通行量占比在70%以上,高速公路日均货车通行量近30万辆次。
货运柴油货车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氮氧化物占汽车排放总量的78.3%,颗粒物占比高达90%。老旧营运货车特别是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运营年限长、使用强度大、超标排放问题突出。
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全国层面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约4.4万吨,其中,柴油车的颗粒物排放约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93%,重型货车PM2.5排放量占比接近半数(45%)。
即使是柴油车之间相比较,排放量差距之大也令人咂舌。一辆中型国三柴油货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国六车的11倍,颗粒物排放量大概是国六车的16倍。显而易见,淘汰国三车辆可显著缓解雾霾和臭氧污染。
早在2010年,我省就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强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其中,防治道路运输及机动车等污染排放即是重要举措之一。
2019年—2021年,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在汾渭平原七省市联合开展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工作,我省三年累计淘汰15.2万余辆,完成国家目标任务的110.67%。
十余年来,我省多措并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数据显示,2013年—2024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7.81降至4.3,优良天数比例由50.3%提高到74.2%;2024年,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2.7%,已经连续四年每年下降1微克。PM10平均浓度达到69微克/立方米,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6.8%,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从“有”到“好”废旧换新再升级
我国在2024年开展了新一轮以旧换新,其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持续实施好老旧营运货车更新补贴,支持老旧柴油货车等更新,进一步助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
新一轮以旧换新从解决“有没有”升级为看重“好不好”,同时坚持标准引领,以期更好地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的牵引作用。
根据《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要求,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资金总体按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
2024年,我省在制定“两新”政策时主动扩围,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将柴油货车报废范围从国三扩大到国四,将更新范围从国六扩大到国六甲醇、燃气货车,大幅提高报废并新购燃气、甲醇货车补贴标准,最高每车8.6万元。
“去年报废了4辆,今年申请了1辆。”太原市江凯仓储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白亮巍告诉记者,2025年报废更新补贴有了新标准,提前报废一辆老旧营运货车最高补贴4.5万元,新购一辆重型新能源货车最高还能得9.5万元补贴,“一辆新能源车40多万元,有国补就是划算”。
补贴调动了企业“废旧换新”的积极性,2024年,全省淘汰老旧营运货车10353辆,更新3336辆,更新规模位居全国第5。在全省营运货车中,天然气车辆18.47万辆,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车辆共计19.91万辆,占比58%,甲醇等其他清洁燃料车辆近零排放。
“我省去年已经把国三全部淘汰,经两轮摸底,今年我省预计淘汰老旧营运货车7692辆,更新国六排放标准货车或新能源货车4000余辆。”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全部淘汰国四营运货车,进一步减少污染排放物。”
一方面是淘汰“污染车”,一方面是积极推广新能源重卡。今年我省尝试在焦化和水泥行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要求进出企业的物料和产品采用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80%,达不到80%比例的部分采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优先使用新能源运输车辆。
在美锦能源,自主研发生产氢能重卡先后投运;在晋南钢铁,国内最大的加氢站建成投运,可满足300辆氢能重卡的加注需求。
为进一步推动氢能重卡“上路”,省交通运输厅还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政策,2025年6月1日0时至2027年5月31日24时,对通行我省高速公路的氢能货车实施通行费全额补贴。
车要“绿色”,路也要“绿色”。在大规模淘汰老旧营运货车的同时,我省积极打造绿色示范运输线路。
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具有运价灵活、门到门、时效性强等优势,加之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车辆的成本优势(LNG车、纯电车成本较燃油车成本最大降幅分别为50%、75%),我省在市场化原则下,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着力构建“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的综合运输服务格局。
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同时,我省充分发挥新能源重卡的成本优势,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在公路沿线布设充换电设施,依托每百公里布设的智能充电站,形成“接力式续航”网络,依此探索打造了多条公路绿色运输示范线路。
国内新能源领军企业宁德时代在我省首条底盘换电高速干线——沧榆干线已通车,该线路横跨晋陕冀三省的能源大动脉,全长2000公里,年底将首批落地17座换电站,我省境内的沧榆高速五保段有6座换电站,单次换电仅需5分钟,已交付1428辆底盘式换电重卡,并签订了6900辆意向订单,这些绿色重卡将源源不断地把中西部的煤炭输往天津港、黄骅港。
此外,我省长治、临汾等地也打造并运行了多条到河北、山东等沿海港口的绿色公路运输通道,如:长治—武安—黄骅港示范线路,650公里布设6个点位、7座智能充换电站,日均承载300辆重卡的绿色运输;临汾—山东济宁港示范线路,800公里横跨晋冀鲁豫四省,沿线设有13个重卡充电站,日均承载300辆重卡的绿色运输。
交通运输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走绿色、低碳之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正如我省实践所示,绿色交通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发展理念的重塑。只有坚持“天育物有时”的生态智慧,才能实现“地生财有限”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本报记者冷雪
编辑:刘洋
1656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