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编者按:党中央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基层干部对此也十分关注,纷纷发表意见建议。我们选取了相关主题的三篇来信,以期为推动基层减负提供思考。
注重会议实效
为基层减负,要注重会议实效。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为开会而开会,既起不到实际效果,还加重基层负担。减会是基层减负的重要方式,但减会不是什么会都不开,而是要开那些更能解决问题、更有实效性的会,把会开得内容精炼、能短则短。要达到会议效果,必须认真抓好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会前,吃透问题,明确目标,做好充分准备。会中,紧扣会议主题深入讨论,提出的意见建议务实管用,部署工作可操作、可实施。会后,狠抓落实、推动执行,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让会议决策起到应有的效果。(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发展和改革局 徐向东)
破除以痕量绩的顽瘴痼疾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需要去痕迹务实功,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当前,一些地方仍有写不完的总结、填不尽的表格、拍不完的照片、录不完的台账等,耗费了不少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群众关心的事情却鲜有人问津,反映出评价考核标准的严重偏离。考核工作必须破除以痕量绩的顽瘴痼疾,从侧重材料转向侧重群众感受和问题解决实效,突出结果导向;提高一线走访、随机抽查、群众评议在考核中的权重;优化考核机制设计,减少频率过高、内容繁杂的各类督查,整合为科学高效的综合督考机制;探索“无感知”督查方式,让基层干部把注意力真正从会议室转到田间地头,由应付检查变为扑下身子解难题、真情服务暖民心。(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委组织部 马立成)
改进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本应是了解实情、发现问题、推动工作的有效方式,但在现实中,一些调研不仅增加了基层工作压力,也无益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有的调研频次过多、集中扎堆,缺乏合理统筹,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有的围绕相似主题重复调研,内容雷同、问题相近,要求基层反复准备材料、多次汇报,造成资源浪费;有的迎来送往、层层陪同、声势浩大,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有的调研队伍庞大,地方接待任务繁重,加重了财政负担;等等。应加强教育引导,推动调研人员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树立服务基层的调研导向;统筹规范调研工作,实施严格计划和备案管理,严控总量和频次,避免多头重复;严格控制调研人员规模,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减轻基层工作人员不必要的负担。(福建省龙岩市委组织部 郭素娇)
党员来信邮箱:abc@qsthe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