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座城市 正在被四万年轻人“重新定义”)
央广网泰州9月9日消息(记者王姝姝 见习记者李婕)城为人而建,市因人而兴。在江苏泰州,“水”是城市的血脉,更是发展的底色。而如今,另一股“活水”正悄然涌动——人才。
泰州正锚定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目标,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人才支撑。2024年,泰州集聚了4.2万名青年人才、2913名高层次人才,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并荣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称号。
产业筑基 企业车间变身人才“入口”
走进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股现代化的工业气息扑面而来。高大的智能化设备整齐排列,流水线上的锦纶丝线倾泻而下,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进行卷绕、包装作业。车间的电子大屏上滚动着生产数据、质量指标和设备状态,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专注操作。

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我们与盐城工学院、郑州大学、上海东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海阳科技人力资源处处长赵良俊介绍道,“每年都会定期去这些学校招聘一批本科生、硕士生来我们这里进行为期一年的系统培养。”
赵良俊指着正在巡检设备的年轻工程师,“像这些毕业生,经过我们一年理论、实操、轮岗的培养,基本上都能胜任工作岗位。公司还特别注重从行业内引进高端人才,比如经验丰富的车间主任、资深工程师等,为新项目做好准备。”此外,海阳科技还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完善的激励体系。大力支持职称晋升,员工考取中级、高级职称,公司会给予奖励。“技术工人取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证书的,每月还能享受额外的技能津贴。”赵良俊说。
正是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人才体系,让海阳科技成为了泰州制造业引才留才的重要阵地。目前,海阳科技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多家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行业领军企业,锦纶6切片总产能达35万吨,位列全国第四。
在海阳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下,泰州正在形成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企业不再是人才流失的“出口”,而成为人才汇聚的“入口”。
产教融合 高校课堂直通企业产线
2024年10月,南京工业大学泰兴产业学院正式成立,这不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而是一个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聚焦开发区特色产业发展与前沿技术需求,整合高校创新资源,直面企业真实难题。学院通过“揭榜领题”技术攻关、“产业巡诊”专项服务、产业教授培育等创新机制,为企业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已完成8批次400余名学生的实习实训,培育产业教授6名,签约8个“揭榜领题”项目、4家农药企业开展“产业巡诊”合作。

南京工业大学泰兴产业学院实训课堂(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我们不仅带学生走进企业,更把企业的难题带回了课堂。”学院负责人介绍,学院每年投入150万元开发实训课程,组织南工大学生来泰实习,通过安全规范课、校企共培专业课、园区参观、红色工匠思政教育等多维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未来五年,计划吸引500名南工大毕业生留泰就业,推动50项科技成果在泰州转化,培养50名产业教授,服务100家企业。
这种深度产教融合模式,让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解决了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不匹配这一痛点。
暖心服务 人才归属的“第一站”
位于梅兰东路179号6楼的泰州市青年和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自2024年底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成为泰州人才服务的“城市客厅”。1280平方米的空间内,人才会客厅、梧桐学院、路演厅等功能区错落有致,为青年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指导、生活服务、技能培训等全方位服务。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站式服务、一站式集成、一帮到底的模式,为青年和人才营造一个温暖港湾。”泰州海纳汇智人才科创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军丽介绍,中心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帮助青年和人才申报人才计划。“人才项目落地后,在泰州可以获得5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的政策补贴,帮助他们在创业路上收获第一桶金。”李军丽说。

泰州市青年和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人才会客厅”(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据悉,泰州市青年和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自去年成立以来,累计“线上+线下”服务青年和人才3万多人次,2024年被认定为“第四批长三角人才驿站”,成为泰州一张招才引智的闪亮名片。
泰州的人才工作不只关注“引”和“用”,更注重“留”和“育”,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刚过去不久的七夕节,中心还举办了主题活动,单身青年人才齐聚一堂,在浪漫轻松的氛围中搭建起交流的桥梁。“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相应的青年和人才主题活动,通过‘青年和人才来泰首站’公众号发布,让青年人才自愿参加,营造人才的归属感。”李军丽表示。中心还精心打造“小泰阳”人才IP形象,用可爱的二次元方式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到中心。平时,中心团队带着人才咖啡、人才政策和城市营商环境推介走进高校,让更多青年人才感受泰州魅力。
一杯咖啡、一场活动、一次联谊,这些小小的举措,共同构成了泰州人才工作的温度与厚度。
没有一线城市的光环与资源,泰州选择以精度、深度、温度取胜,将人才工作做细、做实、做活。这座“三十而立”的年轻城市,正以人为尺度,让“年轻泰”更具“活力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