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彩云网评:高校管理不妨多些“刚子书记”)
期待更多高校管理者从中学习借鉴,以真诚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积极拥抱社会的多元互动,让大学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小红书账号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陈长
近日,小红书账号“@人大刚子”连发两条与中国人民大学相关的帖文,吸引了许多网友互动。9月7日上午,认证为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账号的“RUC小浪花”发文确认,小红书账号“@人大刚子”确系该校党委书记张东刚个人小红书账号。
在传统认知里,高校党委书记往往以严肃、权威的形象示人,而张东刚选择入驻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用“人大刚子”的昵称与学生互动,无疑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其账号发布内容虽简短,却充满网感。从“拜见各位最可爱的同学们”的俏皮问候,到在学生发布的自己照片底下直接回复“这张太丑”的率真互动,再到针对通州校区食堂缺水果、苏州校区扩建等具体问题的务实回应,均展现出与年轻群体同频共振的沟通姿态。这种接地气的沟通方式,实实在在地回应和解决问题,比任何宣传都更能拉近高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刚子书记”走红,不仅红在网感,更红在其背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他们习惯于通过社交平台表达诉求、获取信息,传统的“自上而下”治理模式,往往因层级复杂、信息过滤而难以精准触达学生需求。即便高校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意见,也可能因筛选机制而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心声。而社交媒体的匿名化、扁平化特点,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了直接观察学生诉求、快速捕捉痛点的窗口。张东刚入驻小红书的尝试,正是以互联网为桥梁,将治理触角延伸至学生日常,让“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口号转化为可感知的行动。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创新并非偶然的个体行为。从此前北京推动高校党委把“接诉即办”进校园作为“一把手”工程,到武汉理工大学“校领导午餐会”倾听学生诉求……如今“放下身段”的高校领导越来越多,也传递出一个信号:高校治理正从“管理”转向“共治”。当高校领导直接“下场”,不仅能精准捕捉痛点,更能通过公开回应形成监督压力,倒逼相关部门提升执行力。如张东刚要求“每部处长亮明身份、立马下场、及时回复、快速解决”,实质是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元,推动问题解决从“领导督办”向“部门主动”转变,将有助于提升治理效率。
当然,也要看到互联网治理并非万能钥匙。比如,常态化后校领导能否保持长期互动频率?绕过职能部门直接回应问题,是否会干扰正常管理流程?等等。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将这种互动机制制度化、规范化,而非仅仅依赖个人魅力与临时互动。一方面,应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机制,不妨将社交平台收集的诉求分类整理,纳入学校常规决策流程,明确责任部门与解决时限,定期反馈进展,避免“线上热闹、线下无果”。另一方面,要推动职能部门数字化转型,鼓励学生理性表达诉求,并提升干部适应网络语境、线上回应能力,让互联网成为凝聚共识、推动改进的平台,确保问题有人管、能管好。
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期待更多高校管理者从中学习借鉴,以真诚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积极拥抱社会的多元互动,让大学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