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评中国】把科普的种子播撒到每个角落)
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9月1日全面启动,各类活动将持续1个月,打造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
增强科普意识。科普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普教育,可以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道德意识和环保意识,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无论是对于全国科普月的主场活动,还是各地各部门开展的科普活动,都始终要聚焦主题主线,从持续增强全民科普意识出发,开展好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从主场活动看,既有“科学+文化+体验+消费”的融合科普模式,也贯穿了“寻初心、悦科普、探创新、向未来”的逻辑主线,更汇聚了“新中国科普成就展”“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创新成果展”“百年学会话前沿”“智汇青春·科创成果向未来”等百余场主题展览和特色活动。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是活动的主题主线,还是具体的细节环节,都突出了全民科普意识的提升。
创新科普活动。作为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既要有规定动作,要突出鲜明主题,也要结合地方实际,推出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科普月期间,各地持续开展多项延伸活动、特色活动,包括科技企业开放日、“科普+非遗”创新工坊等。有的举办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现场赛、科普大会、科幻作品解读与科普阅读进万家行动等活动,增进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有的联动各类主体,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旨在打造一场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月精彩的科普宣传盛宴。有的广泛开展沉浸式科普体验、互动式展演,立体式、全方位展示当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新成果。有的坚持“横向联合、纵向贯通”工作机制,动员科普主体,开展联合行动,强化科普在提升国家竞争力、培养公民科学精神、提高社会整体认知水平上的重要作用。从各地的活动安排来看,更加突出亮点特色,更接地气、冒热气。
汇聚科普合力。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今年全国科普月活动由中国科协联合34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共同部署开展。显然,开展全国科普月活动并非是一种可有可无,而是一种法律要求,各地各部门必须要认真组织开展。各地各部门要主动担当担责,认真抓好落实,从方案制定、载体创新,到资金保障、人员安排等,要层层压力责任,既要打造出色香味俱全的“科普盛宴”,也要更加注重联动协调,要注重资源整合,在科普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真抓实干,不能做样子搞形式,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而是要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小区院落,深入学校工厂,把科普的种子播撒到每个角落。在长达一个月的活动中,各地各部门要注重活动的侧重点,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去开展好各项活动,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到全国科普月活动中来,要探索创新好的经验做法,汇聚科普合力。(李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