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提升浙江“绿水青山”生态颜值)
为期一周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日前收官。在浙江各地,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提升“绿水青山”生态颜值,激活“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安吉余村,来自中国外文局的记者马黎彦登上云上索道,一路上青山竹海尽收眼底,让她赞不绝口,“缆车下面的景色太美了!”
生态修复让余村的矿山变回了青山。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借力自然,以余村为中心的3个乡镇24个村连片发展成了生态大公园。去年游客量达到1000万人次,大余村的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安吉天荒坪镇党委委员俞丹说,今年建成云上索道后,云上草原和余村两地一小时的车程缩短到6分钟,更是激活当地文旅发展的新引擎,“将我们大余村范围内两个百万级的核心景区紧紧串联起来,将会为我们每年增加30%的人流量。”

浙西的小村庄衢州常山路里坑村也通过生态保护修复找到了发展的新引擎,村里荒废的石灰窑重燃窑火,改建成“面包窑”烤面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品尝刚出炉的面包后说:“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可口,点赞。”
粗放型发展时期,路里坑村大量开采石灰让青山蒙尘、溪水污浊。当地通过关停石灰窑,生态修复环境,激活美丽经济价值。如今,废弃的矿坑种草,成了网红露营地;村里的羊棚留一只小羊与游客互动,改建成咖啡馆。村党支部书记刘志亮介绍说,现在10多个文旅融合新业态逐渐成熟,村集体收入稳步增加,“目前为止是接待游客将近有40多万人,总共带来村集体收入增收每年是五十几万。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一些业态在布置,像我们的农产品包装,还有我们的民宿统一经营管理,还有我们接下来矿坑提升的内容,还有我们团建、研学。”

在丽水缙云,大大小小采石场遗迹有3000多处,被称为“岩宕”。2021年,当地委托专业机构,为3000多个小型废弃采石场中具有代表性的9个进行生态活化利用,建成人文讲堂、露天展厅等。岩宕书房也是其中之一,主理人褚晓云说,以前仙都游客基本是中老年群体,现在来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后面其实陆续接了很多的活动过来,像迪奥的晚宴,水井坊的发布会。从一些软性的业态对外的文化输出来看,也都还不错。这几年我自己会逐步看着年轻的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增长超过30%到40%,这个是很显著的一个提升。”

生态保护修复,不但提升“绿水青山”生态颜值,还激活了“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在浙江各地绘就一幅幅美丽新画卷。在杭州国家版本馆,昔日矿坑转化为文化地标。在奉化,“万亩粮田+瞭望塔+稻田咖啡”的网红矩阵,引爆农旅融合新经济。在嵊泗,海洋生态修复助力特色养殖、精品民宿等共富产业发展。调研团专家、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二级调研员程骅说:“各个地方各有特色,有的是利用废弃地改造,生态修复,实施这个地方转型发展高附加值的一些企业来增加收入,有的地方是利用工矿废弃地转型,在废弃地基础上来开发一些文旅的项目,我觉得在全国都有推广价值。我们既要保护好环境,又要考虑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