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走出低自尊,订阅网易公开课精品课程点击下方卡片,悄悄变聪明↓↓
01
“我平常是个很不自信的人”
再牛X的人,也会不自信
最近姜文做客“十三邀”。这位最有个性的演员兼导演,满脸都是大写的牛X。金鸡、百花双料影帝,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功成名就。
然而他却说,自己“平常是个很不自信的人”。
在访谈中,姜文诉说了他跟母亲的小故事:他考上中戏,兴冲冲地告诉母亲,母亲把通知书往旁边一扔,说你看你衣服还没洗呢。姜文就去洗衣服了……后来他出名后,给母亲买了房,母亲也不愿意去住。
姜文似乎不论怎么讨好母亲,母亲都不会认可他,不会为他开心。在他看来,“跟妈妈的关系”是他人生中最失败的一件事。
更遗憾的是今年3月,母亲去世,两人失去了和解的机会。姜文对此很不甘心地说:我妈是3月份去世了还 ……
再优秀的人,内心如果藏着深深的不被认可和不自信,一生都习惯性讨好,即使功成名就,也无法填补心里的黑洞,更可怕的是,连自己的美与优秀都无法接受。
02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讨好型人格如何影响我们的一生
并不是每个自卑的孩子都可以被命运眷顾,成就一生,同样是幼年时被父母情感忽视,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人公松子的一生,却满是悲惨。
只因妹妹从小体弱多病,松子就理所当然得成了被忽视的对象。在松子印象中,父亲唯一一次对她笑,是她无意间扮了个鬼脸。因此她为了讨好爸爸,一次次扮小丑来博取父亲的关注。
习惯性讨好的松子成年后交往了几任男友,从街头混混、到有妇之夫等等,即使每次她都是全身心投入,但他们都像父亲一样,不能给她真正的爱。她的一生就是不断遇上渣男,不断倾情付出,再重复地受伤害,乐此不疲的过程。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最终,松子死前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卑微地讨好他人,并不会换来期待的结果,比如别人的尊重、家人的关注、朋友的喜爱,实际上,无止境地让步和迎合,有时让结局恰恰相反。松子的一生是都在讨好别人,从未为自己活过,却一生都被嫌弃。
03
讨好型人格的人,有哪些错误的心理逻辑
我们有多少人心里也藏着个害怕失去而学会讨好的小孩?
(1)对别人的感受特别敏感
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么别人会不喜欢,越重视对方,越会担心,导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个小错误也会懊恼很久;
(2)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没有主见,别人说吃什么就吃什么,别人说玩什么就玩儿什么,自己的举动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很怕被嫌弃,降低自己心里才更安全;
(3)不敢发出请求,很难拒绝别人
害怕说不,不懂拒绝,被人占了便宜也会选择默不作声,担心一旦拒绝,与别人的关系就会破裂,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
(4)缺乏界限和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以取悦别人为目的,既守不住界限,允许别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指手画脚,又经常突破别人的界限,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又常常因为别人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而受伤。
习惯性讨好的人,走到哪里,都以低到尘埃里的方式,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04
取悦自己,永远比讨好别人更加重要
讨好背后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低自尊。
讨好型人格的人,内心缺乏自我价值感,而“讨好”是他们唯一知道和掌握的获取自我价值感的方式。
为了获得这种自我价值感,他们会不惜牺牲自己、贬低压抑、委屈自己,努力去满足别人,以交换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渐渐内化为对自己的错误认知,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认为自己无能、不值得被爱或爱人,是个失败者,甚至不配活在世上……被低自尊困扰一生。
事实上,每一个卑微的低自尊者,不是不优秀,只是他们太在意别人看自己的目光,而忽略了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身的闪光点,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过。
而对自我负面的评价,让低自尊者在任何事情上都倾向做出一个负面的预期,带来额外的焦虑压力,更容易把事情办砸,然后更加怀疑否定自己。
这种“否定怀疑自己——负面预期——事情办砸——负面预期实现——否定怀疑自己”的恶性循环怪圈会一次次地重演。
低自尊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生最大的限制,让人更少地感受到快乐,更多体验到抑郁、焦虑、恐惧,活在一个自我建构的囚牢中,甚至连好的机会和幸福都会害怕。
因此想要走出低自尊的阴影,为自己而活,最关键的就是克服已经内化成思维习惯的“我不行”、“我不配”、“我就是个loser”这类负面的核心信念,从向外索取关注变为向内获取能量,重构一个积极的思维模式,并通过专业的训练付诸行动,从根源上打破负向信念,树立正确的自尊水准。
壹心理特邀来自新西兰的资深心理咨询师王亚南老师,将她5000小时以上的咨询经验浓缩成《21天走出低自尊,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本次课程将选取认知行为疗法和理性行为情绪疗法的精华,引导你开启反向思维,有效地帮你走出低自尊,强化你的自身优势,启发你的潜能,帮你建立核心自信。
01
深度剖析低自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全面深度地剖析自身低自尊的成因、影响等心理机制,捋清自己的内心问题所在,从根源上改变低自尊状态。
02
丰富的自我诊断、疗愈工具和方法
从思想和行为上双管齐下改变低自尊
每节课都有丰富的案例分析,以及匹配相应的课后练习,比如低自尊图解填空、自我误解心理日记、健康自尊记录工具等,在老师带领下即学即用,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且方法可在课后练习中重复练习。
03
阶梯式的课程设计,一步步提高你的自尊水平
老师针对学员水平进行阶梯式的课程设计,由浅入深,打破你的低自尊囚牢,一步一步教你重塑自身健康的自尊水平。
04
陪伴式学习,专业导师线上答疑解惑
前1000位报名的用户将享有进入社群的福利,并获得2次关于低自尊的免费测试,讲师和助教还会每周在群中,解答大家的疑惑,帮助大家更好地走出低自尊。
▍课程收获
1.准确评估自己的自尊水平
课前通过专业科学的测量工具,了解自己的自尊水平,以及形成的原因,为自己制定合适的改善计划。
2.彻底破除低自尊的负面信念
通过课程训练,让你真正摆脱对自身错误的负面评价,找到自身的优点长处,走出不快乐消极的自己。
3.建立健康的自尊水平,真正接纳自我
学会全然接纳自己的优缺点,保持健康的自尊水平,既不过度自卑,也不过分自恋,获得真正匹配你的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工作和生活
▍讲师介绍
王亚南
国际机构BACB认证的行为矫正师
MNCP英国心理咨询师协会注册会员
SAC新加坡心理咨询协会注册会员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临床咨询硕士
英国爱丁堡Heriot-Watt 大学商业心理硕士
王亚南老师在临床方面深耕,咨询时长5000小时以上,对认知行为疗法及理性行为情绪疗法有着系统性地认知与实践。
“我们的想法会影响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态度会影响我们的动机,而我们动机会指导我们的行为,重复性的行为就会形成习惯,固执的习惯就会逐渐深入到自己的价值体系当中去,并最终影响我们的命运。
低自尊是一种思维惯性,想要改变低自尊的状态,看似复杂,却也简单。归根结底,是要用新的思维习惯去取代低自尊的认知怪圈,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可以为想要改变的大家提供非常有效的方法指导和思维工具。
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能用我的经验帮助大家走出低自尊。”
点击下方卡片,悄悄变聪明↓↓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 全面分析:为什么我们总是摆脱不了低自尊?
第1课:你没意识到的低自尊的影响
第2课 :你的过去是如何让你不自信的?
第3课:为什么我们总是做出不自信的行为?
第4课:你为什么摆脱不了低自尊?
第5课: 彻底看清低自尊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6课:答疑
第二部分 | 深度改变:如何彻底走出低自尊?
第7课:【破】你其实不是真的那么差
第8课:【破】如何摆脱对自己的错误看法?
第9课:【破】如何摆脱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第10课:【破】如何找到并接纳好的自己,不再自我否定?
第11课:【破】和习惯性不快乐说再见, 彻底走出低自尊
第12课:答疑
第三部分 | 巩固升华:如何建立客观合理的健康自尊?
第13课:【立】让规则为自己服务,我的人生我做主
第14课:【立】识别那些阻碍你人生的外部因素
第15课:【立】重设积极习惯,让自尊更稳固?
第16课:【立】找到低自尊的源头:顽固的核心负面自我认知
第17课:【立】如何调整核心负面自我认知,建立积极自我?
第18课:【立】检测站:健康的自尊
第19课:【立】如何维持健康的自尊水平?
第20课:【立】遇到反复怎么办?
第21课:答疑
▍适合谁听
充满消极情绪,常常否定怀疑自我,为之感到非常痛苦的人
被低自尊所困扰,无法抓住好的机会,事后又责备自己的人
低自尊者的家人或朋友,想要帮助他们走出自我设限的怪圈
▍课程形式
共21节音频课,每节15-20min
点击下方卡片,立即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