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法国戛纳5月26日电(记者唐霁)26日深夜,第66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
电影宫前红地毯上的喧嚣平息下来,照明灯光渐次熄灭,伴随整整两周电影展映的耀眼红地毯秀结束了。那些明星们在疯狂的影迷和记者闪光灯前的明眸皓齿,都如往年一样,成了这座城市的美好回忆,当然今后几天的回味是不会马上淡去的。
我在电影节期间,听到了很多电影人的讲述。我的心中一直在思索:红毯尽头那些万众瞩目的明星们的内心深处,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我试图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找到戛纳永恒的一面。
历史的积累孕育新的历史
法国著名演员、导演樊尚·佩雷今年来参加“戛纳经典”单元影片《玛戈王后》的展映。他出演的1994年影片《玛戈王后》获得第47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和最佳女演员奖。该片用数码修复后在戛纳重新放映。电影节期间,他接受了我的专访,他选择用一个故事来开始谈论他所熟悉的戛纳电影节。
佩雷说:“有天晚上在戛纳,我遇到演员马克斯·冯叙多,他给我讲他来戛纳的第一次。那是1960年,他和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及《处女泉》全体剧组人员一起来戛纳。《处女泉》第二天展映,他们就在第一天晚上一起在影院看其他影片的首映。他们都认为电影很好,但没想到,观众站起来发出嘘声,向屏幕扔西红柿。影片还没放完,一半观众都离开了。这部影片就是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大名鼎鼎的《奇遇》。他们都害怕起来,担心第二天自己的影片遭到同样下场。但结果是,《处女泉》获得当年电影节特别提名奖,《奇遇》获评审团奖。”
“这就是戛纳的历史,电影的历史,这也是戛纳电影节的魅力所在,”佩雷说。
“戛纳电影节曾是一个电影时代的标志,”他介绍说。“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兴起是戛纳电影节的基础。(上世纪)50年代,在戛纳这样一个小城,年轻女演员们在海滩上争奇斗艳。在当年,这非常令人吃惊,也抓住了世人眼球。此后,国际名导们来到戛纳,加重了电影节的分量。当然,竞赛单元影片的挑选和竞逐,是电影节成功的根本。今天,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商业化了,但戛纳电影节一直在抵制这种商业化。戛纳电影节的成功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的积累孕育新的历史,戛纳电影节不断发展,越来越成功。”
唯爱永恒
本届电影节在电影宫上方悬挂着巨大海报:黑白画面中,保罗·纽曼和乔安娜·伍德沃德这对美国银屏情侣和现实中的模范夫妻深情相吻。电影节艺术总监弗雷莫对这个创意的解释是,爱、怀旧,既是电影的永恒主题,也是戛纳电影节的特色。
纽曼生于1925年,乔安娜生于1930年。1953年,他们同演百老汇舞台剧《野餐》,一见钟情。1958年,他们在《漫长的炎夏》饰演男女主角,纽曼成为当年戛纳影帝,两人爱情也终成正果,于当年结婚。
后来,纽曼开始做导演。1968年,妻子出演丈夫执导的《雏凤吟》,成为第26届(1973年)戛纳影后。1987年,他们合作的影片《玻璃动物园》再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
两人的婚姻直至纽曼2008年去世,持续了整整50年,成为国际影视界永恒的爱情经典。
阿兰·德龙:我们相爱过
25日是戛纳电影展映的最后一天。当晚“戛纳经典”单元上演《怒海沉尸》,这是法国影星阿兰·德龙1960年的成名作。剧院里座无虚席,阿兰·德龙在剧院出现,观众全体起立,报以长久的掌声。
阿兰·德龙在发言中说,《怒海沉尸》是他的第4部影片,此前他默默无闻,这部影片使他成名。“你们看到的那个男演员,53年前的家伙,就是我”。
观众还在影片中看到了另一个熟悉的身影:罗密·施奈德,她演一个不到3分钟的小角色,一晃而过。而她和阿兰·德龙的恋情,那时已经开始。
在戛纳电影节网站上,可以看到这对恋人并肩坐在车上在戛纳海滩边的合影。1958年,因饰演《茜茜公主》而名声大噪的德国和奥地利女演员罗密·施奈德结识了当时还没名气的阿兰·德龙,两人很快相恋并订婚。她移居巴黎,两人一同成功演出了多部戏剧。这对当年的金童玉女成为当时媒体追逐的话题。但性格冲突使得他们劳燕分飞,同居5年后分手。
在2007年戛纳电影节,阿兰·德龙作为颁奖嘉宾发言时,缅怀已去世25年的罗密。他说:“我今天为什么会来?为什么?因为今年的你将是70岁。我非常想你。因为50年前我们曾经订婚;因为40年前我们一起拍了《游泳池》;也因为我们相爱过,有幸福也有不幸。”
记者有幸连续5年在戛纳电影节目睹明星们一次次的红地毯秀。当热烈的音乐响起,记者们的闪光灯如同繁星闪烁时,这些戛纳的宠儿们如同众星捧月般走上红地毯。戛纳选择了他们,电影成全了他们,而他们的喜怒哀愁,也成为戛纳电影节戏里戏外永恒的内容。
(原标题:记者手记:戛纳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