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广东的经济发展,上世纪80年代那股子热火朝天的劲头,谁提起谁都得竖大拇指。那时候,珠三角地区冒出四个县市,顺德、南海、东莞、中山,被媒体一窝蜂叫作“四小虎”。这称呼听着就带劲儿,跟亚洲四小龙一个味儿,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接轨世界的缩影。1987年12月,新华社记者在《广州日报》头版发文《广东跃起四小虎》,一下子就把这四个地方推上风口浪尖。它们当时工业产值蹭蹭往上窜,中山甚至稳坐头把交椅,工农业总产值全省前列。为什么能这么猛?说白了,离不开那时候的政策红利和地利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作为前沿阵地,搞起了“三来一补”模式,简单说就是加工贸易,香港和台湾的订单源源不断涌进来。这些地方本是农业县,地少人多,转身就扑腾进工业大潮。顺德靠家电起家,美的、格兰仕这些牌子就是那时候打下基础;南海抓住了轻工业,纺织服装和家具产业集群化;东莞成了“世界工厂”的前身,电子组装线拉得老长;中山呢,更牛,市属企业集团十来家,威力、凯达、晨星啥的,凑成“中山舰队”,产值全国有名。
小霸王学习机、乐百氏矿泉水,这些品牌一炮打响,出口创汇全国领先。乡镇企业是关键,专业镇模式让每个镇都像个小工厂,灯饰、五金、电器,门类齐全。1988年,东莞和中山升格地级市,顺德南海也跟着撤县设市,虽然后来并进佛山,但那股子冲劲儿没变。到90年代初,四小虎的工业总产值占广东大头,中小企业为主,灵活性高,成本低,订单多,经济密度直线上升。
这四个地方的崛起,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踩准了时代节拍。珠三角靠近港澳,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裕,政策宽松,敢闯敢试。顺德从1983年起就点“三把火”:改革企业激发活力,工贸结合开拓市场,技术革新提动力。结果呢,1991年顺德就成全国百强县头名。东莞的“三来一补”企业遍地开花,90年代外资涌入,加工贸易占大头。中山“中山舰队”规模大,员工上万,产品出口欧美,创汇全国顶尖。南海的村镇股份合作,早早把土地和企业捆绑,集体经济转制快。总的看,四小虎的共同点是制造业集群、专业镇分工、民营活力足。那时候,广东经济奇迹的底子就是它们铺的,全国县域经济学着珠三角这套路走。
转眼40年过去,四小虎的路子分道扬镳。2024年数据一摆,东莞GDP超1.2万亿元,增长4.6%,稳坐广东第四,仅次广州、深圳、佛山。顺德4293.83亿元,南海4003.35亿元,两区加起来近8300亿,占佛山全市六成多,佛山靠它们俩成了全省第三。反观中山,4143.25亿元,增长3.7%,勉强第八,勉强超湛江,但跟东莞比,差着十万八千里。东莞一虎抵三虎,中山真成掉队的那只。东莞为啥这么猛?外贸进出口1.38万亿,增长8.3%,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拉动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高新技术企业1万多家,发明专利授权1.5万件,排全省第三。数字经济升温,半导体、AI应用场景多,制造业从“量增”到“质变”。外资企业超六成看好市场,物流行业向好,疫情后供应链稳。东莞的开发区高楼林立,自动化生产线嗡嗡转,订单从全球来,韧性足。
顺德和南海呢,虽然级别没升,但融入佛山后,贡献稳。顺德家电集群全国有名,美的等巨头拉动,2024年工业总产值过万亿。南海的创新区孵化器多,汽车零部件、智造能力强,狮山镇冲刺“中国第一镇”。佛山五区里,顺德总量最高,禅城增速第一,高明三水也跟上。两区合力,佛山规上工业3万亿,电器机械占大头。它们转制早,民营资本进得快,产业链完整,从家电到智能装备,一条龙。相比之下,中山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制造业5.6%,但总量小,服务业企业1050家,净增86家,听着不错,可整体增速全省平均。火炬开发区GDP573.7亿,增长3.5%,高新区排名升四位,但近十年两次被小榄镇赶超。工业技改投资一季度增长七成,第二产业8%,但第三产业才1.5%,消费拉动弱。
中山掉队,不是一天的事儿,得从90年代国企改革说起。“中山舰队”当年风光,规模大、产值高,但产权改革上总慢半拍。1992年中央推国企改,中山集团试股份制,可内部协调耗时长,股权分配争来争去,决议拖几个月。同期,顺德引入民营资金,签约快,产量翻番;东莞外资园划拉起来,订单源源。等到中山动起来,机会溜了。舰队企业船大难掉头,债务累积,机制僵化,采购审批层层,供应商等半天。亚洲金融危机98年砸下来,订单锐减,裁员、库存压顶,部分集团破产清算。2000年后,中山提工业优先,镇区特色如古镇灯饰、小榄五金,但各自为战,中心城区滞后。缺乏龙头企业,大项目少,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低。区位上,夹在珠海江门中间,交通虽有深中通道,但辐射力不如东莞。中小企业多,抗风险差,全球贸易摩擦一波带一波,依赖单一市场,产品竞争力低。
说到底,四小虎的教训是,转得快才能活。东莞抓住了外资和高科技,顺德南海靠集群和改革,佛山借力打力。中山呢,舰队解体后,残部重组,威力上市试水,晨星清算,凯达精简,但整体竞争力滑坡。2024年小榄镇GDP586亿,增速5.7%,跻身广东镇前三,火炬开发区重生迹象有,但得破“心中贼”。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中山国资提“两清两活一提升”,人才清、资产清,人和物活起来,运营效率提。但落实慢,历史包袱重。全国看,广东21市GDP,广州3万亿,佛山万亿,东莞紧跟,中山超惠州,但湛江追上来了。镇域发展,广东124个千强镇,两个千亿镇,顺德北滘、狮山冲刺。
从中看,四小虎变迁是珠三角缩影。改革开放40年,谁成功?东莞从“三来一补”到智造高地,经济密度2015年后陡升。顺德从农业县到家电王,1991年全国第一。南海土地流转早,创新孵化多。它们踩准了转型升级,民营活力、产业链完整、抗风险强。中山呢,制造业偏低端,缺乏外来龙头,城市竞争进入存量时代,专业镇不平衡,中心弱。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基线低,劳动力失衡,投资低迷,中山这些问题放大。岭南发展报告预测,2024全球挑战多,大国竞争、经济安全泛化,中山得抓内需、智造、湾区一体化。
总的,东莞一虎抵三,靠的是外贸稳、科技创新、供应链韧。顺德南海合力佛山第三,集群优势、转制快。中山掉队,改革滞后、机制僵、龙头缺,但2024年增速高于全省,重返第八,产业“肉身重塑”不是空话。未来咋走?深度融湾区,抓智造、数字经济,专业镇升级。广东经济奇迹,继续靠这些老虎,但得换新爪子。谁知道呢,下一个40年,中山能不能再虎起来?数据摆着,路子得自己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