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易教育讯 12月3日,第七届“金翼奖”2015网易教育年度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2015年“低龄留学加深”成为一种现象,针对低龄留学利大还是弊大?网易教育特邀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推广主任黄湘雯、北京晨帆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阿达丽、金吉列副总裁李康、海威时代总裁俞仲秋、汇佳中学副校长李艳丽5位重磅级嘉宾展开年度对话,并由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担任主持人。
此外,在年度对话正式开始之前,现场播放了网易独家制作视频《美国老师来了》,相对于今年8月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此视频讲述了中国的基础教育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引人深思。
桑澎提问:说起低龄留学人数增长速度快,实际上就10万人左右,这个数字跟下面的几个数字相比真的微不足道。全国初中生4000多万,高中在校生800多万,留守儿童6000多万,这个数字真的不是很大,它却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原因是什么?低龄留学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留学是介于刚性需求和精神需求中间群体
李康(金吉列副总裁):第一就是经济方面、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中国的经济近几年来保持了高速发展,人民越来越富裕了,当然就像马斯洛需求理论一样,人们满足了最基础的刚性需求之后,对教育、对娱乐生活、对环境改善精神层次有了更高的追求和要求。我认为作为留学和教育应该是介于刚性需求和精神需求中间的一个群体。针对于中国的家庭来讲,中国的家长在满足了最基础的温饱需求之后,应该是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的。第二个因素基于国家和政府的支持。2014年2月习主席和克强总理主持了一个全国留学的会议,会上做了重要的批示,第一次把出国留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李艳丽(汇佳中学副校长):从我在中学部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低龄留学的孩子分为三种。一种是孩子没想法,家长让他出去;第二种,孩子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外教育很轻松想出去,但是学习目的不清晰;第三种,孩子想出去之后提升语言。这三种普遍无明确留学规划,出去之后问题很大。
提倡适龄留学:一学生发展 二家庭条件
黄湘雯(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推广主任):其实我并不想提低龄留学四个字,我想提“适龄留学”。因为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家庭他们的个案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在这儿想提两个适合。第一个是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另外一个是适合家庭条件。【查看Part1全部精彩内容】
桑澎提问:低龄留学四方面问题教育类、心理类、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各自利弊在哪?
孩子低龄留学短期挫折收获长期收益
俞仲秋(海威时代总裁):有些孩子如果是在中国,甚至可能做的很多事情是没有顾虑的,但是如果跑到美国去,从短期看他好像遭受到了一次挫折和失败,但是从人的长期发展来看,道德规则会存在,当他做出错事的时候他必须要付出代价,从长期来看对这个孩子也可能有一些益处,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无家长陪伴 15岁以下孩子别留学
阿达丽(北京晨帆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我赞同“适龄留学”,15岁以内我不主张孩子出国留学,除非做到一个条件,爸爸妈妈全都跟着去陪伴孩子。因为我们知道爸爸、妈妈是有期限的,我们作为孩子的培养者、教育者,在孩子最最需要你的年龄,你把孩子放在国外,孩子失去了爸爸、妈妈这个最亲密关系的陪伴,他的内心是缺失的。
低龄留学母语缺失 回国发展障碍大
李艳丽(汇佳中学副校长):我们毕竟是中国人,中国的母语和文化的传承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孩子出国留学,出去的早学习语言比较快,但是我们也要理解一点,这个阶段也是在国内学习母语最好的阶段,错过这个时期之后再回来补也是非常麻烦的。国外很多同学他们出去之后要请中文老师上课,弥补中文的缺失,这样对他将来回国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黄湘雯(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推广主任):需要理顺三个问题明晰是否去留学的目标,一家长是否陪同孩子一起出去,二孩子即使不出国适应能力、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也应该培养,三孩子留学家长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个人经历:18以前留学收获全世界朋友
李康(金吉列副总裁):我恰恰是18岁以前出国留学的,基于我这么多年成功的经历,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我适应的很快,反而我父母对我的担心比较多,但事实证明在留学的几年中我是非常积极健康阳光的成长,并且顺利的毕业,也交到了很多全世界的朋友。【查看Part2全部精彩内容】
桑澎提问:围绕“适龄留学”帮家长解答究竟我的孩子什么时候留学最合适?
真实体验融合中西方教育优秀面
黄湘雯(英国使馆教育文化处推广主任):不论孩子什么时候出去,希望大家能够传递给孩子的一个声音是不要害怕,勇敢的拥抱这个世界。我女儿目前在英国学习,她说这些中国的老师也不是我原来在中国的老师的样子,那些英国的课堂也不是我在英国课堂的实际情况。所以说体验其实是更重要的,我相信如果一个孩子可以融合中西方教育优秀的那一面,比如说他在中国的时候,在基础知识上面非常的牢固。
中学生留学超越本科是未来趋势
俞仲秋(海威时代总裁):在现在这个阶段,以中国的教育情况来看,现在大部分孩子心智的成熟阶段,拿美国来说,本科超越研究生阶段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所以要看一个趋势的话,有没有一天也许读中学的学生会超过去读本科的学生。如果其他的因素不考虑,我认为也是差不多二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现在的条件跟以前不一样,有一个因素,中国的教育正在进行追赶,也就是说中西方教育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未来会借鉴周边国家韩国、日本、台湾地区的经验,出国人数占总的学生的人数一定的比例,这是未来的趋势。
考虑孩子心理发展提倡本科留学
阿达丽(北京晨帆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我赞同本科留学,因为从心理发展的角度,一个孩子他要面临一个新的环境,开始他的一段新的旅程,一定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发展。第一,他的身体是否已经到了基本稳定健康的状态;第二,要看一个孩子的人际关系;第三,我们要看孩子的自我成就;第四,一定要考虑这个孩子自己的内心对未来、对人生自我的意义有没有一定的想法。【查看Part3全部精彩内容】
精彩的年度对话后,今年金翼奖全场主持人艾力围绕低龄留学话题也分享了一个传奇故事,他有一个13岁留学美国的朋友,曾经和奥巴马和布什都握过手,他这个朋友在美国被抢劫过5次2次是被枪顶着的,经历苦难后获得成功,所以艾力感慨低龄留学的是否能获得成功?这取决于一个有趣的时间节点,就是六个月,六个月的时间完全可以判定一个是否适合去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