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福建卷:作文难度增大,体现考试本质
网易教育: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国家玮:我这里又看到了我感兴趣的,我特别不想主要提北京卷,北京卷讲太多了。我讲一下2013年的福建卷,但是无论如何要看新课标和全国卷,因为这两个涉及的面太广了,虽然我不认为今年他们的题出的好。福建的题有意思,增加了审题的难度。写好文章第一个要有思想高度,现在我要说写好文章还要学会审题,以前的审题没有障碍没有难度,提笔就能写,今年没有命题作文,非常好。有一些省像福建卷增大了难度,选了顾城的一首诗“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恐惧,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漂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树根,深深的扎进地层”。
很多人没看懂,怎么写?我说这个非常好,因为考试是选拔优秀考生的。我们之前为什么有误区?好不好的学生全都能写出东西来,而这个文章没有诗歌修养的人看不懂。说白了就是我愿变成一个树根,我宁肯不要自由,仰望星空,如果我太自由了我就漂出去了,所以我宁可是一颗树根,说白了就是要寻根。考生怎么考好?就是肚子里要有东西。人得克服了困难就得获得成功,主要人物司马迁、苏东坡,今天被贬了就成功了,被贬了怎么成功?这些东西太程式化,不是说司马迁不好,我都真替司马迁惋惜,他有那么多丰富的东西,结果大家用不上,就用那点事。所以这个文章告诉我们考生,真正想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扩大名词,以前的名词就是困难、成功,学生什么都不会怎么叫成功?咱们比较两个名词,克服困难、成功这是一个名词,爱岗敬业是名词,太俗套,我教的名词是生命、大爱、行动、寻根,就是这篇文章。
寻根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内心中都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守住自己的根,于是我给学生的例子,我当然要给例子,但不是司马迁。比如说咱们北京卷的学生,北京有一个特别棒的作家老舍,老舍年轻时写过太多一点都没有北京文化之根的作品,所以他失败了。老舍最后就是明白了,人得变成一根树根,咱们知道老舍写过《骆驼祥子》,写过《四世同堂》,写过《茶馆》,老舍写过很多作品,《老张的哲学》等等,多人没听说过,你也不用去看,为什么?那是老舍前期去英国的时候,到英国剑桥大学东方学院讲汉语,老舍看了很多英国小说,喜欢两个作家,一看高兴啊,就模仿,结果写了那些烂的作品,最后老舍就失败了。他写的作品很搞笑,但是一点不像中国人写的。他后来反思我为什么写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没有根。后来老舍变成了一段树根,就是扎扎实实写生他养他的北京城,所以文章中非常丰满。
沈从文一辈子无论他漂多远他都有一个根,他在北京还是在哪,他写的作品是在哪呢?湖南湘西的边城。我们今天的中国看到了很多现象,比如说中国没有奢侈品了,大批的人到法国买香奈儿,中国有的是小护士、大宝,甚至是很多我们今天叫的山寨的东西,这不就是民族没根了吗?曾几何时中国是全世界奢侈宾的重镇?比如说我们中国的青花瓷,中国人曾经那么精致的生活过,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不就是把我们的根拿掉了吗?我们今天就是为了快生产一个手机都叫山寨产品,容易爆炸。我们吃的东西大量的有毒的东西,说到底不就是为了求快吗?而我们民族的根是什么?我们曾经创造出世界丝绸,有丝绸之路的古国,世界曾经买我们的产品,那不就是中国梦吗?什么叫梦?一种是梦想未来,还有一种是梦回过去,我们唐朝心胸的宽广,我们景德镇青花瓷的精致,甚至老舍先生笔下中国人抽个烟,以前的烟斗都是那么精致,今天难道我们不是丢弃了我们的文化之根吗?
如果福建的同学能够上升到这个东西,就会写出这么好的东西。顾城自己口口声声说要为了自由变成一段树根,但是他的行为背叛了他的诗歌,顾城的言行恰恰警告我们,人有的时候说出来容易,但是行动起来特别难,真正在心中有树根,才能成就自己的一片天,这文章就结束了。所以只有这样你才能让老师眼前一亮。我现在是觉得我们的考试分数,同学们写成一个36分是没有问题的,随便你怎么写,只要不跑题,但是我们今天访谈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得到更高的分数,被老师们认可。所以我总结一句话,之前的考试大家总是没一会儿就有留言了,就反驳我作文不是靠语言吗?我可以名正言顺的告诉大家现在的作文不太靠语言,语言优美不一定高分,难道不是靠例子吗?例子跟作文题目靠不上没有用。作文考察一个学生的心智能力,一个学生心智成熟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如果你有了这个东西,就是你的思考深刻,这样才能得到老师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