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羽啸 杨峰 广州摄影报道
11月20日晚,在4万多名观众的现场见证下,“亚洲飞人”苏炳添在十五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场,交出他21载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棒”。
11月20日,苏炳添在比赛中。摄影:陈羽啸
回到赛场说再见
20日20时25分,36岁的苏炳添领衔广东队的3位“00”后小将刘洪熙、施君豪、陈冠锋就位于赛场的第二道。发令枪响,“第一棒”的苏炳添,以8支参赛队伍中第4快的反应时,奋力冲出,把队伍送到一个不错的位置。
11月20日,苏炳添准备助跑器。摄影:陈羽啸
第二棒的队友刘洪熙,起跑略早,两人交接区里的节奏明显“卡顿”了,速度被打断了半拍。在4×100米这种“分秒必争”的项目里,这样的失误没有在成绩单的统计栏里,却往往决定了最终的名次走向。
广东队的成绩最终定格在38秒71,位列第四。第一名湖北队38秒60,第二名江西队38秒64,第三名江苏队38秒68。现场的观众和记者对于这一结果,无不惋惜,大家都知道,这一枪,是苏炳添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棒”。
赛后,苏炳添绕场一周,向观众挥手告别,然后脱下战靴,发表退役感言,向祖国、教练、观众致谢。他说,只有坚强不息的人,才能够梦想成真。
11月20日,苏炳添赛后挂靴告别。摄影:陈羽啸
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他很开心能坚持到最后的这场比赛中,“大家都知道我21年的时候很巅峰,正常来说,我自己也想着22年包括23年都继续征战国际大赛,但很遗憾,因为22年的一些问题,导致影响力23年身体机能有很大影响,我坚持下来到今天,其实是已经非常难,我坚持下来,我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想回到赛场,跟大家说一句再见。”
传奇生涯
1989年出生于中山市古镇镇的苏炳添在初中时期便与短跑结缘,15岁时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拿到第一名。
2006年,17岁的苏炳添在父亲和基层教练的陪同下来到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时任广东田径队短跑教练的袁国强表示,当时的苏炳添动作不够舒展,“主要原因是力量不足、体重偏轻,而我看中他跑步的动作,像一个皮球一样滚动很快,非常顺滑”。
苏炳添在其职业生涯中曾多次突破百米10秒大关,刷新亚洲纪录。2015年5月31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比赛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9获得男子100米第三名,成为在正常风速下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选手。2018年,他在国际赛场两次跑出9.91秒,追平亚洲纪录。
在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以9秒83刷新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并刷新和独享亚洲纪录,为黄种人在世界短跑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备战四年
36岁的苏炳添早已明确,这届在家门口举办的全运会将是他职业生涯的谢幕之战。为了以圆满的方式告别赛场,东京奥运会后他坚持四年、专注备战,并在仅参加4×100米接力一个项目中,主动调整至第一棒。
苏炳添将第一棒视为接力比赛的“定海神针”,他表示:“我的任务就是开好这一枪,像离弦之箭一样为队伍建立领先优势,并努力保持下去——这是我最重要的使命。”
11月20日,苏炳添在比赛中。摄影:陈羽啸
2025年初苏炳添接受媒体专访时分享道:“其实我能够坚持到现在,坚持到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我觉得我已经胜利了。不管到最后在全运会交出一个什么样的成绩,但是对我来说,我给自己的体育生涯已经是画出了一个完满的句号,因为我觉得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能力去为这个体育事业努力了,没有后悔或者遗憾了。”
11月20日上午,苏炳添因身体不适,缺席男子4×100米接力预赛,以年轻队员为主的广东队在第二组出战,以39秒22的成绩排名小组第三。在对比第一小组和第三小组的成绩后,广东队以成绩最好的两个小组第三惊险挺进决赛。
帮助更多青少年走上国际舞台
苏炳添现在的身份除了运动员外,还有暨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他在暨南大学建立了“苏炳添速度研究训练中心”,专注于青少年田径人才的培养。
谢幕战后,苏炳添表示,他不会离开热爱的田径领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年华,但是我已经不再青春。我希望在跑道上面能够留给更多的青少年。”他希望,将在美国学到的一些经验、技术简化,用于优化中国青少年的运动体系,帮助到更多的青少年。
“现在年轻的运动员比我们更加优秀,他们的可塑性,花期比我们更长,我是26岁才突破10秒,但他们现在20岁21岁就已经达到了十秒零几。我希望他们以后也能够站在奥运会决赛,站在世锦赛的舞台上面,为中国的传奇、中国的故事继续延续下去。”苏炳添说表示,“我们从来没想过,我可以达到9秒83,我们要敢想要,我们有梦想坚持下去。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