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間瀨玻璃丨文
谁能想到,都2025年了我们竟然还有机会聊《鬼灭之刃》。
虽然网上一直有传言,说曾经在日本创造票房奇迹的《鬼灭之刃》有可能登陆国内院线,但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没猜到这部剧场版竟然上得这么快,11月3号正式公开,11月14日正式上映。
![]()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同期《小林家的龙女仆》都要和谐掉所有“大胸”画面的环境里,本该被大刀阔斧,狠狠修正的《鬼灭之刃》竟然能打出“一刀未剪”的宣传口号。
在这种动辄就要和谐、修正的环境里待久了,看到久违的原片上映竟然还有点小感动,我多半是病了。
之后大家也看到了,上映7天票房破4亿,《鬼灭之刃:无限城篇 第一章·猗窝座再袭》有望冲击国内院线日本电影票房冠军。人气更是没得说,粉丝之间的二创、应援多得数不过来,快闪店和联名也几乎同一时间跟上……
![]()
然而这样一部 ufotable(下文简称“飞碟桌”)的倾力之作,在国内观众中口碑却再度走向两极:一边是对飞碟桌音画效果几乎零争议的称赞,另一边则是对剧场版节奏稀烂、回忆杀过多的质疑。
![]()
飞碟桌是改编动画的老手,为什么会在《无限城篇》的整体设计上显得有些微妙,甚至有些失衡?真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原作拖了动画的后腿,还是另有原因?
2025 年,我们还有机会再聊一次《鬼灭之刃》。
![]()
先给完全没接触过《鬼灭之刃》的朋友,来点前情提要:
《鬼灭之刃》的故事发生在日本大正年间,讲述了少年炭治郎在被BOSS鬼舞辻无惨灭门,妹妹沦为恶鬼后,加入鬼杀队,踏上讨伐鬼舞辻无惨、寻找让妹妹复原的道路。
![]()
只看故事框架,你会发现《鬼灭之刃》这本漫画非常简单。主角最终的目标被早早点出,主线始终围绕“打怪升级”的路线展开。
故事的一系列发展也非常“JUMP”,邂逅同伴,历经考验……它没有庞大的势力格局,也没有多条势力线相互勾连的权谋布局,世界观是相对收束的——一个人鬼对立的舞台,一条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直线。
作者吾峠呼世晴(下文以粉丝昵称“鳄鱼”代称),用情感支撑起了这条看似简单的主线。虽然“人”与“鬼”是最简单的二元对立,但作品中许多重要的“鬼”角色,都保留着作为人的过去:贫穷、疾病、歧视、家庭崩坏,或者单纯的软弱与自我厌恶。
![]()
鳄鱼惯用的手法,是在战斗结束时插入回忆,在鬼临死前补完他们的一生,让读者看到他们是如何从“人”一步步走向“鬼”。
于是,《鬼灭之刃》的故事不再只是二元对立。在简单的斩鬼故事之下,他通过这些回忆追问:一个人要经历怎样的绝望,才会选择变成鬼?
![]()
![]()
我想很多人都低估了《鬼灭之刃》。简单的故事,加上略显套路化的叙事手法,其实并不妨碍它的优秀。
《鬼灭之刃》从连载到完结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期间一共连载203话。老实说,人气到它这个份上,还能这么干脆利落完结的作品凤毛麟角。
能这么干净利落地完结,仰赖于作品紧凑的节奏。其实最早的《鬼灭之刃》也有一套长期连载的框架。很多人可能忘了,漫画中猎鬼人其实有等级划分,普通队员的阶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计十个阶级,升迁还能增加薪水,最后才能成为“柱”。
![]()
但在漫画中后期,这个设定被直接废掉了,战力框架中只剩鬼的上下弦,以及鬼杀队的柱,每场战斗都是王牌对王牌。
另外还有一点,《鬼灭之刃》的战斗收束速度极快,很少会有拖剧情的事情发生。《无限城第一章》对应漫画的139话~156话,17话的篇幅刻画了3场战斗,压缩得非常紧。其中节奏最快的就是我妻善逸与狯岳的对决,鳄鱼只用两话就交代清楚了俩人的前世今生、恩怨宿命,然后干净利落地收尾。
![]()
又因为战斗与注重表达情感的回忆杀相对独立,所以看《鬼灭之刃》你不需要去花更多心思去揣摩情绪的变化。还是《无限城第一章》当电影进入最后三十分钟,进入猗窝座的回忆,能很直观感受到它情绪表达的直白流畅。
还有一点,就是鳄鱼极强的角色塑造能力,笔下角色大多形象鲜明——无论是柱,还是上弦,都有一眼能记住的性格特征,这让作品在节奏飞快的情况下依然具备很高的辨识度。
![]()
战斗格局精简,节奏极快,用流畅的情感表达支撑故事主线,依靠特征鲜明的角色来增强辨识度……可以发现《鬼灭之刃》的一招一式都很直接。但这么做也有代价,它留给读者的挖掘空间相当有限,而这种单线、直冲式的结构在读起来虽然爽快,但一旦被改编成长篇幅的影视作品,就容易显得结构过于单一,不那么容易被扩写成庞大的多线叙事。
所以,我并不认为《鬼灭之刃》是一部“只靠作画、特效支撑起来的空壳”,反过来说它更像是一部在节奏掌控和情绪浓度上完成度极高的王道作品。
在越来越多的作品往“反套路”路线发展时,《鬼灭》其实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用干净的故事,让更多人共情。
![]()
※以下内容涉及电影剧透
刚刚上映的《无限城第一章》原作部分,就是最好的例子。
看了就会发现,关于猗窝座的故事,就是最经典的《鬼灭》叙事模版,在激烈地打斗之后,主角的一言一行触及了对手内心,鬼在临死前回望了自己的一生。
作为上弦之三,猗窝座的实力几乎断档,同时又对“弱者”抱有偏执的蔑视。他在人类时期经历了贫困、失丧、暴力与赎罪,最后因为BOSS无惨的出现,他失去了记忆,变身成鬼,身体里只留下了变强的执念。
![]()
而在与主角炭治郎的战斗中,他被堂堂正正正面击败,在濒死之际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恩师、妻子,情绪终于爆发,执念消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所以,为什么飞碟桌没有讲好这样一个直来直去的故事?
在聊为什么没有讲好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为什么ufotable会选择将「无限城」做成三部剧场版。
像《鬼灭之刃》这样的作品,其实不难改编成动画,难的是上头的人愿意花多少钱,办多少事。
当飞碟桌有了充足预算,他们就很擅长做加法,讲究的分镜、风格化的特效,加上椎名豪的配乐,一层层往上叠;与此同时对日常戏和支线进行一定程度的精简,不去过度延伸对话或讲解设定,一季下来也就不会感觉有注水感。
![]()
![]()
2020年上映的剧场版《无限列车篇》在这个基础上又往前走了一步。制作方选取了一个起承转合相对完整的故事单元,几乎可以当作“自然长成一个电影篇幅的章节”。
在剧场版化之后,它既有清晰的起点和终点,又保留了鬼灭一贯的情绪浓度,再加上全力飞碟桌的音画表现,顺理成章收获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成功。也因此,不少人会把《无限列车篇》视为“最适合改编成电影”的范本——篇幅刚好、冲突集中、情绪明确。
![]()
但也正是因为「无限列车篇」的成功,《鬼灭之刃》真正意义上的登堂入室。国民级IP的剧场版续作,票房怎么可能差?所以集英社和制片Aniplex将《鬼灭之刃》的大决战「无限城篇」也做成剧场版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不仅要做剧场版,而且一做就是三部,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再典型不过的商业考量——既能卖三次票,又能延长 IP 的影响力,把周边销售和宣传窗口尽可能拉长;但这也意味着,本该一口气冲到顶点的“高潮”,被人为拉长成了一个持续数年的段落。
在这样的商业前提下,ufotable 在具体改编策略上选择了另一种层面的“稳”:在结构上尽可能忠实原作,几乎沿用漫画的顺序和分镜来推进剧情,能不动的地方就尽量不动。删减与重组被压到最低限度,一方面是出于对原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粉丝最敏感的“魔改”争议——只要不乱改,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
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放到剧场版里看,《无限城第一章》很明显呈现出一种“战斗场面+回忆短片”的拼凑感。前一刻还是高潮迭起的打戏,后一刻突然切进角色回忆。一场大战往往要穿插好几段回忆,情绪刚被战斗拉高,就被一整段过往打断;回忆讲完,再回到战场,观众的紧张感又得重新酝酿。这样的来回切换次数一多,很容易让人觉得观感破碎。
这样的问题其实很难在漫画中出现。漫画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倾向,控制阅读速度,回忆段落可以慢慢看,也可以稍微略过;章节之间自带停顿,每一次“打完—回忆”的结构,都被安放在一话甚至几话的边界上。
![]()
可是剧场版和漫画不一样,它更像是在一条单行道上稳步前进,你没法快进、也没办法暂停,观众只能顺着画面继续往下走。
当这种章节式的“打完就回忆”被原样搬上大银幕时,它的体验就好像变成了在高速公路上狂踩刹车,本来该一路狂飙的观影体验,就这样被切得支离破碎。
![]()
![]()
对飞碟桌来说,这其实是一道很难解的题:一方面《鬼灭》已经是国民IP,任何大幅度的结构调整都可能引发不满反弹,他们确实不敢轻易“改坏”。另一方面,又必须配合三部曲的商业框架,让每一部电影在形式上都显得足够“有分量”,不能被压缩得过于精简。
最终呈现出的,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状态:在视听层面,他们发挥实力把战斗、光效、音乐做到了绝对的顶尖;但在作品结构上,则选择了极度保守,不去触碰原作节奏的底线。因此,那些在漫画中可以由读者自行调节的节奏问题,出现在了影院里,被放大得更加明显。
换句稍显僭越的话来说,我认为飞碟桌并没有给《鬼灭之刃》一个足够优秀的改编。
![]()
话虽如此,但我其实很难把它简单归类成“失败的改编”。
《无限城第一章》更像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被放大的作品。情绪、战斗、配乐全都无可挑剔,但它的结构问题同样无法忽视,能清楚地看到飞碟桌哪做得好,哪又“保守到有点可惜”。
所以,如果你本来就喜欢《鬼灭》,这部剧场版仍然值得跑一趟影院。为了那种只属于大银幕的爽感,也为了亲眼确认:当这样一刀未剪的日本动画,真的出现在国内院线时,它到底会带来怎样的惊喜与遗憾。
看完之后再和更多人重新聊一次《鬼灭》,或许才是它在 2025 年还能留在我们生活里的真正意义。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