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唐诡3)第6个单元“去天尺五”已经接近尾声了,真凶相信大家都猜中了,果然就是韦韬。只是没想到的是,平素看着跟韦韬极其不对付,相互瞧不上的杜玉,竟然就是韦韬的妻弟。
其实这对郎舅原本就没有什么矛盾,只不过因为杜玉的姐姐橘娘对丈夫韦韬太好了,好得弟弟杜玉对姐夫都有点嫉妒和吃醋了,加之杜玉也对姐夫有一份不服气,所以外人看来还以为他们相互看不上。
![]()
该案的凶手不算难猜,剧情已经逐步给出了线索。
三大线索都指向韦韬:一是喜君根据青葱的描述,画出了杀害花房老板的嫌疑人蒙面盖头的画像,苏无名一看之下就说,这双眼睛怎么那么像韦韬。
二是被害者都是商人,而且都是做生意特别厉害的商人。苏无名根据长安地图,以及被害商人所处的位置,在地图上模拟出一个巨大的“士”字。凶手疑似在以某种仪式杀人,一个“士”字将凶手嫌疑直接指向了士族,那么长安的两大士族,一个是韦家,一个是杜家,凶手不外乎就是这两家的子弟了。
![]()
![]()
三是韦韬的妹妹韦葭因为与商人联姻,似乎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因此还疯癫了,韦韬本就鄙视商人,因为妹妹疯了,他由此仇恨商人更在情理之中了。
而且商人高端组织金光会的首领何弼正是当初与韦葭相好的商人。
![]()
案件的导火索,是金光会挖出了阀阅石柱,何弼命令手下将石柱砸碎,并特意留下标注有韦杜姓氏的两块碎石,“留着当垫脚石”,以示对士族大家的侮辱。
韦韬和杜玉向来以士族荣耀为荣,岂能容许何弼这些他们眼中的“卑贱之徒”践踏尊严,于是郎舅一拍即合,联手开始用血案写就一个“士”字,向商人阶层示威报复。
![]()
目前凶手已知,唯有促使韦韬杀人的关键原因,现在苏无名他们还没有审查出来,估计与韦葭的疯病有关。
“去天尺五”单元案子虽然不是特别烧脑难破,线索早就一点点给出来了,不过这个案子堪称《唐诡3》截至目前为止最精彩、最高光的一个案子,也是最吸引我,看得最入迷最投入的一个单元。
比起前两季来,《唐诡3》的诡味减轻了,悬疑感也没有那么重,但文化气息却更加浓厚了,编剧对唐朝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更深入,思考也更有力了。
![]()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说,韦家和杜家两个家族的聚居地,离着皇宫也不过一尺五的距离,形容韦杜两家与权力中心关系密切。
在历史上,韦氏出过宰相17人、杜氏12人,如韦应物、杜甫、杜牧等皆出其族,皇后、郡王亦不乏其人,所以他们确实有理由骄傲。
剧中韦杜阀阅被践踏,为何引起韦韬杜玉那么大的愤怒?
所谓“阀阅”,是指士族宅邸门前所立双柱,左柱“阀”刻军功,右柱“阅”录文职,象征世代功勋。剧中韦、杜阀阅被商人毁坏,还刻意侮辱,韦杜自然是“士可杀不可辱”要报复了。
![]()
这场血案的背后,是唐代“士农工商”等级制度造就的深刻阶层矛盾。
唐初律法明确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商人即便富可敌国,也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
他们不仅要背负“市籍”的身份枷锁,其子女不得参加科举,三代以内亲属均有远戍义务。
即便如玄宗时期的巨富王元宝,宴请士人时也需“躬亲立于坊巷前迎揖”,姿态极尽卑微。
当财富无法兑换尊严,当努力难以打破阶层固化,商人集团对士族的积怨便在“砸毁阀阅”的极端行为中爆发,而士族则以更血腥的复仇予以回应,形成了恶性循环。
![]()
如果说士商矛盾是血案的直接推手,那么皇权与世家的权力博弈,则是更深层的时代背景。
剧中崔相(清河崔氏)对卢凌风直言“崔卢二字大过唐天子”,甚至谋划“士族轮政”,试图恢复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这并非虚构的戏剧冲突。
![]()
历史上,“五姓七望”等顶级士族自视高于皇室,即便唐太宗修订《氏族志》刻意打压,仍难撼动其社会声望。
![]()
科举制的兴起,成为打破士族垄断的关键变量,也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在科举制推行前,士族通过门荫制度直接入仕,韦韬、杜玉无需寒窗苦读便能身居要职;而寒门子弟即便才华横溢,也难登大雅之堂。
科举制的出现,为苏无名这样的寒门士人提供了上升通道,却也触动了士族的核心利益。
剧中少年颜真卿的出场极具深意,这位日后的书法大家、国家栋梁此时以寒门学子身份崭露头角,其对士族特权的质疑,正是庶族势力崛起的缩影。
![]()
别说是自视甚高到偏执的韦韬和杜玉两人了,就连跟着苏无名他们,一起见识过平民百姓的疾苦,从小以孤儿身份长大的卢凌风,在苏无名怀疑是士族子弟杀害了商人制造了血案时,卢凌风就不问案由、立刻暴怒发作了,可见士族文化在这些士族子弟脑中根深蒂固的留存。
苏无名对卢凌风真是太好了,卢凌风这两集的表现,看得观众都想揍他一顿。幸好他懂得自省,知道错了就道歉,不然这个“唐犟宗”要失去观众粉丝的宠爱了。
![]()
崔相的“士族轮政”阴谋,本质上是士族对科举制冲击的绝望反击,而韦、杜二人的复仇,则是这种权力博弈在民间的暴力延伸——当制度层面的特权受到威胁,他们便以私人恩怨的名义维护阶级利益。
该案最令人唏嘘的,是凶手韦韬和杜玉的人物悲剧。
韦韬和杜玉都极具断案才能,堪称文武全才,但“士族”二字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将他们绑在了阶层仇恨的战车上。
苏无名揭穿真相时,韦韬拒不认罪甚至打算自尽,直到杜玉喊出“长安城的士字还没写成”,他才放弃自杀。在他心中,维护家族荣誉远比个人生命更重要。
这种被制度绑架的人性,让他从一个有血有肉的官员,沦为阶层斗争的牺牲品。
![]()
“去天尺五”的案名,藏着双重隐喻:既指韦、杜两家接近皇权的尊贵地位,也暗喻平民与士族“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的阶层鸿沟。
值得深思的是,案件的侦破,并未真正解决任何问题——韦、杜伏法,但士族与商人的矛盾仍在;崔相倒台,皇权与世家的博弈仍在继续。
这个单元,这个案子,这个故事,非常棒,值得给编剧魏风华一个大大的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