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中外权威齐聚华西,共探EGFR突变NSCLC靶向联合治疗新策略
2025年11月14日,由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主办的“肺启新程·国际智汇——肺癌诊疗前沿交流峰会”成都站在学术底蕴深厚、临床实力雄厚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成功召开。本次峰会聚焦肺癌靶向治疗,特别是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旨在深度融合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推动诊疗策略的优化与提升。会议荣幸地邀请到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胸部肿瘤科主任、胸科肿瘤国际中心主席David Planchard教授作为国际讲者,与周清华教授、车国卫教授、田攀文教授、李潞教授、罗锋教授、张衍教授、刘春玲教授等国内顶尖专家领衔的大会主席团及众多领域内学者,通过“院际交流”、“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三大环节,呈现了一场高水准、多维度的学术盛宴。
院际交流:实地参访促协作,多学科思维零距离碰撞
会议伊始,晨光微曦中,约3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在刘洁薇教授的带领下,实地参访了华西肺癌中心。专家们观摩了早交班流程,并就真实病案进行了多学科诊疗(MDT)讨论。这一沉浸式的“院际交流”环节,促进了不同机构间在诊疗流程、MDT模式运作及科室管理方面的经验借鉴与思维碰撞,为后续的学术探讨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参访结束后,与会专家合影留念,共同记录下这一协作探索的瞬间。
![]()
图1 早交班院际交流
国际视野:聚焦EGFR突变NSCLC,深度解析靶向治疗前沿与决策
在大会正式开场环节,张衍教授担任主持。首个重磅讲题由David Planchard教授带来《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策略与前沿进展》。Planchard教授系统梳理了EGFR-TKI从一代到三代的发展脉络,重点围绕FLAURA2研究的最新精准数据,深入阐释了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联合化疗方案在晚期EGFR突变NSCLC一线治疗中的卓越疗效与地位。他通过生动的病例分享,具体展现了该联合方案为患者带来的显著生存获益。
![]()
图2 David Planchard教授学术分享
紧随其后的中外对话环节火花四溅。赵林涛教授、黄伟磊教授教授、陈勇教授等与Planchard教授围绕“FLAURA2研究的阳性总生存期(OS)结果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以及“联合治疗中生存获益与安全性的风险比”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OS是评估疗效的“金标准”,疗效卓越的药物应更早应用于临床前线。此外,双方还就“如何与患者有效沟通联合治疗方案”这一临床实用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Planchard教授分享了宝贵的国际经验与沟通技巧。
中国实践:华西经验引领,病例剖析彰显本土智慧
会议的“中国声音”同样响亮。在李潞教授的主持下,张衍教授详尽介绍了《华西肺癌中心临床研究介绍》,展示了该中心在临床研究领域的系统性布局与丰硕成果,为国内同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新研究范本。
![]()
图3 张衍教授学术分享
随后,一场关于临床与科研平衡及国际合作的对话在王建涛教授、郑希教授、袁颖教授等与Planchard教授之间展开。双方直面中国临床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科研压力大的现实挑战,探讨了如何在繁忙临床工作中梳理科研思路。Planchard教授分享了其所在科室“每周固定一天专注科研”的管理经验,为提升临床医生的科研效能提供了宝贵思路。与会专家还就加强中外学术联动、拓展合作契机达成了共识。本环节全程采用英文进行,展现了国际化学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下半场聚焦于中文讲解的实战病例。在罗锋教授的主持下,蒲丹教授分享了一例通过联合治疗实现成功转化并接受手术,从而使患者获得最大化生存获益的精彩病例。紧接着,刘春玲主任主持,王平飞教授带来了《从(Forefront)真实世界看晚期一线联合治疗病例分享》,他不仅介绍了Forefront真实世界研究的入组概况,更通过一例脑转移达到完全缓解(CR)、肺部病灶达到部分缓解(PR)的成功案例,生动诠释了联合治疗在复杂晚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与医患沟通策略。阮志华教授、王毅娟教授、李江鸿教授随后针对病例中的关键决策点、疗效评估及沟通细节进行了深入剖析与讨论,进一步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连接。
![]()
图4 蒲丹教授学术分享
总结展望:凝聚共识,共绘肺癌诊疗新蓝图
会议最后,华西肺癌中心田攀文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再次强调了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在晚期EGFR突变NSCLC治疗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肯定了本次峰会在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推动前沿知识落地方面的积极意义。田攀文教授对与会专家在百忙之中,尤其是工作日拨冗参与深度学习与讨论表示衷心感谢,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汇聚智慧,共同推动我国肺癌诊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持续贡献力量。
![]()
图5 专家大合影
本次峰会成功搭建了一个国际权威与国内顶尖医院实践经验深度对话的桥梁。通过前沿学术报告、热烈的中外对话、真实的病例解析以及零距离的院际交流,不仅深化了与会者对EGFR突变NSCLC靶向联合治疗最新进展的理解,更在临床决策、科研思路与多学科协作方面激发了新的灵感与方向。2025年11月14日,成都,这场思想的碰撞必将为中国肺癌防治事业注入新的动能。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