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美丽 李艺晨
“‘金小六’带我们下‘矿井’啦!”“原来闪闪发光的‘愚人金’是‘冒牌货’!”11月19日,威海高新区山大实验学校的阶梯教室内,掌声与惊叹声接连不断。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联合中国地质图书馆开展的地质科普进校园活动正在这里上演,卡通形象“金小六”引领同学们探秘黄金世界,地质专家现场拆解矿物奥秘,让专业地学知识在互动中变得鲜活可触。
作为全国找金成果最丰硕的“英雄地质队”,六队正以这样的方式,将找矿专业优势转化为科普动能,为青少年播撒科学的种子。
IP为核:让地质知识“活”起来
“全国找金最多的地质队,更要当好地质知识的传播者。”这是六队深耕科普领域的初心。针对青少年认知特点,六队打造出以原创卡通形象“金小六”为核心的科普IP矩阵,让严肃的地质科学变得亲切有趣。
![]()
六队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创作的原创科普绘本《寻金记》在中国科技馆举办首发分享活动
在此次进校园活动中,原创科普动画《金小六寻金大冒险》成为“吸睛利器”。动画里,化身探险家的“金小六”带着同学们穿越岩浆世界,见证矿石形成,把复杂的地质成矿原理转化为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同步发放的还有涵盖地球科学、矿产资源等领域的精选图书,让科普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这一IP的影响力早已超越校园。由六队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创作的国风科普绘本《寻金记》,分上下册聚焦黄金特性与地质成因,构建起“科学本质-历史文化-社会价值”的完整传播框架,不仅在中国科技馆举办首发分享会,更成为多地中小学的科普读物。与之配套的科普动画《金小六寻金记》,通过角色化表达让地质故事更具感染力,累计播放量突破百万次。
多维发力:构建科普内容立体网
从短片到长文,从屏幕到舞台,六队立足地质专长,精准对接青少年需求,构建起“绘本+动画+视频+情景剧”的立体化科普内容体系,实现科学知识与科学家精神的双重传播。
![]()
科普短片《找金子的奇妙之旅》中,六队地质专家带着镜头走进野外探矿现场,完整解析黄金“矿石”到“金条”的全流程,让地质工作者的“寻金密码”直观呈现。而参与录制的科普中国节目《落地生“金”!找矿用上科技利器》,则将视角拉高到矿产资源安全层面,揭秘无人机勘探、遥感探测等找矿“黑科技”,彰显地质人作为“工业粮食”守护者的担当。
六队打造的情景剧《金铸丰碑》参加展演
针对青少年常见的认知误区,六队科普工作室撰写的《真假金兄弟:黄金与黄铁矿的奥秘》等科普文章,以“提问-解答-延伸”的模式,用通俗语言破解科学谜题,多篇文章被人民网等平台转载。更具创新意义的是情景剧《金铸丰碑》,该剧以六队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在胶东地区找矿的真实事迹为蓝本,通过舞台演绎还原地质人顶风冒雪、攻坚克难的找矿历程,让“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情感共鸣中浸润人心。
![]()
平台延伸:让科普触角触达更广
优质内容需要多元平台承载。六队不仅深耕内容创作,更着力搭建“校园+社区+场馆”的科普传播网络,让地质科普走出书本、走进生活。
在2025年威海市暨环翠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中,六队打造的“这是我们追的‘星’”主题板块成为焦点。现场陈列的铜矿、铅锌矿、金矿等珍贵矿石标本让市民近距离触摸地质宝藏,地质知识问答、找矿英雄故事分享等互动环节,引导青少年以科学家为榜样,厚植爱国情怀。
六队陈列馆则成为常态化科普的重要阵地。这里收藏着六队60余年找矿历程中发现的各类矿物标本、勘探设备,专业讲解员通过“实物展示+案例讲解”的方式,为大中小学生揭开地球演化的奥秘。每年大量青少年走进这里,在触摸矿石、聆听故事中点燃探索地球的热情。
如今,六队的地学科普工作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体系化模式,建设有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并成功入选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从校园课堂到社区广场,从纸质绘本到新媒体平台,六队以专业精神做科普,用创新形式传知识,不仅让英雄地质队精神得以传承,更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着坚实力量。未来,六队将继续深耕科普领域,讲好地矿故事,让地质科学之光照亮更多人探索未知的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