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银行股集体走强,中国银行(601988.SH)盘中一度涨超5%,续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中国银行涨幅仍达4%。2025年以来,银行股表现亮眼,截至11月20日,银行股板块上涨10.93%,农业银行(601288.SH)、工商银行(601398.SH)、中国银行(601988.SH)等均创出历史新高,部分个股年内涨幅超30%。
值得关注的是,险资尤其看好银行股。三季度,险资增持银行股约83亿股,市值超100亿元,远高于其他行业。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对此分析指出,险资偏爱银行股,是看中其高股息的特点,增持银行股是出于缓解负债端压力的考虑。
中国银行涨幅达4%
11月20日上午,银行股一度全面飘红,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齐创新高。截至收盘,中国银行涨4%,建设银行(601939.SH)A股和邮储银行(601658.SH)A股分别涨3.15%、3.14%。
2025年以来,银行股表现亮眼,成为A股市场少有的“避风港”和“领涨板块”。截至2025年11月20日,银行板块上涨10.93%,多只银行股(如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创出历史新高,部分个股年内涨幅超30%。
展望后市,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指出,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仍有望继续流入银行板块,尤其是基本面稳健、分红确定性强的优质银行股,将成为核心配置方向。
险资为何偏爱银行股
财闻梳理iFinD数据发现,三季度,险资依然将银行股作为主要配置方向,单季度增持银行股约83亿股,增持的市值超100亿元,远高于其他行业。
根据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的分析,险资偏爱银行股,是看中其高股息的特点。在利率持续下行、存款利率跌破2%的背景下,国有大行和优质城商行的股息率普遍达4%以上,明显高于理财和存款收益,“持股比存钱更划算”成为业内共识。
同时,险资增持银行股也是出于缓解负债端压力的考虑,以对抗利率下行风险。当前,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普遍降至2%以下,而银行股股息率普遍超过4%,银行股的稳定分红不仅能有效覆盖保单成本,还有助于抬升长期投资收益。
37万亿元险资提升权益资产配置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三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7.4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64%。
从资产结构来看,债券仍然是险资资产配置的“压舱石”。但对比二季度末数据,险资对债券和银行存款的投资在减少,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在增加。
具体来看,险资(含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三季度末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运用余额较二季度末合计增加8639.94亿元,其中股票增加5524.50亿元,占比63.94%;证券投资基金增加3115.44亿元,占比36.06%。
![]()
关于险资三季度的持仓变化,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主要是为应对低利率环境与利差损压力。保险资金的负债成本具有一定刚性,其下降速度慢于市场利率的下降速度,导致利差损风险加剧。
为弥补固收端收益不足,险资在权益类资产中寻求更高的收益回报。尤其是过往几年固收和红利资产的良好表现,使得险企的现有资产增值,也增强了其加大权益资产配置的底气。
加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上调了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鼓励险资入市,以及长周期考核机制的落地,这进一步增强了险资进行长期布局的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