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浙江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成就。
![]()
![]()
“十四五”期间,浙江民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倾力打造“暖心民政、亲清民生”服务品牌,交出民政事业发展“高分报表”。
![]()
为老年朋友
健全养老服务“贴心网”
五年来,浙江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争取国家“两新”资金11.7亿元,用于20余万户家庭适老化改造,规模居全国首位。
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382万老年人办理惠老助老“爱心卡”,建成1.2万个老年助餐点,推出“时光不老·一路繁花”“科技助老游湖山”等226项消费季活动,并已试点发放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消费补贴1.6亿元。
为困难群众
织牢社会救助“暖心网”
基本建成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认定各类救助对象70.9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190元/月,位居全国省区首位。
发展服务类救助,实现县级“助联体”全覆盖,探索打造“民生服务综合体”,创新“民生大篷车”等移动服务模式。
为困境儿童
完善福利保障“安心网”
建立健全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8.2万名困境儿童纳入保障,孤儿月均生活标准居全国前列,未成年保护机构实现全覆盖。
为残障人士
优化助残服务“爱心网”
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累计发放146亿元,惠及127万人次。开展“精康融合行动”,提供各类综合服务25.8万人次。
为水库移民
铺好政策帮扶“知心网”
累计投入水库移民资金121亿元,实施扶持项目1.3万个,带动水库移民收入持续增长。
![]()
婚姻登记更加方便快捷
率先试点婚姻登记“全省通办”,相关做法全国推广,首张“全国通办”结婚证书落地浙江。全省4A级以上县级婚姻登记机关达80%,在舟山花鸟岛、杭州西溪湿地等公园、景区打造了一批网红婚姻登记机关。
殡葬服务更为优化高效
全省90个县(市、区)实现6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全覆盖。优化完善群众身后“一件事”高效办理。有效落实生态安葬等工作,移风易俗渐入人心。
社会组织更具发展活力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深化登记管理规范化建设,社会组织登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有力服务社会治理。培育科技创新等品牌社会组织492家。
慈善事业更有公益温度
目前全省登记认定慈善组织2343家、慈善信托备案资金25.9亿元,均居全国首位。公开募捐项目达5500多个,累计捐赠超610亿元。福彩公益金筹集居全国第二。这些善款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生活、支持了山区海岛建设。
地名管理更显科学便民
设置地名标志3万个,命名新地名6000多处,安装楼门牌200万块,为群众出行、购物“一点定位,一图畅游”提供信息支撑。发挥地名地理标识功能,为乡村振兴畅通“邮路、资源路、产业路”。
此外,浙江坚持改革创新、科技赋能,以民政大脑为核心,迭代升级“数字民政2.0”,建成“浙里康养”“浙有众扶”“浙里护苗”等应用系统,实现核心业务全覆盖、服务对象全纳入,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民政服务。
面向“十五五”,浙江将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省域样板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十四五”时期,全省人社系统始终围绕中心,坚持人民至上,以稳定就业护航大局、以夯实社保改善民生、以引育人才赋能创新、以数智治理防范风险,推动人社领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十四五”期间,浙江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力就业岗位挖潜扩容,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城乡一体的“浙里就业”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创业创新生态,积极打造地域产业特色劳务品牌,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十四五”期间,全省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截至今年9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65.13万人;累计认定重点群体591万人次,通过帮扶实现就业417万人次。
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平均值为4.5%,保持东部省份最低。
在浙省外劳动力规模保持在2300万人左右。
![]()
“十四五”期间,浙江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平稳启动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提质,持续健全城乡居保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城乡居保人均待遇水平持续保持全国省区第一。
积极推进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持续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创新开展园区企业集合年金试点,全面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
全面实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稳步开展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
截至2025年9月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757.71万人,比“十三五”末增加402.7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14.01万人、2775.18万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26.59万人、229.04万人。
![]()
“十四五”期间,浙江持续深化“企业认定、政府认账”等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塑造自主培养强、聚才能级高、用才机制活、流动配置优的创新浙江人才生态,每年引进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100万人以上。
在全国先行先试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探索形成了以技能培育、技能创富、技能生态三大体系为主线的技能型社会建设实践路径,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92.4万人次。
建成省域统一的浙江人力资源大市场,AI赋能提供求职招聘一站式智能化全流程服务,平台日均访问量超12万人次。
目前,全省专业技术人才超过690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1385.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488.5万人。
![]()
“十四五”期间,浙江深化基层人社治理现代化改革,累计建成劳动关系基层服务站点1619个,覆盖1316个乡镇(街道)。
持续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
健全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监察执法、争议调解仲裁等机制,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持续深化“浙江无欠薪”行动,构建以安薪码、安薪在线平台、安薪指数为核心的欠薪数字化治理体系,连续8年获得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A等次。
“十四五”期间,人社政务服务年均服务量达到5800万件,一网通办率达到99.81%,推进民生一卡通服务量达到年均8亿人次。
浙江将积极谋划和推动“十五五”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加快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打造更加公平更加均衡社保体系、引育更优结构更高水平人才队伍、构建更加和谐更加稳定劳动关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以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八八战略”,率先推进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建高峰、强县域、稳基层、优服务,打造“看病不出省”重大标志性成果,到2024年底,全省户籍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55岁,列省区第一;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分别降至4.19/10万、1.37‰和8.93%,均为全国最低,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
推进“医学高峰”建设,打造8个国家医学“双中心”和中科院杭州医学所,投用华东地区首家省重离子医学中心,高起点建设研究型医院,培育浙北、浙南、浙东、浙中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实施“千医出海”深造行动,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2个,建设“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92个,国家级卫生人才总数402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连续6年全国前三,“A++”“A+”高水平医院数量全国第一,从流出病人最多的省之一变成流入病人最多的省份之一,“大病不出省”加快实现。
![]()
强化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打造高水平县级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中,10家县级医院进入“A”以上,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前10强浙江占了8个,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深化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所有县(市)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标准化率达100%,影像、病理、检验、心电、消毒供应五大共享服务中心全覆盖,县域就诊率达91.3%,基本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
针对山区海岛等偏远乡村创新推广“固定+流动”巡回诊疗模式,全省统一配置巡回诊疗车508辆,基本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在今年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作大会经验交流。
扎实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启动万名基层医生进修三年行动,实施新时代大学生村医建设赋能计划,探索县乡村医务人员编制、招聘、使用、保障、医保“五个一体化”改革管理试点,努力推动“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
获批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医疗领域)中试基地,推出首个“安诊儿”医疗智能体,打造院内院外、线上线下、全人全程一体贯通的医疗智能体集群。
“安诊儿”自2023年推出以来持续迭代升级,为群众提供智能导诊、挂号缴费、就医陪诊、报告解读等“一站式”服务,覆盖医疗卫生机构1000家,累计服务超1亿人次。
“浙医互认”实现880余项医学检查检验项目跨地区、跨医院互认共享,累计节省医疗费用超26亿元。
“浙里急救”使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缩短2分钟,实现“上车即入院”。
![]()
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联动推进编制、价格、薪酬、监管和财政“4+1”改革,丽水、湖州、衢州、嘉兴入选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推动“基层中医化、中医特色化”,让每个乡镇、每家中医馆都有自己擅长的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服务,中医服务总量居全国前三。
扎实推进省政府民生实事,“十四五”期间为1160万人免费筛查结直肠癌,居民免费健康体检5000万人次,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1200万剂次;累计建成婴幼儿托位31.7万个、每千人托位数4.76个,公共场所配置AED3.4万台、平均每10万人达到51台,均居全国前列。
进入“十五五”,浙江将全面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卫生健康现代化,让城乡居民更健康、更幸福!
“十四五”期间,浙江锚定“奋力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的根本目标,紧扣“4+1”重要要求和省委“132”总体部署,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医保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共富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
![]()
率先颁布全国首部医保领域综合性地方法规《浙江省医疗保障条例》,着力构建起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等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体系。
- 2025年,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758万人,比五年前增加200多万人;
- 全省医保基金年支出达2100多亿元,比五年前年增加支出670多亿元;
- 全省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749万人,参保率达48.6%,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
![]()
持续迭代“医保大脑”,形成“一套系统,全省贯通”,服务省内外70.74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和202.45万家参保单位,年结算量达10.1亿人次,日均结算量达277万人次。
浙江是全国唯一跨年就医结算不停机的省份。
![]()
- 推动医保服务实现“全程网办”“一省通办”,实现全省28个高频事项“掌上办”“网上办”,13个“一件事”“快速办”;
- 全省参保签约人员基层机构报销待遇实现“一地签约、全省共享”;
- 全省400多家定点零售药店建立了“医保惠民专柜”。
![]()
- 聚焦跨省直接结算,跨省门诊慢特病病种联网结算医疗机构达2958家,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达90%以上;
- 全省共有0.94万家医疗机构、1.61万家零售药店开通长三角跨省异地直接结算服务。
![]()
- 全省大病保险累计惠及重特大疾病患者150多万人次,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88%;
- 颁布《浙江省生育保险办法》,率先将灵活就业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障,将12个治疗性辅助生殖类等项目纳入医保支付;
- 全面实施生育津贴直发个人,发放人数已达23.09万人;
- 加快推进职工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已共济823万人,支出126亿元。
![]()
出台实施创新医药技术激励管理办法,优先把脑机接口等140项创新技术纳入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全国率先将智能仿生假肢关联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纳入医保支付。
全国率先建立采购、结算一体的药械采购平台,积极稳妥推进集中带量采购等改革。
![]()
立足省级统筹,去年出台全省长护险制度实施方案,实现了全省域推进、职工居民待遇一致、异地照护及评估、“多评合一”等四个“全国率先”,截至10月底,全省长护险参保人数达5279万人,定点长护机构达1610家,护理从业人员达4.3万人。
本周末,浙江将举行首场长期照护师等级认定考试,月底还将在嘉兴桐乡举办浙江省首届长护险职业技能竞赛。
面向“十五五”,浙江将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群众健康需求升级、人工智能技术革新等新趋势,坚持以基本医保省级统筹为牵引,深化医保重点改革,坚守医保基金安全,加快构建“共富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持续推进浙江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