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余晖
11月18日至19日,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浙江嘉兴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
这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三农”领域召开的首场全国性会议。
起源于浙江的“千万工程”,是写进“十五五”规划建议里的重大经验之一。
刘国中强调,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迈上新台阶。
![]()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主持会议。浙江省委书记王浩介绍浙江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山西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湖南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浙江省省长刘捷出席。
什么是“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
一个背景是,自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初,浙江民营经济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据浙江省委农办摸排,当时浙江全省3.4万个村庄,只有4000个村人居环境较好,其余3万个村环境较差。
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作出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提出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千万工程”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却并未就环境抓环境。在推进的过程中,浙江综合运用统筹发展的方式,不仅为农村带来生态革命,更带来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革命,推动农村从“面子”到“里子”的深刻变革。
20多年来,“千万工程”不断深化拓展,从整治农村环境到建设和美乡村,从乡村振兴到缩小“三大差距”,内涵不断丰富,成效日益彰显。
如今,“千万工程”不仅深刻重塑了浙江农村人居环境,也带动了城乡融合、产业发展、治理升级和乡风文明。浙江已成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经济最活、乡村环境最美、农民生活最优、城乡区域最协调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自上而下部署,推动“千万工程”经验从浙江走向全国。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首次把“千万工程”作为典型案例写入标题,肯定了“千万工程”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普遍意义。
在此次的现场会上,刘国中表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如何真正学好用好这一经验?有两个关键词尤为关键:
以人为本。
实施“千万工程”的过程,是不断把农民群众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变为“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这就必须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要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不搞强迫命令。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
正如刘国中在此次会议上所说的,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
因地制宜。
“千万工程”从省域探索走向全国实践,绝不能简单照搬,必须把握“因地制宜”这个关键。
学习“千万工程”,学的不是某个具体的整治项目,而是其中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到: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完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此次现场会提到,要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决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会议还提到:
要统筹提升乡村产业、建设、治理水平,协同推进乡村“五个振兴”。
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不断积小胜为大成。
要提高村庄规划质量,完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要提高粮食产能和特色产业质量效益,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础。
要做好常态化精准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读懂“千万工程”,就读懂了未来中国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