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动物的感知力非常敏锐。
现在生态好了,它们都想出来溜溜,尤其是濒危、珍稀的动物,它们可都是稀客。
11月甘肃羊沙林场就来了一只贵客,它的来头可不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是它第一次来林场做客。
![]()
它到底是什么鸟,咋这么稀有,首次现身羊沙林场意味着什么?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首次现身甘肃林场
这件事还得从羊沙林场说起,这里海拔高,年降水量才五百多毫米,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生态系统,但再好的条件也需要人类尽心守候。
![]()
林场的工作人员常年驻守巡逻,最近更是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监测,就是在这次检测中才发现了这只贵客的身影。
当时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只陌生的鸟,之前在林区从来没见过。
这只鸟的眼睛周围是红色的,长着一身灰色的羽毛,和周围环境的颜色很接近,不仔细看很容易就把它忽略了。
![]()
工作人员不敢惊扰到它,拍下照片后就回去研究,没想到它居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是我国特有的鸟类,真的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这到底是什么鸟,能让大家因为它的出现感到骄傲?
![]()
我国特有珍稀鸟类!
这只鸟就是红喉雉鹑,它是眼睛周围有一圈鲜红色的裸皮,喉部也有一抹红色,想必它的名字就是因此而来。
它生活在海拔三千到四千五百米的高山上,栖息地一般都在高山针叶林和杜鹃灌丛以及裸岩地带的交织地带,吃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以及地下球茎吃,偶尔也吃昆虫。
![]()
作为昼行性鸟类,红喉雉鹑在晨昏最活跃,经常单独或者一小群活动,白天就是觅食玩耍。
到了晚上他们就栖息在上坡位、胸径比较大的树上,平均栖枝的高度大约为6.6米,这里很隐蔽,视野很好。
![]()
如果发生危险,红喉雉鹑能不打就不打,第一反应就是躲避,它们会立马潜入灌丛,羽毛颜色和环境融为一体隐匿行踪。
只有在万不得已时,它才会扑闪着短而圆的翅膀飞走,在山谷间穿梭,从一个山坡飞到另一个山坡避险。
![]()
红喉雉鹑的叫声也很有门道,日常是连续的尖细叫声,一大群聚在一起时则显得嘈杂,在受惊或警戒时还会发出特有的警报声给同伴传信。
![]()
在整个繁殖周期中,红喉雉鹑雄鸟和雌鸟是互帮互助的,雌鸟每次能下四五枚蛋,孵二十七八天,小鸟就能破壳,在雌鸟孵卵时,雄鸟会在一旁守护。
红喉雉鹑的雏鸟属于早成鸟,出壳后不久便能跟随亲鸟活动,雌雄鸟会一起养娃,一起带幼鸟熟悉环境、认识食物、躲避天敌。
![]()
这种带娃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在严酷高山环境中的成活率。
为应对高原的极端气候,红喉雉鹑还会进行季节性垂直迁移,冬天会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区域,下移到3500米以下、风雪比较少的混交林带越冬。
![]()
红喉雉鹑的出现代表好消息
除了羊沙林场,红喉雉鹑也光临过别的地方。
2024年10月,甘肃太子山第一次清晰拍到3只红喉雉鹑在杜鹃灌丛里觅食的画面,这说明太子山也是它稳定的栖息地之一。
![]()
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红喉雉鹑的种群状况直接反映了栖息地的质量,是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
因为红喉雉鹑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完整的针叶林、灌丛、裸岩的复合植被结构、洁净的水源,以及极低的人类活动干扰,是它们选择栖息地的硬性标准。
![]()
历史上红喉雉鹑种群面临的主要威胁就是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再有就是非法捕猎。
所以红喉雉鹑尽管在国际上只是近危级别,但仍被中国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无论到哪都是稀客、贵客!
![]()
这些年各地一直在进行保护实践,以前一直是依靠偶然发现,后来慢慢地就变成系统监测了。
在青海乐都区曾有一只受伤的红喉雉鹑,村民发现异常后主动上报,林业部门迅速联动救治人员检查救护,这是市民也参与到保护红喉雉鹑中来了。
![]()
专家还会通过网格化布设红外相机开展科学本底调查,这张社区参与和专业机构支撑的保护网很牢固。
![]()
光保护还没用,还得研究它们的栖息地精准保护。
四川王朗保护区对红喉雉鹑繁殖季的夜栖地深入研究,总结出了它们偏爱的几个关键因素,比如树木胸径、所处坡度、落叶覆盖度等。
![]()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有了回报。
2024到2025年之间,青海大通、四川蜂桶寨等多个此前没有确切记录的区域,包括这次的羊沙林场,相继传来了红喉雉鹑现身的消息。
![]()
红喉雉鹑的现身,离不开这些地区退耕还林、禁牧休牧、生态修复以及严格限制人为干扰等措施的落实。
红喉雉鹑的价值,不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个标签上,作为主要的植食者,它在觅食过程中无意间就帮助植物传播了种子。
作为食物链的一环,它又是猛禽和食肉哺乳动物的潜在猎物。
![]()
结语
一个稳定、健康的红喉雉鹑种群的出现,就意味着这个区域的生态一片向好。
每一次濒危野生动物的出现,说明工作人员在生态保护上的努力没有白费,它们的出现就是对生态保护工作最有力的肯定。
![]()
生态保护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也不是某些个人和单位的事,而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
绿水青山才是最可持续的财富,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家园,在未来如果能有更多珍稀物种成为大自然的常客,那就更好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
信息来源:中国甘肃网2025年11月14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喉雉鹑首现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所辖林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