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0日讯 初冬时节,在位于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王朝阳村的诺鼎种植基地,正是一片繁忙,基地通过“小麦——水果玉米——荠菜”的一年三熟创新轮作模式,实行订单种植,让土地增效益,村民增收入。
在临邑县德平镇王朝阳村诺鼎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荠菜生长正旺,绿油油的菜叶随风摇曳。与传统农业“一年两熟”不同,诺鼎种植基地摸索出的种植新模式,核心在于巧打“时间差”。
临邑县德平镇诺鼎种植基地负责人鲍广新告诉记者,麦子收了之后种水果玉米,水果玉米收完了可以插种一季荠菜,这个时候紧接着再播上小麦。因为水果玉米生长天数短,它的生长期就80来天,比普通玉米提前20天到1个月。它相隔这20多天,荠菜就能长成形了。
虽然是“插空”种植,但是种植基地一点都没松懈,投资十几万元铺设了微喷灌管网系统,加上细心的管理,这一季荠菜也给基地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咱这400亩地全铺的是灌溉带,光这个投资就十好几万。这一亩地荠菜平均能收四千到五千斤,现在市场价格两块钱左右,算下来一平均,这一亩地就六七千块钱。再除去人工等成本费用,一亩地还能剩3000多块钱利润,400亩地就是一百多万。”鲍广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现如今,基地400余亩新鲜荠菜也进入收获、采摘期,与基地签订“订单”的客商张连基也成了基地的“常客”。
“我们天天来收菜,一天一趟。他这个菜的质量非常好,管理非常到位,到超市里非常好卖。南方用的很多,湖南、湖北一直到广东这边。北方也很好,天津、北京,因为它属于野生菜,现在人们都非常喜欢。我们销量很大,一天收2万斤3万斤都没问题。”外地客商张连基说道。
“订单”如同“定心丸”,让种植户只需专心种植,无需为销售发愁。而产销两旺的产业,也有效激活了当地的闲置劳动力,尤其是为需要照顾家庭的妇女提供了理想岗位。村民郭素芸就是其中之一,这份离家近、时间灵活的工作,让她在增收和顾家之间找到了平衡。
临邑县德平镇王朝阳村村民郭素芸告诉记者,因为需要接送孩子,没法出远门工作。在家门口有这样一份工作,每天能挣将近100块钱,真的很方便。
从“担心卖不出”到“不愁卖”,订单农业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基石。临邑县德平镇王朝阳村的这片田地也勾勒出“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小小荠菜已然成为带动增收、凝聚人气的“致富菜”和“幸福菜”。
闪电新闻记者 周树茂 德州台 公维勇 临邑台 李振 孙亚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