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1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大厅里上演了一幕罕见场景。美国提出的涉加沙决议草案以13票赞成、0票反对、2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中俄两个常任理事国同时投下弃权票,这种“零反对但非全赞成”的格局,在近年安理会涉中东议题表决中极为少见。决议刚一通过,特朗普就高调向全球宣布“重大胜利”,仿佛加沙的和平曙光已在他的操盘下到来。但剥开这层光鲜的外衣,决议背后的算计与隐患,比加沙城的废墟更值得警惕。
这份编号为2803的决议,核心框架源自特朗普政府的“20点计划”,表面上写满了停火、救援与重建的承诺。文件明确要成立“加沙和平委员会”作为过渡行政机构,授权组建国际稳定部队负责边境安全、非军事化等任务,还规划了到2027年底前的稳定目标。从新华网披露的细节看,这支部队将由参与国出兵组成,费用靠募捐和会员国出资,任务清单里“保护平民”“确保人道主义走廊畅通”等表述,足够撑起人道主义的门面。
![]()
可决议文本越“完美”,中俄的弃权立场就越显关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表决后直言不讳,这份草案在诸多关键问题上模糊不清,最核心的硬伤是没体现“巴人治巴”原则——加沙属于巴勒斯坦人民,这一基本事实在决议里被刻意弱化。所谓的和平委员会,人员构成、决策机制全是一笔糊涂账;国际稳定部队的指挥体系、行动边界更是语焉不详,这种“权力真空”式的设计,本质上是给少数国家留好了干预的后门。
俄罗斯代表涅边贾的表态更直接,他警告这份决议可能成为美国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搞“实验”的幌子。俄方提交的“反提案”早已指明方向,真正的停火需要平衡方案,而非把国际部队变成冲突参与方。中俄的选择很清晰:投反对票可能阻碍加沙民众急需的人道援助,投赞成票则是对缺陷方案的纵容,弃权既是给人道主义留通道,更是对美式霸权的明确警示——你的游戏规则,我们不认可。
![]()
美国的算盘其实藏不住。特朗普女婿库什纳11月10日刚在以色列与内塔尼亚胡密谈,美方的决议就火速在安理会落地,这种时间线的巧合绝非偶然。决议里提都不敢明说的,正是内塔尼亚胡反复强调的“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反而给“加沙非军事化”套上了安理会授权的光环。以色列13频道早就曝出,美方正因难以说服他国参与解除哈马斯武装,悄悄转向推动重建——先把治理框架搭起来,至于核心矛盾,不妨先拖一拖。
更值得玩味的是决议的执行隐患。以色列国际反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埃利·卡尔蒙一针见血地指出,决议在国际稳定部队组建、哈马斯武装解散等关键问题上,连具体可操作的措施都没有。谁来主导?任务完成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全是空白。而美国主导的部队,职权远超传统维和任务,说是“国际稳定部队”,实则更像美以掌控加沙的工具,这一点从费用来源依赖募捐就能看出端倪——既想掌权又不想多掏钱,美式霸权的精明从来没变过。
哈马斯和以色列的不满,恰恰戳破了决议的虚伪。哈马斯谴责这是“国际托管”的阴谋,强调解除武装是巴勒斯坦内部事务;以色列则不满决议提及“巴勒斯坦建国可能”,内塔尼亚胡在 cabinet 会议上的表态斩钉截铁,约旦河以西绝不让巴勒斯坦建国。当事双方都不买账的决议,能带来的恐怕只有短暂的停火假象。
![]()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得好,中方支持安理会行动,但绝不为模糊不清的方案背书。加沙的问题,根源在于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忽视,在于“两国方案”被束之高阁。美国拿着特朗普时代的旧计划,披上安理会的合法外衣,本质上是想把中东地缘战略的主导权攥在手里。
特朗普的庆祝还太早,加沙的和平从不是一纸模糊决议能决定的。当废墟旁的巴勒斯坦儿童盼着回家时,真正需要的不是美式框架的包装,而是“巴人治巴”的切实落地。安理会的表决落幕了,但中东的棋局远没到终盘,中俄的弃权票,既是警示也是伏笔——霸权可以主导一时,却赢不了长久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