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具备较为亮眼的上涨表现,2025年初至今,科创芯片指数上涨55.9%,科创板50指数上涨37.6%,上证指数上涨19.1%,科创芯片指数相较科创板50与大盘指数具备显著超额收益。
上周以来,成长风格整体进入调整通道,芯片板块也迎来阶段性调整,核心源于前期利好的集中兑现,且短期缺乏新催化因素,并非行业基本面出现实质性恶化。
具体来看,风格层面,中美元首会晤带来的市场风险偏好修复,已在前期行情中反映;业绩维度,季度业绩期落幕,此前芯片企业的业绩超预期催化已落地;产业维度,国产算力领军企业沐曦股份科创板IPO成功过会,当前利好已逐步消化。
但基本面维度下,AI场景渗透的算力需求、国产芯片企业的技术突破与产能爬坡节奏均未走弱,行业核心成长逻辑仍在延续。近期的波动更多是由于短期缺乏新催化下,资金阶段性获利了结导致的,并非基本面的趋势性转向。
近期板块再添利好,回调后或已进入具备配置价值的击球区。从需求端来看,AI应用加速落地,或为国产芯片注入催化。例如,阿里巴巴宣布千问APP公测版上线,全面对标ChatGPT,进军AI to C市场,未来计划接入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与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或将促进国产芯片在架构创新、性能优化与生态兼容上实现突破,形成场景扩张拉动算力升级、算力升级反哺场景深化的良性循环。
从供给端来看,我国芯片本土化制造能力持续提升,以中芯国际为例,其三季度收入环比增速与毛利率均超出指引。收入方面,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3.82亿元,环比增长7.8%,超出指引的环比5-7%;利润方面,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2%,超出指引的18-20%,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近30%。此外,公司三季度产能突破百万片/月,产能利用率、晶圆出货量同步攀升。中芯国际的产能突破与盈利改善,凸显半导体制造环节的自主可控能力,为产业链上下游国产化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芯片相关板块,或有望深度受益于本土化制造扩产浪潮,承接上下游协同升级带来的长期成长动能。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从科创板上市公司中选取业务涉及半导体材料和设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相关股票作为指数样本,半导体行业权重超95%,其中,海光信息、寒武纪、澜起科技、中芯国际等权重均在10%左右。
目前,市场上有易方达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A/C:020670/020671)等产品跟踪该指数,可助力投资者一键布局芯片板块投资机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