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生物技术巨头 Moderna 宣布斥资 1.4 亿美元,在马萨诸塞州诺伍德生产园区新建制造设施。该项目将实现 mRNA 药物从临床到商业化的端到端本土生产,预计 2027 年上半年完工,可创造数百个高技能生物制造岗位。此举既是企业完善供应链的战略布局,也折射出全球药企为规避潜在关税、加码美国本土生产的行业趋势。本土建厂闭环生产,打造全链条产能
Moderna 的新 facility 选址于马萨诸塞州诺伍德的现有生产园区,距离其剑桥总部仅 20 英里。据公司 CEO 斯特凡纳・邦塞尔在 11 月 19 日的新闻稿中介绍,这座新厂将让 Moderna 在美国实现 “一站式” 全链条生产。
“把药物生产环节迁至诺伍德园区,我们已在美国完成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制造闭环。” 邦塞尔强调,作为植根美国的企业,Moderna 既为强化本土产业布局感到自豪,也期待为社区带来高质量就业。
该项目已正式启动,除了覆盖临床阶段和商业化阶段的 mRNA 药物生产,还将直接创造数百个高技能岗位,涵盖生物制造、质量控制等关键领域。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布局与 Moderna 的全球产能规划形成互补 —— 今年 9 月,公司位于英国牛津郡哈威尔的创新技术中心已正式启用,年产能可达 1 亿剂 mRNA 疫苗,疫情期间还能扩容至 2.5 亿剂。
关税压力倒逼,药企扎堆美国建厂
Moderna 加码美国本土生产,背后是当前医药行业的普遍考量。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提出,对未在美国积极建设生产设施的企业,其进口药品可能面临 100% 的高额关税。尽管这一严苛关税目前暂未实施,但行业对潜在贸易壁垒的担忧持续升温。
就在 Moderna 宣布建厂的同一天,瑞士药企诺华也披露了美国扩张计划。诺华将在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打造 “旗舰制造中心”,通过扩建现有场地、新建两座市内设施及一座周边城镇工厂的方式,新增 700 个就业岗位。
韩国生物类似药企业 Celltrion 也加入了这一波 “美国建厂潮”。该公司宣布投资 4.78 亿美元,升级两个月前以 3.3 亿美元从礼来收购的新泽西州工厂。此外,默克、强生、罗氏等医药巨头今年已合计承诺投入 1750 亿美元,用于强化美国本土业务布局。
供应链安全优先,mRNA 产业加速本土化
对于依赖全球供应链的 mRNA 行业而言,本土生产布局更具战略意义。mRNA 药物的生产对冷链、工艺稳定性要求极高,地缘政治波动和贸易壁垒可能直接影响供应链安全。
Moderna 的端到端本土生产模式,不仅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物流成本,还能更好地响应美国国内的公共卫生需求。行业分析指出,随着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全球供应链风险的上升,医药企业正重新评估产能布局,将 “供应链安全” 置于更优先的位置。
从行业趋势来看,这一波美国本土建厂潮不仅限于传统药企,生物技术公司和生物类似药企业也纷纷跟进。对于 Moderna 而言,新 facility 的建成将进一步巩固其在 mRNA 领域的竞争优势,为后续管线药物的商业化提供保障。
参考来源:https://www.fiercepharma.com/manufacturing/moderna-will-spend-140m-build-new-us-manufacturing-facility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不本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