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权益市场波动加剧,债市这边震荡偏强。截至2025年11月18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1.81%,拉长战线来看2025年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M型走势,波动明显加大(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1118)。具体来看:
年初至3月中旬:央行暂停国债买卖操作,资金面趋紧,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至1.9%。
3月中旬至4月:超预期关税出台,收益率再次下行至1.6%。
4月初至6月:债市进入窄幅震荡,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1.6%-1.7%区间波动。
7月-9月:受股市、商品大涨等影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接近1.9%。
10月以来:受中美贸易冲突再起、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影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1.8%附近。
![]()
数据来源:Wind,20250101-20251117,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不代表基金业绩。
01
2025年债市表现回顾
回顾2025年债市表现,核心特征集中在“收益率分化”与“利差重构”两大维度。6月以来,国内“反内卷”政策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叠加通胀预期温和回升,股市开启慢牛行情,沪深300指数半年内上涨19.5%,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是达14.9%。
在此背景下,债市承压,不同期限、品种收益率走势显著分化:长端收益率上行明显,10年期国债收益率累计上升16.57bp,30年国债收益率涨幅更高达28.8bp;短端则受益于资金面宽松,1年存单收益率仅微升0.51bp,期限利差持续走阔。
信用债方面,10月后理财规模扩张推动部分信用利差修复,但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及长期限国开债仍未回到6月水平,凸显市场对长期信用风险的谨慎态度。
![]()
数据来源:Wind,南方基金,20250630-20251113,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不代表基金业绩。
从全球视角看,2025年债市波动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全球资产共振的缩影。今年以来,各国30-10年期国债利差纷纷突破20年震荡区间,中国债市的期限利差走阔与全球趋势一致;同时,全球股市普遍上涨,纳斯达克、德国DAX等指数年内均录得显著涨幅。
这种共振背后,是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扩张+财政扩张”的政策共性,以及通胀去化停滞的经济现状。中国虽财政扩张相对温和、通胀仍处低位,但边际变化与全球趋同,这一趋势自疫情后首次显现,也为债市长期走势埋下结构性伏笔。
![]()
02
后市展望
那后市怎么看呢?
展望后续,债市将在“经济弱复苏+政策稳支撑”的框架下寻找平衡。国内经济当前呈现“供给强、需求弱”的分化特征,工业增加值受出口拉动维持5%左右增速,但需求端增速经价格调整后下行至-2%,经济冷热不均,分化极为剧烈。PMI连续7个月低于荣枯线(50)。
地产行业重回弱势,56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处于历史同期低位,房价环比跌幅扩大,居民部门重回“缩表”模式,贷款负增长,消费增速从5月6.4%回落至10月2.9%,内需疲软仍将对债市形成阶段性支撑。
政策层面,“十五五”规划明确转向需求侧发力,财政政策将更趋积极,后续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或持续加码,为经济托底。
货币政策方面,当前PMI连续7个月低于50的信号,叠加地产压力,可能触发央行降息,但落地时间点或延后至2026年初,年内大概率维持流动性宽裕,降准可能先于降息。
对投资者而言,年内债市仍存结构性机会:随着央行重启购债、交易拥挤度较三季度明显缓解、流动性环境持续宽松,以及权益市场对债市的边际压制逐步减弱,市场交易主线或将重新回归对“弱现实”和“宽货币”的定价。
目前经济基本面偏弱,债市上行风险相对可控,而年底无论是交易情绪还是抢跑需求,可考虑把握窗口期积极参与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