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今年的选美赛、模特赛(还是国际的),选出的冠军,那叫一个比一个雷人,一个比一个欢乐。
![]()
图片
01
然后我就想起前两天读的一篇文章。
讲的是一个读中学的男孩,一直嚷嚷着头疼。家人非常着急,带孩子去看了各种专家。
蹊跷的是,专家给出的结论惊人的一致:孩子身体没有任何问题。
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又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诊断:孩子的头痛,不过是“心理疾病的躯体化反应”。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因为这个家的男女主人正在闹离婚,孩子非常恐慌,所以强迫自己生病。
因为只要自己生病,父母就会放下一切,不顾一切围着他转。
类似的事例在孩子中时常发生,简单概括就是“求关注”。
这个孩子也只是装病,意外被移出金鸡奖提名的《家庭简史》,片中的那个孩子,甚至会割腕自残。
02
回到前述的选美大赛也好,模特大赛也罢,好像都办到二、三十届了,之前你有听说过吗?辽宁选美冠军颜值遭群嘲, 网友笑死在评论区
如果正常评选,会有这样全民轰动的效应吗?
还是成都主办方一语中的,“赛事拉了多个赞助”,这才是关键点。
![]()
图片
为了求关注,为了博流量,本7严重怀疑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系统性搞笑。
有组织有预谋的点还在于,事后你找不到任何一个正常点的人正常回应。
上面截图,主办方回应说具体由邓某解释。然后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组委会主席邓女士正在生病,副主席也在忙着其他事务。
![]()
图片
主办协办单位也很有意思,有做燃气安装工程的,有做生活用品的,有做五金的……反正就是没有一家看上去是正经的做文化的机构。
一个赞助商更搞笑,说是从饭局上得知这场比赛需要赞助,所以就出了五六千块钱,“这两天一直有人跟我打电话,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
图片
前去观摩比赛还得交费,一位观众告诉极目新闻,她所在公司交了1000多元。
03
上世纪80-90年代,处于快速变迁中的香港社会,在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焦虑之下,出现了一种荒诞、夸张的表达,后来叫做无厘头。
这种看似装疯卖傻、荒诞不经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秩序的束缚,成为结构现实压力,宣泄情绪、缓解焦虑的文化现象。
围绕选美大赛,模特大赛的一系列搞笑,今天还无法去做定义。
但类似的审丑现象,在互联网来到视频时代,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的生态之下,早就已经泛滥成灾。
无厘头最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现象,而类似这次的选美大赛模特大赛等,仅仅是一次求关注的有预谋搞笑,还是可以上升到中华史上的审美自残?
算了,今天不适合严肃。
其实,我还是挺想知道这一系列冠军出炉的幕后真相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