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张蕾
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不仅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文化交融的边疆地区,更是我国对缅合作与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2025年7月,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团队赴孟连开展专题调研,系统观察了孟连牛油果、咖啡等产业的崛起,以及其以“境内精深加工+辐射境外种植”为核心的跨境产业链发展新模式。
孟连地处北回归线黄金种植带,具有种植牛油果的生态优势。不过,牛油果产业发展实现真正突破,在于孟连创新实施的“334”利益分配模式,即国有管理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获40%,技术企业以种苗和技术入股获30%,农户土地入股获30%。由此,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通过整合政策资源、引入龙头企业、推动全产业链开发,孟连不仅建成国内最大的牛油果种植基地,还成功打造“孟连牛油果”区域公用品牌。
此外,孟连还采取了开放性的跨境农业合作模式。面对境内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孟连充分运用涉缅机制与缅甸佤邦开展农业合作,共建3万亩跨境种植示范基地。这些境外种植基地统一执行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标准,由孟连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质量管理,成果返销国内,共享“孟连牛油果”品牌和销售渠道。这一模式既缓解了境内土地约束,也带动了缅北地区农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和牛油果产业一样,孟连咖啡产业同样具备显著的基础优势。孟连咖啡种植面积达11.16万亩,2023年至2024年咖啡产季的咖啡精品率达62%,继续位列云南省第一位。在此背景下,孟连以芒芒村数字游民创业社区为代表的新模式应运而生。通过走访,团队了解到早期芒芒村咖啡社区以咖啡产业为核心开展公益项目,通过商业利润反哺教育、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曾与雀巢、星巴克等企业合作。如今,芒芒村咖啡社区以YSCC云南精品咖啡社群的公益积淀和足量的在地资源为基石,创新性地构建“三层嵌套模型”的引才新模式。
该模型以硬件环境为外层支撑,提供数字游民所需的工作与生活空间;中间层是深度融合的在地资源池,整合了政府、产业、文化及自然资源;核心层则作为“柔性连接器”,通过机制设计、活动引导及工具应用(如AI大模型),系统性降低数字游民融入地方产业与社区的成本。这一模式通过《社区体验卡》分阶段引导“新村民”从熟悉空间、融入当地到参与共建,推动其在咖啡加工、乡村导引系统规划、生物多样性图谱等项目中共创价值。
芒芒村咖啡社区还将这一创新实践积极辐射境外,通过向缅甸佤邦等地区输出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助力提升境外咖啡的品质与规模,推动境外咖啡实现规模化种植。
从“一粒果”“一杯咖”到“一条链”,孟连的实践表明,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创新产业组织模式,不仅能激活边疆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更可通过跨境协同合作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为沿边地区乡村振兴与区域共赢提供可复制的路径。
当然,孟连的跨境产业链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境外种植易受缅北地区安全形势变动影响,供应链稳定性存在潜在风险;二是境外生产基地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品质控制能力仍有提升空间,统一执行高标准种植规范难度较大;三是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和国内消费需求变化,对品牌竞争力和精深加工能力提出持续挑战。
未来,可深化与缅方在标准互认和跨境物流联通方面的合作,以技术培训和数字化监控提升境外生产基地管理效能,以品牌价值带动精深加工产品利润,持续推动跨境产业协同发展。(作者分别是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生、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副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