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广泛关注的朝阳黄杉木店“双子”纠纷,于11月16日晚间,中建智地、越秀地产和金茂三方推出联合声明后,风波暂止。
不过,声明点到为止,“各股东方已达成共识”,并没有透露太多的细节。
而后,据相关报道显示,针对争议中最为关注的操盘权焦点,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是“南北双地块由三家联合操盘营销”。具体为:
南地块,紫京宸园项目,由中建智地公司人员出任营销正职,越秀公司员工任营销副职。 北地块,璞樾项目,越秀负责营销正职,中建智地出任营销副职。 同时,金茂将对南北地块派驻观察员。
简而言之,南北地块共同操盘,中建智地和越秀互派营销副职,金茂派观察员。这意味着,紫京宸园和璞樾的营销体系将迎来一次组织重构。
据悉,这个新机制的核心是:业绩考核体系从“单项目营销考核”提升为“双项目总业绩考核”。两个项目团队都不再只为单个楼盘的营销表现负责,而是绑定“双盘总成绩”。
同时,针对项目品质和服务,股东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公开项目进展、透明化管理流程,从工程建设到物业服务,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这场地产“合伙人之战”的最新进展。以中建智地的举报信开场,以双方的“握手言和”画上句点。
其中的是非曲直,各自意会,相信也各有立场。
「We地产」的观点是,联合声明的发布和营销体系的重构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商业战场的竞争与合作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裂痕一旦产生,就需要双方拼尽全力去修补,也未必能回到最初的状态。
所以,由衷地希望,纸面上的“和解”背后,不是貌合神离,而是双向奔赴。
退一万步,无论在营销上有多少分歧和龃龉,做好产品,保障交付,珍惜购房人,这个底线不能破。就像这次三方共识所承诺的,“从工程建设到物业服务全链条筑牢安心防线,切实保障每一位业主的合法权益。”
01 北京楼市变天,房子不好卖了
风波的发生如同潮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又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在深度调整期,北京楼市最真实、也最残酷的图景。
其背后的真相,远比事件本身更值得深究。
黄杉木店“双子”项目的区位不可谓不优越,作为朝青板块近十年唯一新增住宅地块,寄予了打造区域标杆的厚望。然而,正是在这样的黄金地段上演兄弟阋墙,直指一个核心问题:北京楼市,变天了。
相比前些年的“风口论”,现在的北京楼市信奉“二八定律”,即20%的楼盘贡献80%的热度,在销量上,甚或已演变为“一九定律”——仅有头部10%的顶尖项目能快速清盘,其余90%,都不得不选择“长期主义”,坚持做时间的朋友。
以新房网签数据为例。「We地产」每个月都有详细的统计,10月北京新房住宅网签3511套,和9月的3464套差不多,微涨1.36%;但是相比去年10月的4943套,则大幅下滑28.97%。
在今年北京宅地供应并没有减少的情况下,这反映出一个趋势,新房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越来越卷,对开发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为了生存,为了KPI,有些股东采取短视的竞争手段,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这场房企间的“掀桌子”行为,表面看是源于定价策略冲突、营销行为争议或者契约精神存疑,本质上是由于市场不景气导致的业绩承压。
所谓撕破脸,同时撕开的,还有北京楼市最痛的真相:房子,不好卖了。
02 卖房逻辑变了,好板块≠好卖
北京历年出让的住宅用地中,诞生了诸多地缘相近的新楼盘。它们彼此心照不宣地统一宣传、梯度定价,最终合力将区域价值推高,实现集体溢价销售。
这些成功践行过“板块共赢”的项目,通常出现在较为稀缺的优质板块,不一定就是地段绝对优越的内城,比如有书包加持的海淀功德寺,有双地铁交汇的昌平朱辛庄等。
总之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一顿操作猛如虎,最终单个楼盘与整个板块互相成就。
四家企业凑钱126亿竞得的朝阳黄杉木店地块,显然也颇具“好板块”的潜质。中建智地与越秀地产在“君子协定”的分工表里,显然也备注着同一份“板块共赢”的梦想。
只不过,世道变化快,等紫京宸园和璞樾真正入市时,市场环境已经和年初功德寺“双子”和樾望云与和樾玉鸣晚上开盘时的疯狂,截然不同。
一来距离6公里左右的酒仙桥板块的万吉玖序,更早进场,同样在“围猎”高端客户;二来距离3公里左右的三间房“双子”朝观天珺与金茂满曜,在下游堵截中端客群。
更重要的是,周边二手房的市场动荡也在传导给新房。短短5个月时间,从挂牌价看,珠江罗马嘉园、国美第一城、华纺易城等朝青板块的主要流通小区,其主力户型几乎都跌了100万+。
房价跌到骨折且所有人还在博底,这必然导致二手房失去流动性,卖二手换新房的置换链条出现问题,首付资金也会出现更大的缺口。
从数据上看,黄杉木店两个项目的成交均价一直徘徊在10万元/㎡左右,与预期的略有差距,为什么呢?成交的房源显示,更多的是相对更“便宜”的户型在撑场面,压力大的是更贵的大户型。
所以说,同样是好板块,同样是好产品,如今卖房逻辑变了,好板块≠好卖。在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大变量面前,刻舟求剑是行不通的。
回到这次矛盾发起的初始。这封公开的“举报信”揭示了一个冰冷的现实:在市场下行期里,在客户不够一个区域瓜分的当下,所谓的“联合运作默契”大概率会失效。
甚至可以预测,在北京一些更普通的板块,“共赢剧本”正在被改写成“零和游戏”,故事的结局可能走向更残酷的一面——新的某某“双子”,只能保一个,甚至,一个都保不住。
03 合作开发:同甘易,共苦难
这次纠纷,将联合开发模式的固有弊病暴露无遗。
自2017年以来,合作开发已成为房企扩大规模、分摊风险、撬动优质地块的主流策略。
毕竟房企各有所长——资金、资源或产品力,通过合作将蛋糕做大,“有钱一起赚”,何乐而不为?
远的不说,北京今年联合拿地的项目就很多,尤其是一些体量大金额高的地块。除了朝阳黄杉木店,像海淀朱房之一、朝阳三间房、海淀半壁店、昌平生命科学园、北七家和东小口、门头沟四道桥、大兴西红门等地块都是两家及以上企业携手。
合作无可厚非,明确好责权与利益分配,做好监督和制衡等机制就好了。各企业也都是这么做的。
在行业高速增长期,所有矛盾都被快速增长的销售数字所掩盖,一切都显得没问题。问题是,当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板块的光环不灵光,有限的客户被争抢时,合作双方该如何应对?
是争议不休,一味的忍让,还是直接”掀桌子“?
黄杉木店纠纷所呈现出来的混乱,正是这一模式最现实的注脚。它暴露出,在高地价压力下催生的“抱团”模式,天然存在着利益协调的难题。
这也引发新的思考:当合作条款日趋严苛,内耗与制衡成本不断攀升,企业是否会重新回归到单干模式?资金压力虽大,但至少方向盘在自己手里。
04 三重启示
黄杉木店风波的暂息,并非故事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篇章的开始。它给行业至少带来三重启示:
1.市场逻辑已根本性转变:企业必须彻底放弃幻想,接受“慢周转”和“产品为王”的新常态,从投机式开发转向精细化运营。
2.板块价值需要重塑:单纯依靠地段红利就能畅销的时代过去了。未来的板块价值,需要开发商通过更扎实的产品、更优质的配套和更用心的服务共同“创造”,而非简单“炒作”。
3.合作模式亟待升级:传统的“财务型合作”或“资源型合作”风险极高。未来成功的合作,必须是建立在共同价值观、清晰的权责界定和高效协同机制之上的“真联合”,才能够共同抵御周期风险。
总之,黄杉木店的这场风波,是北京楼市一堂昂贵的公开课。
这堂课正在逼迫所有玩家思考,如何在从“规模竞争”转向“质量生存”的新阶段里,完成一场从思维、产品到合作模式的全面转型——这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生存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